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採趣文《前蘇聯解體大事記》 對于一個國家,體制的演進並非一日之間完成,尤其是中央集權的曆史比較悠久的國家,其間出現反複甚至倒退也很正常。很多時候,威權還能綁架民意,使民粹看起來像是民主,簡單而言就是宣傳鼓動+思想管制-言論自由。具體到每一個國家或有不同手段,但目的都差不多,證明目前的政權具有不容懷疑的合法性。宣傳鼓動爲了使公民相信,思想管制是禁止公民懷疑,取消言論自由是不允許那些産生懷疑的公民傳播他們的想法。還有,如果這個國家不是真正的民主體制,他的司法體制中都會存在一個威力強大的公訴機關。
讓我們回溯一下蘇聯解體前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1985年3月11日,戈爾巴喬夫當選蘇共總書記
1986年2月,召開蘇共27大,開始部署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同時開放報禁和言禁,解密了大量蘇聯原來的絕密檔案,人們開始了解蘇共曆史上的很多駭人聽聞的迫害事件。
1988年,召開蘇共19次代表大會,宣布黨委應當放棄本不屬于自己的行政管理職能
1989年春,蘇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大代表差額選舉,20%的非黨人士入選,蘇共的一些領導人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落選。
1989年5月,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選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蘇維埃。
1990年3月14日,蘇聯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修改憲法並以間接選舉的方式選出蘇聯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同時修改憲法,廢除了第六條關于“蘇聯共産黨是蘇聯社會的領導力量和指導力量,是蘇聯社會政治制度以及國家和社會組織的核心”等規定,蘇共不再有法定的領導地位,同時允許公民自由組黨。
1990年7月,召開蘇共28大,這是一次對蘇聯解體起到關鍵作用的黨代會,也是蘇共作爲蘇聯執政黨的最後一次黨代會,注定會在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這次大會通過綱領性聲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觀點。聲明宣布:"改革政策的實質在于,從極權官僚制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我們所理解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這樣一種社會:
——人是社會發展的目標;爲人創造無愧于現代文明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克服人與政權,與他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分離,確保人能積極參加社會進程;
——在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形式的基礎上,確保使勞動者變成生産的主人,有高效率勞動的強烈願望,爲生産力進步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供;最佳條件,保證社會公正和勞動者的社會保護;
——人民的自主意志是權力的唯一源泉;受社會監督的國家,保證保護人的權利和自由,尊嚴與人格,而不管其政治地位、性別、年齡、民族和宗教信仰;在法律範圍內行動的所有社會政治力量自由競爭。"
蘇共二十八大的召開及其文件,標志著蘇共正式把建立"人道的會主義"作爲了自己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伴隨著這一過程,蘇聯黨和國家的政策方向發生重要的轉變。"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泛的"理想",而是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聯邦結構、對外關系等各方面內容在內的一個系統的目標模式,其輪廓日漸清晰。
1.從對斯大林錯誤的反思、批判,轉向全盤否定斯大林,進而認爲蘇聯社會主義"是一種既不是資本主義,又不符合社會主義本來原則"的"國家社會主義",是一種"專制官僚體制"。因此,必須"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根本改造"整個社會大廈"。
2.從強調社會主義的人道價值轉向全面肯定超階級的民主、自由。認爲"民主與自由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價值觀",社會主義是"全人類的理想和價值觀的體現者和捍衛者",
3.政治上,從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民主化、公開性,轉向主張政治多元化、承認多黨制,接受各政黨競爭原則,取消共産黨的法定領導地位,主張"排除任何階級、政黨、集團、官僚管理體制的獨裁專政",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建立"文明社會和法治國家",並"向主權的共和國聯盟"轉變。
4.經濟上,從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計劃一市場經濟",後又提出"可調節的市場經濟",最後(1990年10月)則直接提出向"市場經濟"過渡。主張通過財産的非國有化和私有化"全面改革所有制關系",運用市場機制調節生産、分配和消費。
5.承認蘇共"作爲執政黨對國內形成的局面負有政治上和道義上的責任",認爲"多年來作爲行政命令體制核心的黨本身已經發生嚴重變形",因此,要"重新認識"建黨原則和活動方法,"重新認識民主中集制",實現"黨的民主化",放棄"壟斷主義",起"議會黨的作用"。
