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就是良知
已有 1273 次阅读2017-5-10 03:46
|个人分类:教育理论|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新华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读罢《文化的重要作用》之后,我郑重写下了这个题目。
由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书,是美国塞缪尔.亨廷顿和劳伦斯.哈里森主编的一部论文集。该书的宏大主题、深邃思想得到了我国哲学界、文化学界、历史学界、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有关专家及读者的充分肯定。就世界范围而言,早在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曾经有不少学者重视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各种社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别,揭示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然而,在其后的60年代和70年代,学术界对文化的研究一度显著减少。到了80年代,对文化的这一变数的兴趣开始回升。这时,劳伦斯.哈里森,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撰写了《不发达是一种心态——拉丁美洲事例》,认为在多数拉美国家,文化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有人这样概括: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于是,哈佛国际与地区问题学会开始探讨:文化因素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能影响到何种程度?如果确有影响,又该如何消除或改变文化对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障碍,以促进进步?1999年4月23-25日,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畅所欲言,《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与会者的讲稿汇编。
《文化的重要作用》这样记载:理查德.施韦德,文化人类学家,芝加哥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他认为,这次研讨会是“新福音传道者”提倡的一场“第一世界的自吹自擂”。他写道:我承认,现在为这本书撰稿,我是感到有点没脑子,因为为此书撰稿人包括这么多的杰出学者和福音传道者,来自我的专业之外的各个学科。主编劳伦斯.哈里森要我也来凑个数,以他特有的坦率告诉我,要我以一名怀疑者和批评者的身份写文章,因为他认为我相信文化而不相信进步。他说他还打算邀请另一些怀疑论者和批评者,例如那些相信进步而不相信文化的人。
《文化的重要作用》还这样记载:在讨论文化与经济关系的一个小组讨论会上,戴维.兰德斯进一步阐述了他在《国富国穷》一书中提出的“文化使局面完全不一样”的结论。麦克尔.伯特承认文化能影响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但是强调说全球化包括着文化传播,其趋势会使文化均质化,使各国易于克服文化和地理上的不利因素。杰弗里.萨克斯则争辩说,文化因素并不如地理和气候那样重要。
我想问一问塞缪尔.亨廷顿和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何要选用理查德.施韦德的观点?杰弗里.萨克斯的观点何必选入?良知,就是良知。良知,自有其标准。文化,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起重要作用,这就是良知。理查德.施韦德,杰弗里.萨克斯不赞同文化的重要作用,理应从文集中剔除,也没有必要参加相关的研讨会议。
问题在于,理查德.施韦德和杰弗里.萨克斯们,不仅参加了研讨会,其观点选入了文集,而且这一切都是按照事先指定好了的计划如期进行的。可见,我们与其询问别人为什么,不如自己问问自己。
于是,自我与良知的关系萦绕在我的脑际。自我追求良知,任何良知背后都有一个自我。越是追求良知,就越要肯定自我。距离良知越近,就与自我越近。尊崇良知,离不开尊崇自我。泛泛而言,自我是自我,良知是良知;就其极致而言,自我与良知结伴而来,我们可以说,自我就是良知。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不会混淆自我与良知,而且为良知拓展出一片新天地,也为自我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