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清谈,是指魏晋时期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亦称“玄谈”、“谈玄”、“清言”等。这一文化现象,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上,辩论求理之风长期存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士人间的思想学术辩论活动。问题在于,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理论素养,包括理论价值的确认和理性追求,尚未在民众的日常心理中扎下根。提升理性兴趣和理论素养,仍然是中华民族当下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这一端,从今天回溯过往,看看我们民族所走过的辩论求理之路,无论是百家争鸣,还是清谈、清议,都是我们的先辈们发现理论价值的一次次尝试和探索。
尽管从历史上的具体细节来看,清谈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如何脱离实践和现实,如何不识时务,甚至如何误国误民,却不能改变他们所秉持的对理论价值的爱好和求索的精神,而呼唤理性,张扬和确认理论价值,正是我们民族需要强身健体之处。
如果我们否定清谈,固然可以强化实践、实干的价值,或匡正清谈的不足,却割断了百家争鸣的历史文化传统,让实践和实干失去了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发生倾斜,不再平衡,其震荡的余波在后续历史中就会绵延开来。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清谈,这恰恰是我们民族理性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