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请阅读下面这四段文字,并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段:“我强烈反对从早年就使儿童分裂的教育方式:大脑带去学校,身体作为无关紧要的部分被允许尾随,然而感受和情绪只有在学校之外才能自由地存在和表现。”
问题:你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发生在中国,还是美国?
第二段:“我们无法感觉我们的知识。没有什么能更好地描述我们文明的心脏处的瑕疵......缺少感受的知识不是知识,只能导致公众的不负责任和漠不关心,其造成的破坏也是可想而知的。”
问题:你认为“我们”是指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第三段:一位大学生说:“我所发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男人是由头脑、心、灵魂、肌肉和睾丸组成的。关于教师,我所发现的多半是,一个男人是由头脑构成的。这是个不幸的发现,因为在一个需要如此多的理解、力量和行动的年龄,它很难被容忍。”
问题:你认为这位大学生所说的“发现”,是指中国大学,还是美国大学?
第四段:一名大学生回忆儿时上小学的情形:当我上一年级时,回家后母亲问我,“你觉得怎么样?”她说我是用一个问题来答复的:“我还得去多久?”
问题:这名大学生的小学一年级在哪?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
以上四段文字,说的全是美国,内容选自《论人的成长》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不过,你在答题时,如果选择的答案是中国,也没错,因为,这毕竟是中国当下的现实。当下的我国教育不仅囿于大脑,而且只是开发了大脑的记忆部分。我们只是在应用知识、欣赏知识,并没有创造知识的准备和习惯。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比当年的美国轻松多少。
看到中国的教育方式存在不足,我们的知识基础不够牢固,我们的课堂缺少生命的气息,这不是一件坏事情。有道是: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问题不在于是否忌讳,而在于是否深刻。忌讳,解决不了问题。深刻而不忌讳,我们就胜券在握。当年的罗杰斯们讥讽美国教育“目光短浅”,是“脖子以上的教育”,正是这样的鞭策和激励,才有了美国的今天。美国不仅有杜威,不仅有马斯洛,还有无数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包括罗杰斯们,才铸成了美国教育事业的辉煌。比较而言,中国教育尚缺少针砭时弊的黄钟大吕,尚缺乏正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尚缺乏任凭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规划。这些,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