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亲爱的!睡个好觉吧。
已有 770 次阅读2018-6-3 16:53
分享到微信
近午夜了,一位朋友给我微信留言道:”我刚看完你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篇博文。你的心怎么那么细呢?你怎么总是挖掘别人想不到的事儿去想呢……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男人呢?我觉得你简直就是个谜……”
我想,是朋友,说几句恭维的话,也是情理中的事。我是开心地接受这位朋友的善意。至于那恭维的话本身,则全被我视为这善意的“礼品盒”而已。
这位朋友是我刚结识不久的新朋,至今仅有一面之交。因此,其对我的了解尚是初步的,肤浅的,感性的。我想借由这篇文字让她对新结识的我这位朋友多些来自我自己的了解吧。
一篇文字的自我介绍,挂一漏万那是肯定的。或许,我还会有意识地如此做呢,否则,再联系时话茬就不多了,你说是不是?
有关我自己,在此,我无意多说。但所言皆为真实的。
言归正传。
这位朋友说我心细。我想这大体是准确的吧。
在我独自生活的前提下,且是在常态下,就经济生活方面而言,我的生活是较为严谨的。我每个月在月底进行月结算时,经济收支误差不会超过一两元钱。每个季度,每半年,一年的经济收支情况我是了如指掌的。我可以清楚地说明一年内所花的每一笔钱的去向为何。最小单位为0.5元。
或许,对此你会以为:天哪,这哪是心细,简直是不可思议呀?!
若你感到奇怪,这一点倒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但我说了,这是在我独自生活的前提下,我的经济生活方面的情景。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生活,有许多具有我自己的鲜明的个人色彩(或说是个性吧)存在的。就拿经济生活而言,只有当我独自生活时,上述情景才会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以为,唯有在我独处时,我才能够享受到——尽可能全方位地,周全些地——符合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后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让我开心。
以使用金钱而言,我在独处时,便完全依从自己对这金钱在我的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的理性的理解来使用(支配)它。那就是要使金钱效益最大化,最合理化。也就是说,我要使自己与金钱两者的隶属关系定位在“我花它”,而非“它役使我花它”。这话的意思就是,在人与金钱的关系一事上,我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非是其的奴隶。
现实生活中,许多有钱人花钱似流水。这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然而,这种情景在我看来则是:金钱对这些人的奴役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了。这些人深受我的同情与怜悯。因为他们那虚幻的欲望自我,犹如一团迷雾紧紧地,然而却又使他们不自觉查地包裹起他们。使他们看不清这迷雾中一个真实的,贫穷的,被奴役的可怜又可悲的另一个自我。
这些人给了我一个警示,这便是:不奴役金钱,便被金钱所奴役!在人与金钱的关系一事上,没有第三种情况。
正因了上述想,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楚使用金钱的情况。当然,这不是传统理解意义上的”细”,甚至是”抠门”。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对金钱的看法,在我,不是单一的“想法——金钱”,而是出自我对更广义,更宽泛一些的问题(存在)的认知与理解。而这些认知与理解与我如何看待金钱,以及如何支配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这是一个周全思维对一个完整的综合体事物的全方思考……
有关此话头在此从略,日后详叙。
说到心细,自然使我联想起我太太的心粗来了。
如果你对我的心细感到不可思议,那么,我太太的心粗,大概同样会领你感到咋舌吧。
作为此文的一个插曲,我就把自己因于太太的心粗而经历的一段生活体验陈述如下:
太太来海岛看我的两三天以后,我的手机便丢了,她陪我处理了一下相关事宜后,便因在京有要事匆匆赶回了北京。
我因来海岛是休假,所以,凡费心的事,一律不想粘。在海岛的使命只有一个:吃、喝、玩,至乐而已。日常的生活开销就全靠太太不定时地汇款过来……
在她离岛至我回京的中间一段时间内,大概是她在京最忙叨的一段时光吧(正同时打着两个官司)她竟然忘记给我汇生活费这样一个攸关我之生死的大事了。待我兜里还仅剩下二十余元时,屋漏恰逢连阴雨,家里的煤气又没有气了。这时,我开始认真对待起自己的经济问题。我自问:要不要请她汇款过来?
