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越来越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如何培养这种工匠精神呢?这种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有关系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缺少了家庭教育的涵养,工匠精神就没有了根基,我们家长任重道远。《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05月23日)刊载一篇文章,值得一读:我认识一位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屡得欧洲科技奖,把奖金全部用于科研,带着一帮讲师做课题。他的长子不一般,别的孩子睡觉前,让父母读童话书,而他却让爸妈读菜谱,一边听一边流口水。他中学毕业后,不想升高中上大学,而要上烹饪中专。教授父亲毫不犹豫,全力支持儿子。刚学了一年烹调,移情别恋,迷上了自行车,想退学专修脚踏车。教授对他说,只要你愿意,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上个月教授过六十大寿,我打电话祝贺,捎带问了一句,贵公子还在修自行车吗?他答道,是呀,犬子和他在大排档卖水果的贤内助生了一龙一凤。言谈话语中丝毫不为儿子儿媳的职业而自卑。这反映了荷兰乃至欧美教育的几个特点。一是父母鼓励孩子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他们帮孩子推开知识大门,孩子进入知识世界以后,想走哪条路,由自己决定。父母未圆的梦想,孩儿不用帮着圆。二是他们不相信“万般为下品,唯有读书高”,相信的是行行出状元。在这里连学理发都能获得硕士学位。当然那就不光是学剪头发了,而是专攻与其有关的学科,如对发质的研究,把理发深化为科学。三是他们不觉得伺候人的工作丢人。孩子只要喜欢,就会甘心情愿地选择端盘子之类的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