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修行
已有 946 次阅读2017-4-30 13:35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修行須用智慧,此智慧與世俗所謂之聰明是有很大差異的,智慧是由自性的清淨所產生,因自心清淨無垢,如同一面鏡子,故可用來觀照一切事物,遍及每一個層面;而聰明只是感官機能的敏感反應,也就是對於某一方面特別精明,然而,卻因敏銳的反應在見境的當下並未澈知此境的本質或真象,所以往往造成誤判誤事帶來煩惱。
修行需要的是內觀自我,期能使身、口、意清淨而與諸佛聖仙神契合,了知世事的真象而離煩惱苦憂,所以學道修行,一切法門都是對自我的提昇,遠離外境事物之干擾、牽絆,這就是智慧的顯現,而非對外境事物反應靈敏的聰明。外面稍有動靜,心就跑出去,心就離開本位,神不守舍,整天心神不寧,胡思亂想,如何能修行呢?所以越是聰明越難修行,其因在此也。
經云:「本無一物,視聽不得,與真常會,無有名相,故曰真人。」其實眾生尚未到塵世間之前,一點真靈,混沌不清,渺渺茫茫,沒有物質化的實體,無法以眾生的視覺和聽覺去測度它的存在。那一點真靈性與宇宙亙古不變之運轉法則契合,沒有名號,也沒有固定的形體,一切皆由本性發出,純真自然,所以謂之為「真人」,也就是存有一片赤子之心的人。
但,人一出生之後,開始由於有情眾生之情見深重,染著心強,每每在不可說、不可思議、唯能默覺的如如之境上強加分別,而後再於自己虛妄心所增添的分別境上,產生迎拒、取捨、愛憎,故而引生無邊苦惱,此種種苦皆因人自以為聰明所招惹而生。
有了聰明但少了智慧,修行總是無法擺脫外境的束縛與牽繫,因此,身為修行者,當能在苦樂逆境的現實人生中,一切時地都應把持正念分明,不為自己所欺,不被世間一切名相所惑,如此的精進不懈,終能獲得解脫,體現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涅槃。
行修之人,當修行境界已至涅槃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主客分離的意識,也不會有人我的執著,所以看的時候,只是看,沒有產生「我看到」之念;聽的時候也只是聽,沒有產生「我聽到」之念,充分活在渾然一體的境界裡,完全沒有絲毫人我對立的隔閡。
修行至當察覺「別人」在苦時,「我」便會產生悲心,捨不得「別人」苦,所以會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伸出援手,而在施予援手的當下,內心依然安忍在如如不動的涅槃中,沒有計較、尊卑之分別心所生之種種名相,唯是一腔濟度眾生願的悲心而已,這就是智慧所到達的涅槃境界,也是每一個人生死大海中的修行人欲到達之地。
所以行修之人,今生來學道修行,當本赤子之心看有情世間,打開心胸,以智慧活在眼前的一瞬間,莫惦記過去或寄望未來,應把握當下勤精進,摒除自以為聰明的用事,應以智慧觀見自己,修正身、口、意,修正不圓滿的心念和行為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