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会出现叛逆现象,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该怎样理解这类事情又该如何处理这类事情呢?如下的见解可供借鉴:
很多家长说孩子“叛逆”,这种看似寻常的表述其实反映了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本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思维差异会不断凸显。在家长本位的思想中,这种差异是孩子的叛逆:家长的丰富生活经验在应对问题时远优于孩子的单纯、任性。然而,对这种差异更中性的描述方式应该是“代沟”,而面对代沟,亲子双方都有沟通的责任,如果必须找出一方要承担更多的沟通责任,那么责无旁贷应该是父母。因为父母都曾经是孩子,而孩子却未曾做过父母,我们理解孩子比孩子理解我们相对容易。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中,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不可理喻,然而仔细想来,也不难理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由谁来做主,而不是一件事如何被圆满合理地解决。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独立所带来的尊严最重要。再者,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叛逆”感到庆幸。尽管那个一直对自己充满依赖,甚至百依百顺的孩子不见了,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想一想就会释然: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而从容地面对他们未来的路,而与我们不同就是他们独立的开始。承认孩子长大,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同时又能够俯下身子体会孩子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建议,我相信孩子感觉到了来自父母的体谅与尊重后,他们都会接受父母所提出的合理建议。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家长可以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给予适度且合乎孩子需求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他知道他没有被忽视、被放弃,从而产生一份感恩之情,有了这样一份情,自暴自弃便不再那么容易。(参见北京青年报,201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