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一位亲戚来访。见了我就客气地说:我还怕你没有起床呢。我道,不会的,因为我整夜就没有睡觉。 闲聊中,从他口中得知,我的另一位早已退休赋闲在家的亲戚现在也“想开了”,准备与昔日的两位同学合伙在京郊某地租个农家院,欲过“接地气”的,相对而言与世无争的乡间生活了......
“想开了”,这不是什么新鲜词。很早以前,便有了很多人“想开了”。他(她)们要么一改过去那种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习惯,对自己大方起来,吃喝玩乐,以图活个够本。要么天南地北四处游走,以此获得个没白活一遭的感觉。要么,不再为儿女的儿女尽义务,以此来证明懂得了为自己活着......
无论这“想开了”有着怎样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拿得起”,还是“放得下”,似乎都是在证明着这样一件事,即以此来表明自己从此不再稀里糊涂地活着了。是“活个明白”的证明。
如若把“想开了”与“活个明白”两者之间直接划上等号,以为“想开了”的生活方式就证明是“活个明白”了。我总觉得这既草率,又牵强。
就我的观察,许多“想开了”的人的这“想开了”,其实多为被动式的。或因年老体衰,面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已逝,体开始弱,甚至渐有了病态,而深感到,若不“想开了”,将有许多麻烦上身,在潜意识里,出于这种恐惧,而选择了“想开了”......或直接因了自己(或家人)重病上身时,所遭受的病苦以及由此在经济等方面招致的损失、麻烦等,为避此类不幸而选择了“想开了”......或因了某种生活之变故,如儿女或伴侣早夭、辞世,而“想开了”,四处游走,以此宽解心绪.....
尽管这类“想开了”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情景。但我觉得,这类的“想开了”,实际上好像是用“豁出去了”这四个字取而代之更符合这种生活新选择的真实意。因为我的确很难在这种证明了“想开了”的生活新选择中,找寻到那“想”的成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