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悟修行三層次
已有 719 次阅读2017-4-12 13:43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談說世人口中閒聊的三句話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行修之人能否真正悟其意境?山與水來來去去所藏之妙法為何?其實這三句話是修行的三個階段,亦即三個不同的層次。
所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指世人生活生存於現象界中,把世間的萬生萬物視為實際的存在,因五蘊作用,而把一切如大地山河皆認為是真實的存在者。因為沒學道,不解世間萬生萬物皆隨因緣的聚散而生滅。
它是幻化無常的,並非實際有其實體性的存在,可以自主出現在眼前,縱然是人類此軀體亦藉由地水火風的因緣和合而成,若此四大(地、水、火、風)之緣散,此軀體隨之滅失,所以謂此地、水、火、風是人身的四大假合,它沒有實體性,是因緣合散之故,是謂假合。
然而這天地萬物之理,世人不體察,所以把世間的一切人事物緊抓不放,執著於六識覺觸的現象中而受制於外境事物,看見一座山,看見一條河流之水,皆直覺的認定所見是真山真水,這就是眾生對於境象的認知。
當有心習道而入門修行者,知用心參悟世間萬生萬物本由因緣而生滅,並沒有其本性的存在,能悟得萬生萬物本是空性,見得空性,意識不起、分別不行,修行達此境地,自然了悟「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不被意識操控,不被境象所著迷,體悟這世間的一切人事物並非實體,隨時依著因緣變化而生滅,心不起執著、眷念,這是覺悟了現象界中的一切是「空」。當參悟到萬生萬物本是空性之後,由空性起作用,才能識得「妙有」,從「空性」中看到「妙有」,那當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前面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未悟道之前把現象界中的一切事物,在自己意識中認為是實象。而後的「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則是從「空性」中悟得「妙有」之後的覺知,二個層次、意境完全不同。爾當悟得「妙有」後繼續的探索,慧明一亮,發現一切物,一切法皆空也,到達明心見性,這境界在禪學中謂之「牢關」破,見性成佛也。
行修之人,當能悟得「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之際就是已破了第六意識;而當進入「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境地,乃是破了第七末那識(我執),人空之境。「牢關」之破方破第八阿賴耶識,人法皆空也。
行修之人未達其境,難懂其意境,然而,修行要有毅力與耐心,一層層一階一階的精進、深入,終能見性成佛,但盼修者好好努力,用心參悟,修行要知法意,知而悟之,才能在修行上成就道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