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几乎人人皆有的情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流露。推而广之,人生活于大自然之中,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合一乃是这种现实状况的自然表达。如此一来,天人合一,就会是一种笼统含混的说法,大凡涉及自然与人关联的事务皆可名之曰天人合一。这就牵扯到合一的内涵是什么,合一是外在的关联?还是一种内在的贯通?内在的贯通,无疑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形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人类文明成果尽收眼底,甚至视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之分为累赘,在洞悉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基础上而超越之,发现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合二为一的独特价值而守望之,这样的天人合一才值得一探究竟。用这样的天人合一价值观念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那些自然事物,才会有一个新境界。
前几天,我到了隶属于潍坊市的诸城,这是一处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名曰《七根火柴》,作者王愿坚,看过诸城博物馆才知道王愿坚是诸城人。这里有一座超然台,原建于宋代,苏轼写过《超然台记》,说的就是这个台。超然,语出《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苏轼认为,自己从杭州来到密州,不计较得失,随遇而安,是因为超然物外。苏轼认为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这是天人合一的观点。这种观点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同,或者说这种观点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里保存着历代文人的游览超然台留下的诗文。蒲松龄也曾经前来观瞻,留下诗句:插天特出超然台,游子登临逸兴开。浊酒尽随乌有化,新诗端向大苏裁。峨嵋新月樽前照,马耳云烟醉后来。学士风流贤邑宰,令人凭吊自徘徊。
中国文化有多复杂,天人合一就有多复杂。世界文化有多复杂,天人合一就有多复杂。 从若隐若现的文明成果中,从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中,把天人合一的内涵梳理出来,让天人合一接地气,这得用心来做。
后记(2017年10 月18日):苏轼的超然观,与“自己定义成功”“成为你自己” 这样的表述比较,没有根本区别。 二者不仅没有根本区别,而且可以相通。苏轼的超然观,不仅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还把天人合一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写这篇文章时(2017年10月10日)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