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已有 712 次阅读2017-1-1 12:57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生命原有一定的歸趨,從何處來,自歸何處,人之靈,由清淨地來,自當歸於清淨處,無奈,人自降生於紅塵娑婆之後,多數為名、利、酒、色、財、氣所迷,更為貪欲所驅使而染諸多劣習,甘願墜落於空海之中,不能自拔,致忘了回原來之處所,輪迴於三途六道中,受苦受罪,雖常聞世人喊「苦哉!苦哉!」然而,知苦卻不知覺醒,仍然迷於苦海中,以苦為樂,這是世人的迷痴不知醒,而非上天之不仁降苦於其身也。
上天廣開方便之門,道降於人世間,無非要接引眾生能離苦得樂,無有差別,只要能依「道」而修而行,自然得救而離苦境。「道」為何能指引世人脫離輪迴之苦境呢?因「道」實為萬化萬物的根源,能証道就能找到回鄉的路。
然而,欲証道,就必須實踐修行,通塞啟蔽,打破物的下降性,成就光明靈性的上昇;這是一條通往樂境國度的橋樑,所以,行修之人聽經聞法,修煉心性,就是要把通往樂土的這條橋修築起來,自然就可上橋往聖境樂土了,那麼修道要如何進行?
行修之人應有所覺悟,修行是要悟生命不死之真諦,此悟謂之:「通玄」,通者是明白四達,四達者無所不達,即無所不通;玄者是幽遠,玄之又玄,推研至極處,便是眾妙之門。要通達至眾妙之門,那就必須打破三種障礙,此三種障礙是:我障、物障、知障。
諸多修行者,在修行多年後,仍然束縛於我障、物障、知障的迷霧中,是故有心入門修行就必須有勇氣,有智慧破此三種障礙,欲破此障礙者,就要有「致虛極、守靜篤」的涵養工夫,意涵深遠,不知修者悟否?
達於「致虛極、守靜篤」,就要克服「知」與「欲」,由寡欲進於無欲,以達心靈真正的寧靜。此「致虛極、守靜篤」是為修行的終極工夫,但此六字真言,似乎抽象了些,因此,試就以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來闡述這六字真言。
修行者只要能修立「見素抱樸」,則能退魔障也;見素者,其目的在少思;抱樸者,其目的在無欲。
眾生常存有自以為是的劣習,因為有這種自以為是的高傲心態,因而就產生了種種爭執、對立,一有爭執、有對立,就有私情,有了私情,魔就稱隙而入,壞了修行的道路,故身為修行者,應有拋棄私情的智慧,才能呈現出生命的本真,無私無我而離我障、物障、知障。
凡一切入門修行者,必須有抱樸的覺悟,有此覺悟方得破除欲魔侵襲而壞了修道的精進心。抱樸才能明明德,返樸歸自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