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评论】医院护士偷换药物,是偷还是换。。。?
新华网南昌4月15日新媒体专电:近日,一则“江西省儿童医院护士偷换孩子高价救命药”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4月15日,记者获悉,事发后,院方立即展开调查,组织专家对患儿进行会诊,并对涉事护士进行停职检查。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西南昌一名4岁患儿在接受医院治疗时,本应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丙球)。然而,输注过程中患儿家属却发现,“药品滴注速度较快,且滴注没有泡泡产生”。此后,医院工作人员承认,患儿当时所注射的是“用丙球空瓶灌注的葡萄糖”。事发后,江西省儿童医院立即展开调查。调查显示,4月11日上午,该院风湿免疫科护士彭娜在给患儿输注丙球过程中发现,剩下药品数量与医嘱总量不符,少了1瓶。因是贵重药品,彭娜一时不知所措,害怕承担责任,担心要自己赔偿,便擅自用空针抽取20毫升5%葡萄糖注入打完了的丙球空瓶中给患儿输注。
一则“江西省儿童医院护士偷换孩子高价救命药”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各家新闻媒体纷纷转载和跟进报道。但是凭笔者对医院护士操作流程的了解,此事不简单!4岁男孩初诊是川崎病,按百度的解释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m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倍。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
按理,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护士不可能不知道——“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对于贵重和难以购买的如“人血白蛋白”、“丙种免疫球蛋白”等需要冷藏保温的药物,对于住院病人而言,每天早上由专门的送药护工从住院病人的药库,取药后送到护士的吧台(操作室),也有一种医院是全部领来后,登记入账后放进有锁的冷藏柜保存。而且有明文规定;三班倒的护士每天交接班前,先清点病人的贵重药物,然后签字画押。
从网文中,我看到以受害者家属张霞身份陈述:“11日上午,家属自取13瓶丙球后,护士彭娜提出,将药放在护士站保管。”笔者以为,这非常奇怪!一般护士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将药放在护士站保管”,这需要护士长点头同意才行,因为牵涉到需要每天交接班前的清点数字和验收签字。在晚班时,一般只有一名护士当班,假如护士去病房而忘记锁门,就有可能给外人趁虚而入和顺手牵羊。这个问题护士彭娜想过没有呢……?
从整个事件的情况来看,江西省儿童医院的管理非常混乱,责任不清,工作不认真。假如药品丢失,当班护士理应向护士长汇报并请示该如何处理。而不是擅自决定以假乱真而铸成大错!假如江西省警方调查下来当班护士是“偷”不是“换”!那么,对当班护士而言将背上沉重的污点,对江西省儿童医院来说——也将造成不可弥补的负面影响。
白衣天使的尊严来自于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在目前医患矛盾还没有彻底扭转过来的情况下面,作为医生和护士都应该从“江西省儿童医院护士换药”的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举一反三地抓好医院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监督和落实,更要做好对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作为老百姓和患者而言,应该相信发生类似“换药”的事件,毕竟还是个案,所占比例很小。我们应该相信广大的医护人员还是正能量的群体,因为医生的尊严来自于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医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生命才会有价值!(作者:文化评论网副总编辑夏金根/笔名:六盘水评论/微信公众号:cocoxo1954ok)
『未經作者同意,不得用於任何平面媒體,網路轉載及文摘,恭請註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