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2016年07期)刊载一篇文章《学车给我的思考》,这位河南省清丰县固城乡中心校的作者写道:“近段时间参加驾校培训,工作以来第一次体会做学生的滋味,也给了我一个难得的视角,彻底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培训过程中,我基本上是精神高度集中的,非常认真,没有出现过厌学情绪,珍惜培训的每一分钟。而我所见到的其他学员也基本上都跟我差不多,认真专注,不会时马上就问,生怕哪些东西会漏掉。事后回忆自己的学习态度,再联想到自己的课堂,同样都是教育,为什么我的学生中总有一些不能像我一样专注,总有一些开小差的?为什么会有厌学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努力备课,还有很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有很多孩子的学习行为都必须在逼迫中才能完成?除去我是成年人自控能力强等一些因素外,我发现驾校的培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基础教育学习的地方。”作者接下来具体介绍了驾校的“学习目标明确”“全程几乎都由学员自己操作车辆,教练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引导。”由此,作者想到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要制定出有效的学习目标,设想学生可以自己管理课堂。
学车不仅给这位河南省的教师带来了启迪,还引发了辽宁省大连市井子区金家街第三小学一位教师的思考:“学习”和“学车”有哪些不同?参见《人民教育》2016年11期。他认为,要注意学车与学习的不同之处。他说,学习的内容与过程比学车更为复杂。学车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经过一定时间和强度的实践练习之后,就形成了技能。学习则不仅涉及程序性知识,还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及元认知知识等。我们需要仔细判别,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否像学车一样? 此外,学习目标比学车也更为多元,学习目标实现起来周期更长。
学车,给教师带来了思考,河南的这位教师看到了“教师学车”与“学生学习”的相通之处,把学车得来的经验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辽宁的这位老师看到了“教师学车”与“学生学习”的不同之处,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固有生态。教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教育智慧,把校园之外的生活和校园之内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可喜可贺。不过,看过上述两篇文章之后,读者在高兴之余,却会产生一丝隐忧,明明是“教师学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比较,怎么变成了“学车”与“学习”的比较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学车”与“学生学习”,这是两种学习现象,相互比较借鉴,当在情理之中。“学车”与“学习”,乃是种与类的关系,就仿佛“狗”与“动物”一样,比较“学车”与“学习”的同与不同,就仿佛比较“狗”与“动物”之间的同与不同。用“学车”与“学习”的说法来表达和概括“教师学车”与“学生学习”的内容,说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学习概念。科学概念,是思维之网的网上纽结,概念的缺失,就会导致思维的弱化。有了科学的学习概念,教师才会真正穿过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边界,越过横亘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的樊篱,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