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网站报道:国务院参事发表声明指出:时下,一位叫上官凤笠的人,冒充国务院参事,军队高官,在全国许多地方以组织筹建“幸福大中华”的名义四处行骗。望民众提高警惕! 对报道的具体内容粗略地看了一下 ,依据报道,此主人公使用之骗术(局),其实与过去以往类似的骗术(局)无两样。大体不过是:
先有个“来头”,如是“高官(或自己虽不是高官,但有路子认识什么高官)”,或是军队的高级将领(军队是块“肥肉”)等。而后便是巧舌如簧的“公关”能力的充分发挥.....
结果,便是使许多人上当受骗——尤其是让一些“有头有脸”的人上钩。
......
在中国大陆,这类骗术(局),因屡见不鲜,且频频被戳穿,按常理说,这等骗术(局)当是应被淘汰掉了的。但为什么这等骗术(局),不仅没有被淘汰出局,反而故伎重演后,照样能够屡屡得手——尤其是在现如今,网络信息已经很普及、大众化了的背景下?这让我很好奇。
在国家缉拿百名“红通”人员的行动中,有些人,即便是藏匿在遥远的某小国的一个小村庄,过着隐姓埋名,靠打杂为生的生活也能够被找到。而如报道中提到的这位“上官凤笠”,其人长期地在许多城市的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且其行骗的信息也时常见诸于网络。难道“有关部门”就不知道,就没有丝毫察觉?
是智慧的欲擒先纵,还是自己也被这位“高手”洗脑了?
我想,既然这等骗术(局)的高手,有行骗之智,大概也不会少有行骗之危意识的。尤其是个人的照片、信息等都公之于众的情况下。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呢?
我想象,大概他们比我有智慧的证明便是:他们意识到了这等行骗的结果是有危,但微不足道,这危与所获之利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即便“翻船”了,扑腾两下也就“游上岸”了。所以才能够“临危”而坦然对之吧......
我对这件事的好奇心还有很多,但在此无心多言。
我就如一只松鼠,吃饱后,把再搜集到的食物先埋起来,待日后无食了刨出续用。
有关此话题,先寄存在这里,待来日,饿而无食时再刨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