想到她心粗到如此地步,我很是不悦!我就想:干脆,就把日后可能会出现的断粮生活,当作是自己面对另一种生活境遇的体验的机会好了。
想到此,我便决定,从现在始,非极端必要,绝不与太太联系,即便联系,她若不提钱的事,我也不提!
我倒是要看看这仅有的二十余元能让我坚持多久。
为使生活维持得久一些,更久一些,我开始“盘点”起自己的库存。很不理想,除了米桶里的十余斤大米外,属吃类,一无所有了。怎么办?
仅有的二十余元钱,不能买菜(无火,又无电磁炉),最合理、应急的使用就是买咸菜。于是,我用去近一半的钱买了几头榨菜。每一头就如一个小馒头般。
菜的问题解决了,那这剩余的米如何分配?我计划着靠这点米坚持生活十天。于是,我用便携式小称称了一下这米的重量,十余斤,一天约一斤多的配额。于是,我把米分成十等份……
就这样,我的生活”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我觉得,许多老话真是蕴藏着永恒的真理。
就在我开始过上一日一餐,餐餐米饭就榨菜没两天,电又没了。赶紧插卡使用备用电。可备用电仅维持了一天(海岛的四月,室内不开空调,至少也是要开启电扇的。否则,会很热的),这下好了,没有火做饭,电也没有了,这可是个大麻烦!电扇不转了,热,忍者!烧水怎么办?手机如何充电?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我要时刻准备着法院与我联系有关遗失手机的事宜,手机是不能没有的。怎么办?这时,我的头脑中闪出一个想法,这就是去打工,挣到自己的生活费。
说到打工,其实过去,在海岛,我也是有过这样的想法的。不过,那时的这想法完全是出于好奇,以及想体验一下每日劳作的生活而已。然而,这一次,再有这想法则完全是山穷水尽后的被逼无奈!
奇怪的是,就在我有了打工去的想法的同时,另一个来自内心更深处的声音却对我说:你的天命绝不是打工的料!
这个声音让我取消了打工的念头。
不打工,电费哪里来?
就在我以为无有办法了时,书桌上的一堆书使我眼前一亮,钱有了!
原来,我在海岛某图书馆曾办了一张借书证,当时交了一百元押金,何时退书卡,押金同时退还。于是,次日一早,我便去那家图书馆退了借书证,换回一百元。
我花过许多一百元,但对一百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还是头一张!
用这一百元充了电费,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
继续过我“解放前”的日子吧。
起初,我是每日一餐,但我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坚持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时间。
于是,我强化了自己已开始有一段时间了的”修行”生活方式。即,每日坚持外出行走,在行走中,保持住“功态(这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散步健身实效性完全不同的一种活动)”。夜晚,则坚持入定意义上的打坐。
在开始过上“解放前的生活”始,我每日外出散步,由开始的一次穿鞋走两三个小时,到后来的每日连续赤足行走六七个小时(有一次夜间散步时,因走迷路了,一直走到天亮时,才找到回家的路。这一次,我整整走了十二个小时)。也许是这种“功态”的生活方式起了作用,我很少感觉到饥饿。不饿不吃,而饿了也吃不多。因此好几天,我都全日不食。这便为我节省了不少大米。
待我把最后的十余元钱也买了榨菜后,这种“解放前的生活”我连续共过了十七天。
过到第十八天时,大概是太太忙里有闲想起了她的另一半还在那海岛上呢。于是打电话过来,问我生活得怎么样?我道:“你丈夫都快成仙了!”
这一个电话给我这“解放前的生活”画上了句号……
这段经历我以为是很宝贵的。它也让我意识到,有必要对这次经历认真地总结一下才好……
言归主题:
你奇怪于我那“总是挖掘别人想不到的事……”
对此,我倒觉得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人各有志。当张三关注股票行情;李四关注房地产走向;王五搜寻某明星的风流韵事时。我老六则专心于那黄土地的开垦。我基于这自我之所好,说些我所擅长的话,对此,想必那些张三、李四、王五们是不感兴趣的吧……
这世间,如我老刘辈,不多!
天亮了,我要休息了。
大概你也快醒了。
睡前送去———
亲爱的:
早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