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云:「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一个人因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常有得金又乞玉,封公又求侯,心念总是繫于乞求中,如此的乞殷求切,虽权豪手中握,何异乞丐。
相反的,能知足者,粗食甘于膏梁,布袍暖于貂貉,虽是庶民却不让王公。
今日社会,道德观念日益沉沦,人性堕落,作奸犯科之辈有之;贪渎强夺者有之;榨取行骗者有之;刀光剑影,凶恶之徒逞威,善良之人心惶惶。
何以故,都因我们现今的社会,贪得者日众,知足者日少所致,这种种病态影响所及,非但人心的不安,更是社会、国家的安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纹猎令人心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故以有限之资货,满足无限之物慾,难矣!然,我们往往不能体察,硬是在这人生道上追逐个不停,常以骄人以豪奢,炫耀以浮华,即使已是丰衣足食,犹怨无名车美屋;有名车美屋者,又怨无权之势;即使有权势在握,尚怨不能青春永驻,长生不老。
无数无名烦恼竞相袭至,人生就是这样沦入苦难而难以自拔。
我们不是要消极的坐吃山空,而是以知足的人生观踏实前进,不强求,不作奸犯科的积极经营自己光明的人生路,才能活得自在,不为物役。
其实,一切物象如泡似幻,世间荣华富贵,如击石火,似闪电之光,到头来一无所有,所以在此时,我们应好好的、用心的体会「无来无去」之真正内涵,我们不要因无明所困,执着物象,心为形役,陷入苦海而难以解脱。
六祖坛经云:「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能离财色,自易戒定,戒定得行,则烦恼断,清淨自在,何等轻鬆安然也。
少欲知足,就应自惜福起。「人常在福中却不知福,一山还望一山高」,这是慾望无穷的表徵,唯有能惜福者,才能知足,知惜福才能领悟自己所需的并不多;能知自己所需的并不多,才能知足,能知足才能少欲;能少欲,才能安分;能安分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此即「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道理。
修行者或凡尘中奔波的众生,都应以惜福之心,达养德之功,以惜福之心始,进而生感恩之心;以感恩之心,进而民胞物与,激发出慈爱之心;有慈爱之心,心中自然能有一片祥和,那就暴戾之气何以生。
因此,匡正风俗,正人心,都应自惜福起。
贪求无厌,怨天尤人只是造孽添苦,而惜福足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