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辱
已有 518 次阅读2017-3-10 13:20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世間事本無常,萬萬不可執取一端,世人總是用自己喜惡之心來看世事,只因如此而生偏頗的取捨,招惹諸多困擾與憂慮,「榮辱」二字亦然也。如草木之蕃也為「榮」,草木之謝也為「辱」;又如富貴者,謂之為「榮」,而貧賤者,謂之為「辱」;不但於此,凡事物得其理者,皆可謂之為「榮」;相反的,不得其理者,就謂之為「辱」。
雖然世事萬生萬物本存在「榮辱」之中,但世人就是有所偏好,榮者,為人之所愛,辱者為人之所惡,雖然愛、惡不同,若是得其理,則「辱」者未嘗不榮,反之,若不得其理,那「榮」者未嘗不辱,這就是「道」之所在,道者理也。所以修行學道,學「理」之通達,如聖賢貴於得理,而不計於榮與辱也。
行修之人,今生有緣走入修行大道,要好好體悟這「榮辱」,也只不夠是身外之遇,非性分之固有,所以不該生起取捨之心與用,也不該有好惡之念,即佛說「不思善,不思惡」之意也。
人之生活,能隨著「理」走,那生死富貴,不足以動其心,名利貨欲,亦不足以亂其志,心志純淨,不為外境牽擾撥動,是為修行之有成,是近聖賢之智也。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胸懷與認知,乃知其榮,而守其辱之賢者,真正悟及知榮守辱之義。知者,知眾人之所好,而不好也;守者,守眾人之所惡,而不惡也;不好不惡,以謙虛處世,即如虛谷一般。
行修之人,虛谷之神,應而不缺;聖人之心,容而不有,雖遇榮辱,亦無榮辱之心矣,所以聖賢之德常足也。而聖賢之德常足者,足之以「理」,這樣的「道」就是行修之人要去悟,要去行的,也才堪稱是「學道修行」,盼修者用心悟之。
世間事,無不自下而起,高樓由下而起,大樹能高聳入天際亦由下而起,這本是天地之「理」,是故,人能以卑下自處,養謙虛之德,萬事皆可得其榮矣,常德既足,忘榮忘辱,不好不惡,是謂有道之世間,也就能不期而歸之於樸,返璞歸真之理,回到純真,見那赤子之心,是謂「明心見性」。
所以,行修之人,今既入門學道修行,切勿因「無知」而否定儒道之究竟,因學而不精,誤「儒」不及佛道,差矣!萬法歸一,一法生萬宗,儒釋道耶回,無有差異,只要悟得天下之「理」字,証道得道,有何分別。
聖人知之者,知其當然之理;守之者,守其當然之道,「理與道」不受萬物之染,終無得失之患。所以,學道修行貴於己心,用心體悟本存於塵世間的萬生萬物,在萬生萬物中澈悟其「理」,則心自能通達萬事萬物,至此而不受外境事物之拘束干擾,脫離塵間喜怒哀樂之無常牽絆,得到自由自在心,是聖、是賢、是活神仙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