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修行谈心性,性本寂然何生情,非性之生是心动,正心为先真修行。
经云:「人之初,性本善」,为性本明淨,只因世人轮迴于红尘中,为七情惑而受昏浊,因而今既入门修行,就是要复良知良能的善性本体。
「人之所以可为圣人,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世人之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恶、慾七者,此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溺矣,非性之过,亦非性之自昏也。七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
性与情就如同水中之滓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这都非水火清或明之过,沙不滓,流水则清;烟之不鬱,光则明矣,所以说,情不作,性斯清明矣。修者须好好领悟这段意涵,修道要悟、要行,否则来来回回还是空忙一场。
性与情,不相无也。虽然,无性则情无所生,是情由性生,情不自性,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而明,性本圣洁,因情生而惑乱,为何此圣洁清明之性,何因而起情之作用?性能自制,情又何以生?但,「制」亦情生,如此之体认,终非性明自体,若以此言性,则谬实千里矣。
性,不住于明暗昏清,亦未离于明暗昏清,性本清静,唯有念之矇尘而起,动念善恶之有,而非性之用也,此动念之有即是情之用矣。
「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修行以正心为先,心既正,则造次颠沛,无不与道相契合。
是故,入门修行就是修心止念,「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是为真修行。」莫因「情」字而起诸念生善恶;然亦非如石头全无知觉的无思无为,而是要正心,不要因境因情而执着,如此修行方能达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