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历史建构实践的积淀。现在的文化,基于过去的构建。将来的文化走向与今天的建构有关。我国在理论素养方面存在不足,国民对理论缺少兴趣,这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是有历史原因的。检点我们的历史文化,寻找理性闪现的那些瞬间,爬罗剔抉,刮垢磨光,重新发现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西汉刘向主编的《战国策》有一则南辕北辙故事,就是我国思想历史上的一件重要成果,值得大书特书,彪炳史册。原文如下: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这则故事说明,汉朝的刘向,或者战国的季梁已经把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明确区分,只有实践能力,没有理论能力是办不成事的。楚国在魏国的南面,从魏国到楚国应该往南走,而有人却不相信这样的理论分析,执意往北走,所凭借的是实践能力强,即“我的马很精良,我的路费很多,我的马夫善于驾车”。一个反面例子,生动地强化了理论、理性的不可取代的价值。
南辕北辙的故事其实是一则理想实验,伽利略就是用理想实验得出了惯性定律。一个运动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物体与平面之间有摩擦力。如果不断减小摩擦力,那么这个物体就会运动得越来越远。我们猜想,如果摩擦力没有了呢,物体就会永远运动下去。由此发现了物体存在惯性。同样,凭着想象编写的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形象地看到了理论或理性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伽利略告诉了我们物体存在惯性,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南辕北辙的故事让我们懂得理论和理性的价值,理应成为中华民族发现理论价值、培植理性的一道亮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乏这样的灿烂光辉。这些光辉的凝聚,描绘着中华民族的又一个黎明时光。我们应该像感谢伽利略一样感谢刘向、感谢季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