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道
已有 540 次阅读2017-3-8 13:28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人之有生死,雖言是人體非實性,無實體性,是隨一切因緣而生滅聚散。但,何為「實體性」,所指乃人之精神層面也,所以說「靈魂不死」。
人因精神衒露,而成內奪外遺,鑿其性,喪其心,沉溺於「迷無執有」的生滅虛無中,常認妄為真,所以有生必有死,因「妄」者乃覺知心觸及六識所產生的境象覺知,而此覺知不能常住,當大限到來,四體分張,氣散神離,終入輪迴之途矣。這一切的輪迴是因人不能自知自明去認識四大假合之體與精神實體性之不同也。
今,行修之人入門修行,果能好好悟得斷滅顛倒之妙,以智慧面對人生際遇的一切順逆,用智慧思考以達自清自明而臻自覺真道,則此身必與太虛同體(身者精神也),人之壽可與造物同然。所謂斷滅顛倒,就如心死神活,心活神死,這就是斷滅顛倒之用也。了悟此斷滅顛倒,逆中而修,則性體虛靈而不昧,真心浩劫以常存,這就是「壽」。
行修之人悟之:天之所以長,是天得其真;地何以久,是因地得其真,所以,人得其真者即為壽,修行是求見其真也。何以死,是死其妄心,而不亡者,是不亡其法性(真性)也,妄心既死,法性自然真常,所以自古聖者,不以死為死,而以「不明道」為死;不以生為生,而以「明道」為生,能悟及於此,身雖死,而真性不死,形雖亡,而真我不亡,所以「壽者」真我也。
若以色身不死為壽,終不離於壽者相也,既不離於壽者相,豈能超生死之彼岸乎?人壽不及百,精神永長生,以德為長生之基,天地人本一體,何故不如天地之長且久,因天地無私,所以能長且久,而人生在世,為一己之私,自有之心常存,因人我之見不去,所以不能長且久。
行修之人,好好看看,自古以來,聖人因體天地之道而得空性之理,不求榮顯於一身,不存人我之見,所以精神長存。反之,世人,先存一己之身,因而不為壽,無德,何以長壽焉?人以業緣生起滅之色相,以人我用有無之分別,不識空性之理,不思久長之道,既不能拋棄一己之私,滅除人我之見,無德,怎能精神長存?只有隨著業緣於四生六道中不斷的生死輪迴,沉淪苦海中不得解脫。
是故,今生既為修行而來,當知何為「修」,修之目的乃求德之圓滿,讓真我顯露,得永生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