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宋昆谋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64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人合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已有 1075 次阅读2017-10-9 23:09 |个人分类:教育理论|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几乎人人皆有的情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流露。推而广之,人生活于大自然之中,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合一乃是这种现实状况的自然表达。如此一来,天人合一,就会是一种笼统含混的说法,大凡涉及自然与人关联的事务皆可名之曰天人合一。这就牵扯到合一的内涵是什么,合一是外在的关联?还是一种内在的贯通?内在的贯通,无疑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形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人类文明成果尽收眼底,甚至视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之分为累赘,在洞悉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基础上而超越之,发现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合二为一的独特价值而守望之,这样的天人合一才值得一探究竟。用这样的天人合一价值观念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那些自然事物,才会有一个新境界。
      前几天,我到了隶属于潍坊市的诸城,这是一处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名曰《七根火柴》,作者王愿坚,看过诸城博物馆才知道王愿坚是诸城人。这里有一座超然台,原建于宋代,苏轼写过《超然台记》,说的就是这个台。超然,语出《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苏轼认为,自己从杭州来到密州,不计较得失,随遇而安,是因为超然物外。苏轼认为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这是天人合一的观点。这种观点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同,或者说这种观点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里保存着历代文人的游览超然台留下的诗文。蒲松龄也曾经前来观瞻,留下诗句:插天特出超然台,游子登临逸兴开。浊酒尽随乌有化,新诗端向大苏裁。峨嵋新月樽前照,马耳云烟醉后来。学士风流贤邑宰,令人凭吊自徘徊。
     中国文化有多复杂,天人合一就有多复杂。世界文化有多复杂,天人合一就有多复杂。 从若隐若现的文明成果中,从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中,把天人合一的内涵梳理出来,让天人合一接地气,这得用心来做。
     后记(2017年10 月18日):苏轼的超然观,与“自己定义成功”“成为你自己” 这样的表述比较,没有根本区别。 二者不仅没有根本区别,而且可以相通。苏轼的超然观,不仅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还把天人合一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写这篇文章时(2017年10月10日)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