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而能容万有,谦虚则能得诸有,持有而盈生我慢,自满则损起忧愁。
世人常言「可能性」,就是因为「空」才能产生可能性,而可能性是来自于「谦虚」,有了「谦虚」的人生观自可容纳诸有。
天堂与地狱是有是无?古哲禅师曾如是云:「向无中说有,好像眼中空华;就有中说无,却又手捞水月。可笑的是:眼前见牢狱不出,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恶成境,但了自心,自然无惑。」从这一段哲理中可见,空、有之间可说存之于一己之心,内心谦虚容万有,内心自满则一切皆拒于外而生不可能。
而「不可能」又是何因所致?「不可能」是因为「有」的观念,有固定的己见,有关于不可能的判断;「可能性」是因为「空」,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框框,没有我执的存在。
「空」不是什麽都没有,「空」就是存有各种可能性,就像水的形状,不认定它是杯子的形状,那它就是各种可能的形状,从这样的思维去看待人生,体会出虚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包含着无尽的创造因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世人看待人生与事物,能以不同的角度观之,就会有诸多可能与转折,「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所以,修道者应深入领悟这箇中道理。
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其功;不自我骄傲,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之相争。
事物往往有各种表现形式,只可惜,世人常常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层面,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裡层,就如大家熟悉的「盲人摸象」一样,都只认为自己是对的。执着于自己的认知,就看不到真象。
修者今既入门修行,要静心觉悟,面对各种外境,心能不被其干扰,有念头而又不执着于念头,就是无念;面对各种相状而不见,能无视一切外相的存在,则自性法体清淨,是无相;对于世俗的善恶美丑,乃至受到言语无的放矢、欺瞒和争论之时,都能将这些放下而不留存于心,这就是无住。
无念、无相、无住即为「空」,即为「谦虚」,因为生起了「空」与「谦虚」而能破我执,因弃我执而见体空,因体空而容万有,领悟出这些道理,持恆修行,方可了脱生死断轮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