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學
已有 295 次阅读2016-12-15 13:40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佛家以「戒、定、慧」為三不漏學,而在儒宗所倡的「智、仁、勇」或可稱這三達德為儒家之三不漏學,何以言之?
戒者即禁戒,律藏之所詮,能防止人們造作一切身口意的罪業。然要防止一切身口意的造作又該如何行?這就是要以儒家之智德為依止。在舉心動念之際不違德之規範,即能免造身口意之罪業,二六時中都能守德而行者是為智者,智者而不漏也。此關連亦即有了智,才知行德,因行德而免身口意之罪業造作,因之,學道修行,首要遵德,盼修者務必覺悟此理,德為戒之所用,德為智之所行。
再來談及佛家之「定」,定即禪定,經藏之所詮,能使修行者靜慮澄心,心住一境而不散亂,進而發慈悲心,廣度一切有情眾生,這就是儒宗所倡導的「仁」,儒家之仁,為二人互等對待之行為準繩,有「仁」之行為信念才能有相對等之對待,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是人類互助相扶持的代名詞。人是群居者,社稷若沒有互助,將面臨解體之命運,各自只為一己之私而互相爭搶殘害,何有「仁」之可言,既無平等對待,只有互相爭奪又怎能靜慮澄心,不能靜慮澄心,又怎能進入「定」之境界,讓心住一境而不散亂?是故,「仁」是「定」之用,惟有心存仁道,才能安身立命,相互包容,才能和諧圓融,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是仁者的化身,修者可要好好領悟。
最後與修者談佛家之「慧」與儒宗之「勇」。慧即智慧,論藏之所詮,能使人發現真理而斷愚痴,破妄証真也。然而要斷愚痴而達破妄証真則須有「勇」,勇猛精進,勇於懺悔,從懺悔、精進中剝離層層的痴障而達証真。惟有能勇猛精進,才不會半途而廢,經得起挫折魔考之煅煉,惟有勇猛精進心與懺悔心,才能衝破重重考驗而找到靠岸之處所,脫離苦海的沉浮漂泊。是故「慧」與「勇」相扶相成,不得偏離,不能分別。
佛家的三不漏學「戒、定、慧」與儒宗之三達德「智、仁、勇」,文字表達雖有異,然其理歸一,無有差別、異處,知與行在此二者之間互為理用,盼有緣修者用心領悟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