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传香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42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佛儒谈修道

已有 362 次阅读2016-9-14 16:43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文化是人类演进的历史传承,即是在延续人、物间感通之性,充实精神层次与内涵,而尽心知性则可以修身立命,成就圆满的人文精神,所以儒理、佛道皆以心为主宰,强调自觉向善,养心寡慾,由个人修持起,进而推己及人,慈悲为怀,由此精进,知所弃恶从善,故德有所增长,业有所薰陶,世界大同之境成矣。


儒家修身、理家、治国之道,上集圣王之大成,而为圣境,下开历朝之教化,以导盛世,四书、五经、六艺,内容广大而精緻,高明博厚,影响中国至深且钜,而孔子勉人下学上达,入神致用;孟子勉人立志向善,尧舜可为。


此尤为传统学术的主流,亦为儒家思想传承的根基,所以自古至今,称尧舜而尊孔孟,宜性善以正人心,阐仁义而求生死,述仁政以裕万民百姓。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倡导的是以「心」为中心的仁义道德,亦即儒家谈修持以「心」为主宰,以人道之圆满,终达修己渡人之境地,所以,只要立志于人道之修持,则人人皆有圣性,皆可称尧舜。


佛学导自印度而扬于中土,开宗设教,全以众生为念,因普爱众生,悲天悯人,庄严世界,美化性灵。


佛陀証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时,悟得「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所以佛陀说法,告知佛弟子须用心体认:凡修真道,求正觉,须善发心,为众生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无量心,救渡一切令共成佛,则顺菩提,体悟本性圆明。


因此普传经律论于世,冀能唤醒众生,修见本性,让人间得以淨化,以达人间淨土。


儒家之人人皆具圣性,皆可称尧舜,以达世界大同之境。


佛家之人人皆具佛性,皆可称佛,以达人间淨土。


大同之境与人间淨土无异,称圣、称佛无别,皆以「心」为本,在化育万民,修德救世。


佛家「慈悲」,儒家「仁爱」,均由人心而起,而以极乐为归。


所以佛陀曾说:「无缘大慈,慈无量心。同体大悲,悲无量心。」这颗心就是迈向光明和平之本,在无量寿经中谓:「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行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心即无量佛,心即无量光,无量寿中蕴藏着无量福德,无量光中蕴藏着无量智慧,有此福德,有此智慧,乃能开出「淨土」的幸福境界,有此福德,有此智慧,乃能开出「大同」的境界,此一切之福德、智慧,皆为心之所用,所以儒、佛的修持信念都强调从「心」出发,修心之光明磊落,无尘无垢则见本性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欲念与理性
下一篇: 本来面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