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今时欲弘扬的传统文化乃是以孔夫子学说为标志的文化。那么,这便既确立了这文化的狭义性,即它不是广义上讲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样的文化总体,同时,也有别于西人的受科学的严谨的形式逻辑思维框架制约的哲学——尽管显然两者都是有关“人学”的。 依我的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努力追求的目标在于完善人性、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同时围绕着这一目标少有科学性,不讲究逻辑思辨地提升(深化)相应的观念,而后再借助这深化(提升)了的道德观念使人性更趋完善,使人的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这传统文化不同于西人的哲学之处在于,我们这本土文化不讲究科学性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更谈不上习惯了),经得起科学思辨推敲的判断能力。且千百年来,这种缺陷一直存在着——直到生活于今时全球在经济、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皆趋向一体化的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重要标志的现时代。
正因此故,当今日我们欲复活这传统文化于当今之时代时,有些问题我们习惯性地不去理会了,诸如:
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这传统文化形成的土壤是什么?使其得以出现,成型并推广开来的综合意义上讲的缘由、条件是什么?
当生活于现时代的我们欲复活这传统文化时,似乎没有想过因于时代的不同——确切地说是两个差异巨大且性质完全不同了的时代——便直接地复活这传统文化,是否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尽管是本家老祖宗的文化。
我们因了“遗传性”缺陷,“眼大无珠”地“视而不见”许多若提出来却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矛盾......
譬如,我们视孔夫子为积智慧与完美于一身的圣人,那么这位圣人的智慧却不曾关注封建制有什么问题与不妥。他告诉我们要这样,不要那样,这是针对社会全体,还是社会中的某些人?其亦不曾向我们指明如何才能做到这样,而不那样——尤其是生活于现实社会底层的广大为衣食之忧而整日劳作的广大民众怎样才能在为温饱而劳作的同时,达至道德的高尚与灵魂之纯洁与升华......
话回当下,今日,当我们欲复活这以孔老夫子为标志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大概是我们现实社会出现了“道德危机”,借用一句时尚的话说,叫“道德滑坡”(这话极具有讽刺意味,因为我从未仰视到我们那在“坡上”的道德)......
我有一个疑问,即我们的“道德危机”(“道德滑坡”)是因为作为孔老夫子的后裔的我们忘记了他老人家的“之、乎、者也”所致,还是因于别的什么原因?
我想,我们其实并未忘记老祖宗孔圣人的遗训。只是在语表方式上有了形式上的不同而已。
今日,我们有于丹、丁璇等人数并非屈指可数的孔圣人的忠实继承与传播者,微信里那些铺天盖地传播的心灵鸡汤,其实便是在承继着这孔圣人的“精神与魂魄”。在这种情境下,危机的道德依旧,滑坡的道德有加速度的趋势。这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我们的道德危机是另有原因吗?
...... ......
写到此,忽发觉跑题了。悬崖勒马,打住!
但无删此文之意。
“改邪归正”在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