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宋昆谋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64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育代宗教,还是直奔哲学?

已有 1322 次阅读2018-1-16 05:08 |个人分类:教育理论|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以美育代宗教,这是蔡元培于191748日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说词。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强调美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这种见解,在那个时代尚属空谷足音,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包括陈独秀、罗家伦、熊十力、周作人等。蔡元培始终坚持自己的这种观点。直至晚年,他因未能写出一部美育代宗教的专著而抱憾终身。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经济建设和政治运动中,美育的价值长期被淹没。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可以说,蔡元培把美育视为文化建构的愿景在中国的大地上正在逐步实现。当我们怀着欣慰之情,看到中国教育在实践推进中理论境界提升的同时,还要记起黑格尔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人所追求的无限领域不仅仅有艺术和宗教,还有哲学,而艺术、宗教、哲学是三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艺术,是朦胧的;宗教,是扭曲的;哲学,是清晰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命题,精神世界的建构,是以美育代宗教,还是直奔哲学?

    1969年,在美国,有一个名叫李普曼的人发表了一篇哲理小说,宣告了儿童哲学的诞生。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中发现,学校教育中分门别类的学科教学让学生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好奇心却消失殆尽,于是得出结论:传统教育非重建不可。如何重建?这就要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植入“儿童哲学”,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留住探究精神。 如今,全世界60多个国家在探索研究儿童哲学。一些欧美知名大学已经设置了儿童哲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我国上海、云南的部分小学校已经在上个世纪捷足先登了。这样一来,研究制定《儿童哲学课程纲要》,抑或《儿童哲学课程指导意见》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摆在了国人面前。

   一从梅粉褪残妆,便有新红上海棠。美育和儿童哲学如同春天里的梅花和海棠,渐次进入我们的理论视野,而梅粉可褪, 美育却不可舍弃,儿童哲学更要加强。愿中国教育迎来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