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的人文教育”课
已有 639 次阅读2018-1-15 06:15
分享到微信
如果你们是生活在国内,且毕生不离开这里,那么,言及教育问题时,就应该理性多迁就些实际了。尽管这样做可能有些不情愿,但这确是明智的选择。毕竟,你是在这样的大氛围中生活着。你离不开这个大环境的制约。因此故,适应它是明智的选项。但这样一来,我所认可的理想的“人文教育”,其对人的意义与价值便大打折扣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我在与国内的朋友交流中,是能不言及这样的话题便最好,回避不了了,也往往是敷衍两句便言其它了......
你是移民国外,未来,待你女儿长大成人后,在她的意识里,法兰西共和国便是她的祖国。西方文化与文明便是她的意识、观念、价值取向等等形成的主要来源。那时的她与你的“代沟”大概是足够宽,足够深的。假如对此情景你不从现在始便着手努力做点什么的话。
“的确,我也有这样的担心:担心日后我们母女两人因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矛盾,甚至是冲突。尽管我出国时的年龄并不算长,且对西方的许多方面也是认可的。但我毕竟是在国内出生长大的,从思维方式到各种观念的形成,底子还是“国字号”的,不像她那么“纯种”西式的。代沟大概也因此是件麻烦事了......”
“另外还有的是,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接受东、西方一切对她的成长有益的教育......”
就代沟而言,我以为,两代人之间不可能没有代沟。生活的时代不同,使得生活于此一时代与成长于彼一时代的两代人身上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这是非主观意愿所能改变的。我们所能经由主观努力做到的乃是尽可能地缩小这代沟的宽度,尽可能地使这代沟变得浅一些,在浅一些。另外,我想特别强调两点的是:1,两代人之间有代沟,这不意味着彼此之间的矛盾,甚至是冲突便是必然会发生的。其二,面对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要简单地归结为是代沟所致......
累了,再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