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知了,这个你知道,就是蝉。乌应哇,你知道不?这个也是蝉的名字。在山东省的中部山区,那里的人们听到蝉的叫声不是“知了”,而是“乌应哇”,于是就用这个声音为蝉命名。当然,那里的年轻人也不这样称呼蝉了,只是在老人们的话语中依然鲜活。当然,不管是“乌应哇”,还是“知了”,人们选择其一,是为了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起来方便些,故而“知了”因其在社会上流通广泛而受到青睐。可是,如果因之而贬低“乌应哇”的美学价值而小看之,就欠妥当了。“乌应哇”3个音节,“知了”2个音节,乌应哇较之知了可谓曲折婉转。就物种而言,蝉可能不只一种,知了与乌应哇所对应的,是蝉的不同类别,尊重知了与乌应哇的区别,正是对物种客观性的尊重,因而也是对生活的尊重。乌应哇在这里得到广泛接受和传播,可能是蝉之丰富世界的一个证明。尊重乌应哇,不只是一个词汇问题,不只是一个语言问题,还是一个实实在在保存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一个实实在在地理问题,是 一个意义广泛的社会问题。
无独有偶。位于山东省中部的这个地方,山峰高耸,层峦叠嶂,别有一番气象。今年,人们在两座山头之间用玻璃栈道联通起来,供人游览,吸引了许多游客,摩肩接踵,开发者自是心满意足。当重阳节来临之日,附近山村的老人们被邀请登临,一则广而告之,二则告慰乡亲父老。电视台记者也闻讯而至,意欲采访其中一位耄耋老人,并叮咛再三,大意是要老人言明第一次来到此处,感受很深。可是当采访正式开始,老人却对着镜头说自己已经来过两三次啦,于是记者再叮咛,再录像,凡是者三,结果却没有改变。于是,不了了之。老人应该说“第一次来”,还是应该说过“第二次来”?如果说“第一次来”,顺着记者的意思说,采访顺顺利利,就有可能在电视台上播出来,家喻户晓。可是,这样以来,明明已经来过,却要昧着实情,姑妄言之,良心不得安宁。类似于这样的采访,在这个社会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司空见惯是事实,麻木不仁却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