6.主張意識形態多元化,"堅決反對以任何形式對輿論工具進行壟斷"。"重申忠實于馬克思、恩格斯和列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辯證法的創造精神",同時,"堅決摒棄對其它觀點與思想的意識形態限制、教條主義和不容忍態度",社會黨人和共産黨人在政治上和世界觀方面立場的接近"是當代世界的邏輯"和"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屆會議上,曾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但被戈氏趕下台的葉利欽提出更爲激進的改革方案,要求直接改組蘇共但被否決。導致他後來公開反對黨的安排直接參加人大代表選舉並當選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最後退黨當選俄羅斯總統。
1991年6月12日,當時仍屬蘇聯的俄羅斯舉行第一次大選,葉利欽當選第一任俄羅斯總統。在他的推動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選出自己的總統。
1991年8月19日,當時的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動“八一九事變”,試圖挽回蘇聯即將面臨的分崩離析的局面,在軟禁戈爾巴喬夫後,企圖逮捕葉利欽,但主導行動的克格勃嘩變,葉利欽從容重掌軍隊,救回戈氏並乘勢宣布蘇共因在俄羅斯從事違法活動而取消其開展政治活動的資格。
1991年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職。
1991年8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非常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暫停蘇聯共産黨在蘇聯全境的活動”。此舉實際上使蘇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法律依據。
1991年11月16日,葉利欽宣布俄羅斯不再向蘇聯中央各部委提供資金,隨後俄羅斯政府的各個部委全面接收蘇聯原政府的功能和職權。
1991年12月,烏克蘭開始獨立大選選出總統並宣布脫離蘇聯。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召開會議,並在會後宣稱,“蘇聯作爲國際法的一個主體和一種地緣政治現實已不複存在”,蘇聯的法律和一切准則在三國已不再適用。
1991年12月21日,隨後原蘇聯的11個成員在哈薩克斯坦通過《阿拉木圖宣言》,宣布蘇聯解體,成立獨聯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向俄羅斯總統轉移核按鈕。
1991年12月26日,原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召開最後一次會議,通過一項宣言:“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確認,隨著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建立,蘇聯作爲一個國家和國際法的主體即將停止其存在。”
整個過程,我認爲是以開放言論、新聞自由爲先導,滿足了公民的自由表達和了解真相的權利。接下來受到震撼和教育的公民權利意識開始蘇醒,並在1989年春天開始的蘇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正是這次選舉,許多原來指定的人大代表在選舉中落選,大量具有自由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個性政治家出現在政治舞台之上。他們的加入使原來的人大開始變得更有活力,更能體現民主政治的本意。但是很顯然,蘇共的部分領導人並沒有適應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失去了最高蘇維埃的完全主導權使許多黨的領導無所適從。所以隨後召開的蘇共28大試圖從黨的行動綱領和行動准則上對所有黨的領導進行教育,希望他們能夠熟悉現代民主社會中的程序,以及對正常的議會鬥爭要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很顯然,這個大會不僅不能使習慣于通過簡單行政命令操作國家機器的部分黨的領導清醒,反而促使其中部分成員試圖通過政變的違法手段來恢複原先蘇聯的政治體制。但事實證明,只要每一個公民接受過民主自由的思想,再讓他們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
*****************************
1985年
3月10日 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契爾年科病逝。
3月11日 蘇共中央舉行非常全會,選舉戈爾巴喬夫爲蘇共中央總書記。
7月2日到3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會議,葛羅米柯當選爲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9月2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任命雷日科夫爲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10月15日 蘇共中央全會在莫斯科舉行,會議討論了關于蘇共綱領新修訂本草案,關于蘇共章程的修訂,關于蘇聯1986年至1990年和2000年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方針草案等問題。
1986年
1月15日 戈爾巴喬夫提出15年內分三個階段完全銷毀核武器的建議。
2月25日至3月6日 蘇聯共産黨召開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加速發展經濟戰略,批准了新修改的黨綱和黨章,選舉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
4月26日 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重大事故。
7月31日 戈爾巴喬夫在一次講話中提出“公開性”方針。
?1987年
10月21日 蘇共中央舉行全會,葉利欽發言,批評蘇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的工作,點名批評戈爾巴喬夫和利加喬夫。葉利欽還提出要辭去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
11月1日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一書出版。
