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
已有 447 次阅读2017-1-29 13:13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今之世間,道場林立,儒釋道各度有緣,然而,大家講修道,卻又有幾人真道明曉?東奔西跑,湊湊熱鬧,碌碌勞勞,有時惹來了不少煩惱。
修行法門千百樣,唯有安心定靜工夫好,才是道法高。諸佛菩薩聖仙神頻頻下凡示眾生,一切妙法盡其中,有心者方能見其玄妙處;天運轉,眾生當了解,更當精進勿執著,若不能自度焉能度人?
沉澱心思,有助舒解身心之疲勞、壓力,開發內在的潛能,「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一旦心中有了煩燥,失了平衡,臉上自然顯現暗淡且不自在。的確,世人天天為生活、為名、為利而緊張、忙碌的奔波,心靈日益紛亂,苦由自取而不知反思,只一味的嘆息,為何事不如願,不知讓心思稍做沉澱,精神日益枯竭,哪有不苦之理?
放慢腳步,跳脫「我」之需索,讓心思定靜,不但可令心念瞬間進入「心空如洗」的狀態,當下即能解除塵勞的束縛,而得神輕氣爽的舒暢感。心空如洗之境需藉由修練心思定靜方可得,得之則能讓自己的慧性更為清明,讓性情變得穩重,思緒清晰,智慧源源不絕而來。
汲汲營營為了名為了利,急燥、氣浮,不只壞了身體,更讓靈性晦暗。急,就如水般整天急速湍飛,無法看清自己的面目,掌握情緒,每每易為外物所役使,頻生煩惱,所謂「水清得全月」,人一旦能心靜下來,自能產生沉澱作用,在修行上是屬於一種體驗與內證的方法。
讀了再多的經書論藏典籍,只是充實種種知識、涵養,如果要真正了脫生死,不經過實際的修練、體証,則畫餅豈能充饑?知解對生死,解脫煩惱是沒有幫助的,若不能體証,那知解就會成為知障,對修行的助益不大,所以在世俗中,看到一些講得口沫橫飛都是經論者,觀其行卻與一般俗眾無異,這就是知障,沒有用心體証的表相修行者。
如同一個在病床上呻吟的人,即使有再多的人安慰他,依然無法減輕病人對死亡陰影的纏縛,故望梅止渴,僅是分泌唾液,並未親嚐真滋味,再者,人之心靜,悟道,是濾除業障,使真神返舍,不再外遊的一種提昇工夫。昔人以真心待萬物,每易感受到天地的清靈;今人心已異,機心、獸心無所不用其極,故宇宙大氣之運轉亦遭亂流衝激而變得極端,影響所及乃是眾生苦之降臨也。
水清如鏡,物來物現,大海在波浪洶湧之時,內部自有一股定靜把持,所以生物得以寄生悠游;當白天車水馬龍,人聲嘈雜散佈在各個角落,夜幕一拉,復歸沉寂,此乃天地造化之妙。世人奔波,不外衣食利祿,勞心者傷神,勞力者傷氣,神氣耗損,影響生命與慧命之延續,若能藉「靜心」以吸收天地靈氣,那何異於神仙逍遙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