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评论】从论坛马夹的逗哏和捧哏说起。。。
一般地说我很喜欢北方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马三立。他们的录音CD我经常翻出来听着找找乐趣,论口才他们的相声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说到相声就不能不说相声中的逗哏和捧哏,相声是逗哏为主,捧哏为辅,虽然说是七分逗,三分捧,说是这么说,但是要做到俩人配合默契、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除了相声的天份以外,还须有专业的训练和师傅的带教。
但是把逗哏和捧哏用网络上,于是就产生了马夹,在网络论坛上任何人只要穿上一件马夹,便可以在这里以“脏哏”——即“荤口”发泄和狂吠。因为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正是在这样一个逻辑下得到传播和发扬。
确实一个不像狗的人可能在网络上给以人狗模样的感觉,而狗一样的现实人也完全可以在网络上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当然在现实中他 (她)可能是领导、可能是作家、编辑、为人妻母、也有可能是一个胡同串子或者说是混混。。。。。
但是从语言学和心理学来看待马夹,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就是“下意识”的出现,这是完全是在一种不可控制和毫无意识的,内心世界的流露和表达!毕竟戴着假面具说话,几乎是难以改变几十年形成的心理、思维和说话的习惯。
假如我们把语言学和心理学这两种学科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种新的学科——刑事犯罪心理学,这是一种专门研究比较罪犯的语言,以及逻辑推理罪犯的心理学。
假如我们把这种东西用来分析研究论坛马夹的发贴,便会发现有许许多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
【附百度百科全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喜欢诗词的朋友都读过晏殊的《浣溪纱》春恨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这既是传说,当然未必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