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元年,鄧小平訪美成爲塑造一個全新中國的前奏。如今回望鄧公那趟爲期的九天特殊旅程,不但是中美兩國關系發展史上的一宗大事,更是一次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征程。曆史揭秘電影《旋風九日》詳實記錄了鄧小平訪美九天的全過程,對鮮爲人知的曆史細節進行了真實、生動的描述,使其遠超一般紀錄片的枯燥乏味,在情節、節奏和表現上更具可看性,觀賞起來更加引人入勝。
影片采用真實故事、新聞紀錄、虛擬動畫三結合的方式。首先,用大量珍貴真實影像資料鋪排畫面,輔以曆史見證者與參與者的講述,使其具有記錄曆史、普及曆史、保存曆史的功能;其次,在曆史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真實的基礎上,利用多元的手法賦予構建故事懸念。第三用十多段動畫穿插片中,彰顯一種較爲輕松幽默的趣味。從華盛頓到亞特蘭特、從休斯敦到西雅圖,影片嚴格按照鄧小平訪美的行程路線順序、時間發展軌迹,來細致表現他此行的傳奇經曆,顯示其掀起的魅力“旋風”之巨大影響。而且,影片沒有回避那九天裏遭遇的敏感事件,完全是忠于史實,真實還原了鄧小平碰到的諸多“險情”,國會議員不友好的姿態、記者不懷善意的提問、親台勢力的遊行騷擾、激進分子的襲擊行刺,各種“意外”帶來的驚險與挑戰,也形成一條暗線,直接增加著片子的緊張感。
影片的故事來源、資料及對白,全部是真實的。卡特、基辛格、布熱津斯基、老布什等政要人物的集體出鏡,揭秘了很多鮮爲人知的曆史真相。因爲片中大部分影像資料是從美國購買而來的緣故,形成一種美國人看中國領導人的視角,使得影片在內容看起來非常客觀。那些一手新聞圖像讓影片更鮮活、真實感更強。影像裏的鄧小平,既有和美國政要外交博弈的較量,也有同普通百姓的情感交流,也有參觀航空、航天、汽車等工業場所的實況,所有這些直接傳遞出鄧小平的務實與穩重、睿智與勇敢、幽默與善良。鄧小平與美國尋常百姓親切交流的畫面頗爲耐看。他聽到美國兒童用中文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後,真誠親吻孩子的舉動;觀看小鎮馬術表演,地戴上女牛仔贈送的牛仔帽,微笑揮動牛仔帽向觀衆致意的神態;參觀航天中心,坐在航天飛機模擬器體驗宇航員飛上太空的感覺。所有這些都顯示出鄧小平十足的親和力與人情味,他與美國民衆的交流是如此自然而質樸、平易而隨和,在瞬間超越了所有政治及意識形態藩籬,讓一個自信、友好而開放的新中國領導人的風采,悄悄樹立在美國人心中。
過往有關國家領導人的紀錄片,基本上都屬于文獻性質。《旋風九日》成功地開創了中國首部商業紀錄電影的先例,其意義影響深遠,做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者的有機結合。以往有關領導人的紀錄片,幾乎全是財政部撥款。該片的制作資金則全部來自風投,沿著當年鄧小平訪問路線實景拍攝,幕後團隊堪稱豪華,《白日焰火》的錄音指導張陽的鼎力相助,以及王家衛禦用團隊的幫忙。片裏最爲明顯的商業元素,就是動畫段落的大量出現,而在政治題材的影片中使用動畫元素,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完全是突破了類型常規。這些動畫段落的風格各不相同,中國剪影式動畫、美國波普式動畫、法國手繪式動畫、日本Flash式動畫輪番出現,讓鄧小平形象變得更爲和藹可親,易于爲觀衆所接收。
《旋風九日》裏沒有演員,只有鮮活的塵封曆史。抛開政治、經曆等層面的影響不談,僅僅從文化角度而言,假設沒有鄧小平訪美的融冰之旅,影迷們能否看到好萊塢大片,孩子們能否看到迪士尼動畫,球迷們能否看到NBA籃球,都要打上一個問號。因此觀賞《旋風九日》,很容易使人想到鄧小平這次訪美,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革,重溫他那爲國爲民做出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