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王安石写过一篇短文,名曰《伤仲永》,全文如下:
金溪这个地方有个叫方仲永的普通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评论: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应该说,王安石记述的这件事情,有普遍性。方仲永这样的人,不只是出现在宋朝,在今天也存在;并非只是在家庭中出现,在学校中也存在,在社会上更是司空见惯。
就今天的家庭而言,教育部于2015年10月,出台了一份文件,叫做《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些家庭”,具体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肯定是一个大数目,否则,教育部就不会专门发文了。这份文件对家长提出明确要求: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面对教育部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们静观周遭世界,寻迹左邻右舍,扪心自问之,这些要求,哪一件是空穴来风?说方仲永这样的人或现象,在众多家庭中普遍存在,并不为过。难怪《人民教育》杂志要倡导开展一场家长启蒙运动,好让孩子们躲过仲永一劫。
就今天的学校而言,方仲永这样的人或现象,也并非个别。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生命教育,我们的这些呐喊与呼号就是要减少学校教育中出现方仲永这样的人或现象。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不爱学习的现象并非个别,而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学生的应有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这样的现状,怎能怪孩子?孩子是无辜的。让学生厌恶学习的罪魁,不是学生,而是潜藏在“供给测”。学校,本来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社会对后代成长进步的承诺,现在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并未达到预期要求。
就今天的社会而言,方仲永这样的人或现象,可谓众多。美国加州的一个学者认为,一个工程师的生命内涵可以有5个依次攀登的阶梯,包括独立完成任务,领导产品,做到行业最优,改变行业世界,开创一个新行业。我想,教师这个职业也存在类似的5个等级。一个工程师,一个教师,走完这条路,需要一辈子。请问,我们的社会,为人们成长的这些阶段设计了怎样的环境抑或治理制度?已经设计的那些环境、制度,奏效吗?那些环境、制度南辕北辙吗?在现实中,工程师们,教师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工作吗?你们清楚自己攀登的职业阶梯吗?你们正在思考什么?你们正在冲刺什么?是在“完成任务”?是“领导产品”?是“做行业最优”?是“改变行业世界”?是“开创一个新行业”?我们期待一个包含社会公正和良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