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德育?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怎样做美育?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渗透美育";怎样创业创新?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渗透创业创新".近日,在济南,来自美国德州的莎娜老师用生动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德育,美育,创业创新,都是各个学科课堂上的家常便饭,毋须渗透.我们中国为何需要渗透呢?德育,美育,创业创新,都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与"食色,性也"没有多少区别,教育以育人为本,何渗之有?有何可渗?这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说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存在着硬伤.只要这块硬伤存在,临床上就有所表现,一遇到阴天下雨,就感到身体不适.只有疗愈这块硬伤,我国的教育才会轻装上阵,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何疗愈"渗透"这块硬伤?不外两个处方,一曰治标,一曰治本.
治标,就是停止这样的说法,例如,渗透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创业创新,今后就不要再这样组词了.总之,"渗透"要慎用,不可信手拈来,说用就用.不仅如此,不仅仅不能说渗透,还要杜绝在实践上"用脚"搞渗透.例如,学生德育方面出了问题,教师就给学生讲"德育",这就是用脚搞事实上的渗透,须知:人是一个整体,人是社会存在,岂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印度有一个故事,说村里有一位智慧老人,善于解决难题.有一次,一家里的骆驼将自己的脑袋塞进了一个坛子,不能自拔.怎么办?这家的主人赶紧请教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说,为何不把骆驮的头割下来?于是,骆驮的脑袋应声落地.这时候,人们才发现骆驮的脑袋依然在坛子里.咋办?智慧老人又发话了:"砸碎坛子!"如此一来,骆驮死了,坛子碎了.不该有的悲剧发生了.
治本,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生命教育的说法也好,生本教育的说法也好,主体性教育的说法也好,素质教育的说法也好,总之,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德育在其中,美育在其中,创新创业在其中.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德育出了问题,根子在此.美育出了问题,根子在此.创新创业出了问题,根子在此.佛家有言,磨砖岂能成镜? 唐朝开元时,马祖来到南岳山修佛。
怀让禅师看到马祖天天枯坐,吃斋念佛,不得要领,于是,想了一个开导他的办法.怀让拿起一块砖头,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马祖问道:“禅师,你磨砖干什么?”怀让禅师哈哈一笑,说:“我磨砖是想做一面镜子。”马祖奇怪地问:“磨砖哪能做成镜子呢?”怀让禅师说:“是呀,磨砖不能成镜,那么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马祖一听,豁然开悟,如醍醐灌顶,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就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终于成了禅宗的一代宗师。一味枯坐不能禅悟,一味渗透,同样不能实现德育、美育、创新创业本来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