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气燥伤自身,心柔气顺干戈平,修行学道知修心,心中无瞋返本真。
无论是从东方哲学或古印度佛学来看和谐与冲突,都有同样的论述,乃是一体二面,这一体二面本就自然存在于现象界中的人、事、物,是属于正常的,就以中国哲学的阴阳互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互动,既有相生,亦有相剋,就是有互相繁荣的关係,亦有互相抵触破坏的关係;彼此之间有了对立和争夺,便成了破坏冲突;彼此的配合与包容,便能共生共荣。
而在佛学中所主张的「缘起论」,认为人生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生起,也是由因缘消失,不论是自然、社会、物质等现象,乃至人的生理、心理现象,皆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事实,同时也存在着包容与调和的事实。这存在的事实现象却源自于人之心理作用,所以修行学道必知修心。
既然现象界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一体的二面,可相生也可相剋,该如何消除相剋而能互利的相生?这就要用智慧看待事件本身的事实,而非用情绪、用一己之私、用「我」的出发点看待事件,有了这样的心态调整之后,接着以包容、体谅的心与其他人互动,产生相生的念头,就能圆满对事件的处理,知道用智慧看待事实真相,便不起烦恼,用包容、体谅对待,就没有敌人,这就是相生共容(荣)之道。
尘世中,世人对于矛盾和冲突的感受、邪恶和不正义的评断,以及苦与乐、幸与不幸、贫与富......等等的衡量和感受,都可能是主观的,都可能是因人、地、时而异的。
这些由「我」为出发点的主观感受,只要能在心态、想法上有了调整,便可化解心中的委曲、忿怒、不平......只要心是柔软的,便能得到幸福和平安,否则一心只向外求,那外在的冲突和自心的矛盾终究还是存在的,永远就难有自在的心与自在的生活。
修行就是要从自我内心调整做起,时时向内看,向内省,内心能柔软、欢喜,外在的人、事、物就很顺眼、很平和,有了这种修为,当然就没有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是相生共荣了,世人常言「广结善缘」,这句话的意涵正是告诉大家相生共荣。一切有缘者当共相勉励,抛弃「我」的主观看待,让「心」能常保柔软,人生才有幸福,才称得上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