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性体,贤愚顺背在自己,非善非恶性无别,唯人念动起痴迷。
「浮世虚幻,本无去来,四大五蕴,必归终尽。」芸芸众生汲汲营营是为何?增添苦恼坠苦渊,何苦来哉!盖,地、水、火、风,因缘和合,暂时凑泊,千万不可错认为已,尘劳外缘,一切扫尽,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无常,不可执着。
今既入门修行,能领悟仁、义、礼、智、信够矣,何须徒劳于玄奥之寻求。有缘修者,莫远求,一切由仁义礼智信修起,以格物忠恕一以贯之,自然可与道契合也。
何谓仁义礼智信?仁者为性之仁,义者为性之义,礼乃性之礼,智乃性之智,信乃性之信;义理之义,亦性也。
今,众生若作无「义」之事,即背此性,作有「义」之事,则顺此性,然,这顺背在人,而不在性也。
人因有七情六慾之贪求而违「义」之念动,此非「义」本身之违,而是众生之起心动念之违,五常皆然也,所以,仁义礼智信在性,不在人。
人之有贤愚,性即无也;若仁义礼智信在贤而不在愚,则此圣人之道有分别差异拣择取捨,非真道也;所以,仁义礼智信,在性不在人,贤愚顺背在人不在性,此乃真我与假我之别,诸众学道修身,若能识得仁义礼智信之性起处,则格物忠恕一以贯之在其中矣。
修行在于复性,去芜存菁回真我,须用心领悟仁义礼智信之道,让起心动念皆能与之契合,则道成性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