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修的重要
已有 661 次阅读2017-3-28 13:28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行修之人務必要懂得內外兼修之理,方可達到圓滿。所謂內外兼修,外者是外王,內者是內聖,大體上,世俗中一般入門學道修行者,大都只停留在外功的培植,鮮少專注於內心的修習觀照,所以,往往走過了十數年,依舊習氣深重,貪瞋愛欲不離身,言行舉止如故,無法澈悟「道」之真實義。
有心學道修行是菩提種子的萌芽,若不知內外雙修,那可真是可惜也。是故,提醒學道者,並與修者談修行之道不可忘了內修的重要,內修才能讓妙智慧開啟終得證悟見性。
行修之人知否?眾生為何不斷輾轉輪迴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中,而在這三界中的輪迴就如同處在漫漫長夜裡,既如此,那眾生為何不能找到明燈而離此漫漫長夜?這都是眾生是讓心識成為長夜大夢的主人所致,繫於外相的一切有,而不覺悟這三界本來就是「空」的。
這就如諸多修行者注重外功的相與名,而不覺內心的清淨、自在,因此顛倒的惑識就會帶著你持續於三界中輪迴打轉,縱然外功的培植很好,也難跳脫三界,因此,為有心修行卻找不到方向的諸修者醍醐灌頂,不要讓本具足的妙智慧一直被外相塵煙所矇昧污濁了。
行修之人要覺悟欲修得離此三界,就要把虛妄心識所生起的種種外相不住於心,覺悟這一切相本來是「空」的。經云:「一切客觀事物都如幻如化,萬事萬物從本以來,就不曾真實存在過。」要好好悟之。
何以說萬事萬物本是空?這就是從其本性而言之。世間上,所謂「有」,就是有形的事物,眼能見,手可觸,心可覺受之物也。而所謂「無」,就是指無形無象,因此,如果事物本身具備了有形有象,怎能稱它為「無」呢?那不就是睜眼說瞎話了嗎?相同的,沒形沒象的事物,又怎能將之視為「有」呢?
這本為世人皆有的認知,說有,就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一切色就是真實的物體,因為世俗眾生本在現象界中生存,所以以眼見、手觸、心覺之一切現象視之為有。
然而,修行就是要脫離此現象界,這本是修者的追求目標,所以在佛經中才告知諸修子說色是空,也提醒諸修子要止息其內心活動,使之不去執著於外界的事物,果能讓外界事物不住於心,那外在的萬事萬物不就是「無」了嗎?理解事物本身亦是空性的道理,是是非非都只是心識擾動所生,只要能不執著,自然能消弭於無形,又怎會有招惹是是非非的罪業。
今修者入門行修,而修行就是要往內省視觀照,使繁雜的心意得以調伏,遠離世俗塵埃,以慈悲的心顧視一切眾生,但不受侵擾念動,心是平靜淡泊的,這就是內修的功課,也只有依此勤精進才能離三界輪迴之苦。
行修之人,一切事物本身都是因緣性空,虛幻不實的,「不悟本性,修行無益」。佛經上如是言「空」,是給眾多修行者一個指引,能體悟其理者,當然其內心即能獲得平靜、自在,不會執著於外物,雖然一切事物確實存在眼前,卻不住於心,此即儒宗四書中所言之「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的不住心,可讓心靈擺脫一切萬物的干擾也,這也正是修者修內在的精進方向。
世俗中萬事萬物本無自性,說「無」是因無自性,祇是藉由因緣條件的聚合,萬法萬物才得以生起,行修之人學道修行,目的乃在於破一切執,掃一切相,所以修行而「有得」乃是「無得」的意境與體悟,因而是「無得」的假名;能修行到對一切都不執著、不住心,這「無得」才是「有得」的歸宿。
行修之人,今生有此機緣入門學道修行,當體悟這「無與有」之妙處,若不悟其理,只花精神於外功上,終究是無法得解脫離三界的輪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