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已有 381 次阅读2017-1-4 13:22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一般世人把「智慧」二字以聰明伶俐來看待,這是不完全的認知,其實「智慧」二字是具有分開的二種意涵,智與慧是大不一樣的。慧的意涵是根性很利,頭腦非常清楚而無執著;而智者是含有作用的功能,是每天學習知識的能力累積,而當自己面對煩惱、困擾、憂慮......等等所有的狀況時,能夠做適當完好的處理、解決。
從上述的智與慧的意涵來探討,「智」是般若的功能,而「慧」則是般若的體,這智慧二字就是「般若」的意思,「般若」除了有上述智慧的體與用之外,尚有一意涵,謂之「明」,這個「明」字就是無礙自在,日夜,二六時中皆自在也,所以這個「明」字不只是一般世俗所說的光明的明,而是徹底的透明,同具有非常敏銳、靈活的意涵。
今天,行修之人入門學道修行,無論是何教門或派別,重要的在於有否真誠的赤子之心,若無真誠赤子之心,在哪一門派修行可說都只是門外的過客,無有助益於智慧的增長。設若有心學道修行,那在任何地方都能開發智慧。修者既然已入修行之門,沒有智慧是難成就道業的,那智慧要如何修,從何而得?
修者須知:智慧是從修行四聖諦、八正道、戒定慧三學、六波羅蜜等道品中來,修此道品方得增長真實的慧燈明性。智慧就是般若,一個修行者,若不知修行智慧,用智慧做為根基,那就無法參透佛法聖道之奧妙。
舉例說之:布施、持戒、修禪定,如果沒有正確的智慧來引領,那就只是停留於世間法,又稱之為世間的善法,這種善法只是福德業及四禪八定的不動業。修了福德業就會在人間、天上,享受到欲樂的果報;修了不動業的四禪八定,則能夠生到色界、無色界的禪定天上。
但這二種境界並不就是得了解脫,當福報享盡,定力退失之後,又會回到滾滾紅塵中來,因此,僅修世間的善法無法達到了脫輪迴的究竟之地。所以無論從儒道釋的哪一法門進入,都不能離開般若的智慧做為根基來引導,因有智慧的引導才能覺悟生死流轉連鎖。
經云:「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有了這一樣,所以另一樣就出現了;這一樣沒有了,自然那一樣也就不會發生。這是因為有煩惱的無明,種種心念舉動行為就產生了,行為出現之後,就會有結果,在結果之中又產生另外的心念舉動行為,如此繼續不斷的輾轉下去,就會變成一個連鎖鍊,這串連鎖鍊就稱之生死的流轉。
在流轉中,就有了苦的連鎖,這就是經云中的「此有故彼有。」而談「此滅故彼滅」,是說煩惱的根本是「無明」,無明滅,生、老、病、死,憂愁苦惱自然全部都滅了。徹悟此理,便是具足智慧,所以說智慧是「三世諸佛之母」。智慧能照見構成眾生五蘊身心的自性皆是空的,悟透此層,便是甚深的般若智慧。
行修之人修道求開悟是不能急求的,不用自我中心的經驗、知識、生活體驗做判斷,加強客觀的思惟,減少主觀的判斷,最後達到客觀、主觀都放下,才能開悟。把身心放鬆了,就能漸漸的體會更深層的智慧與真正的自我。能一層一層的剝離外在的糖衣,自然能見到晶瑩剔透的慧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