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018年伊始,幼儿园儿童哲学课程在山东省启动。儿童哲学,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普曼教授提出的教育改革理论,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门哲学课,提高思维品质。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在幼儿园实施儿童哲学课程,可谓得天独厚。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儿童哲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呢?
有这样一个教学场景:有一种木头人比赛,就是比一比,看看谁能做到“一动也不动”。参加比赛的是一只鸭子和一只鹅。在比赛过程中,一会儿一只蜜蜂飞来了,一会儿一只乌鸦飞来了,一会儿一阵风吹来了,懂还是不动?鸭子和鹅备受煎熬。特别是一只狐狸跑来了,狐狸把鹅抓走了,甚至要把鹅放进沸腾的锅里,此时的鸭子动还是不动?随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那些认为不应该动的孩子们纷纷改变了主意,认为应该动。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坚持始终,认为不应该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她认为,规则已经明确,就是不要动,无论如何不要动,即使生命受到了威胁,也不能改变原则。她把原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还有这样一个教学场景:孩子们在辩论男孩好还是女孩好,才开始的时候,认为男孩好和认为女孩好的人数约各占一半。随着辩论深入,大家发现,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的那些理由大都不能经得住推敲,例如,有的认为男孩能当兵,可是有人发现女孩也能打架;有人认为女孩爱打扮,可是有人发现男孩也爱美。这样一来,大多数孩子转变了观念,他们不把男孩女孩对立起来。随着思考的深入,孩子们的观念变化了。
透过这些真实场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观点因独立思考而精彩纷呈,我们透过这些观点看到了信仰正在孩子们的心中崛起。可以想象,独立思考的小班孩子们有他们的观点,独立思考的中班孩子们有他们的观点,独立思考的大班孩子们有他们的观点,而这些逐年形成的观点是孩子们心路历程上的不可移动的界碑,而这些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块界碑,仿佛鳞次栉比的台阶,拾阶而上就可以步入信仰的大厦。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我的姑姑告诉我的一件事。她今年95岁,上周已经去世了,她的女儿是基督徒。有一次,女儿劝其信教,她这样告诉女儿:你让我看到基督,我就相信基督;我看不到基督,我就不信基督。我这位姑姑的想法代表着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问题在于,一个人可以不信教,但是不能没有信仰。怎样建立信仰呢?通过儿童哲学课程实验,我们已经看到了建立信仰的办法,看到了信仰崛起的前景。没有独立思考,不可能有信仰。独立思考有多深刻,信仰就有多坚定。深入实施儿童哲学课程,儿童的观念就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清晰。信仰,崛起于独立思考之中。(写于2018年4月27日,参见本人QQ空间的“说说”,QQ号251356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