11月2日 戈爾巴喬夫在慶祝十月革命70周年大會上作了題爲《十月革命與改革:革命在繼續》的長篇報告。報告對托洛茨基、布哈林、斯大林、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等曆史人物予以評價,並論述了改革與社會主義以及當代世界問題。
12月7日至10日 戈爾巴喬夫訪問美國。和美國總統裏根簽署了一項清除部署在歐洲的1000多枚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
1988年
2月4日 蘇聯最高法院撤銷軍事法庭1938年對布哈林等一批人的判決。
2月23日 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兩共和國圍繞納-卡州問題引起爭端。
6月28日至7月1日 蘇共在莫斯科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把一切權力歸還蘇維埃,並成立全國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
10月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非例行會議,同意免去葛羅米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職務,選舉戈爾巴喬夫擔任這一職務。至此,戈爾巴喬夫同時擔任了黨和政府的最高職務。
1989年
3月3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命令,在1989至1990年蘇聯將裁軍50萬,並大量削減國防開支。
4月9日 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發生騷亂。
?5月15日至18日 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了一項聯合公報,標志著中蘇兩國國家關系、兩黨關系正常化。
5月25日至6月9日 第一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戈爾巴喬夫當選爲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即國家元首。
6月12日至15日 戈爾巴喬夫對聯邦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並提出建立“歐洲大廈”的設想。
11月26日 蘇聯《真理報》刊登戈爾巴喬夫長篇理論文章。題爲《社會主義思想與革命性改革》,提出要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改造整個社會主義大廈。
12月12日至24日 蘇聯第二次人民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大會宣布:1979年12月蘇聯出兵阿富汗的決定應受到“道義和政治上的譴責”,1939年8月23日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違背蘇聯對外政策原則。
1990年
2月5日至7日 蘇共中央舉行全體會議。戈爾巴喬夫就召開蘇共二十八大的行動綱領草案在會上作了報告,提出修改憲法中有關黨的領導地位的條款。
3月11日 立陶宛宣布獨立。
3月12日至15日 蘇聯召開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修改了蘇聯憲法中確定蘇聯共産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壟斷地位的條款。選舉戈爾巴喬夫爲蘇聯首任總統,盧基揚諾夫當選爲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
5月4日 拉脫維亞新議會通過獨立宣言。
5月8日 愛沙尼亞議會決定將國名改爲愛沙尼亞共和國,國旗改爲藍、黑、白三色旗。
5月29日 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選舉葉利欽爲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
7月2日至13日 蘇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在克裏姆林宮舉行。大會通過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綱領性聲明和新黨章。葉利欽等人宣布退出蘇共。
10月8日至9日 蘇共中央召開全會,討論國內局勢和向市場經濟過渡的任務。
10月20日至21日 “民主俄羅斯”運動在莫斯科舉行成立大會,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章程和一系列決議。
12月17日至27日 蘇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大會就國名進行表決,1800名代表中有1365人贊成保留原國名,反對的有189人。
1991年
1月8日 立陶宛發生新的騷亂。
3月8日 蘇聯發表新聯盟條約草案,根據草案,蘇聯是“主權的聯邦制民主國家,由各平等共和國自願聯合組成”。
3月17日 蘇聯舉行曆史上首次全民投票,就聯盟存廢付諸公決。
4月2日 蘇聯實施新物價,價格的總增長率爲60%。
4月24日 戈爾巴喬夫單獨同俄羅斯、烏克蘭等9個共和國的領導人發表關于穩定國內局勢和克服危機的刻不容緩的措施的聯合聲明,即“9+1”聲明。
5月15日至19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訪問蘇聯。
6月13日 列甯格勒市進行全民投票,55%的選民贊成恢複該市在沙皇時期的名稱——聖彼得堡。
6月19日 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宣布,葉利欽當選爲俄羅斯總統。
8月14日 《莫斯科新聞》正式公布了7月23日商定的新聯盟條約文本。
8月19日 6時05分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表聲明,宣布由他接替戈爾巴喬夫的總統全權。聲明從8月19日莫斯科時間4時起在蘇聯某些地方實行爲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
8月21日 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21時10分發表聲明,他完全控制著局勢,已恢複與國家的聯系。
8月24日 烏克蘭宣布獨立。
8月25日 白俄羅斯宣布獨立。
8月27日 摩爾多瓦宣布獨立。
8月30日 阿塞拜疆宣布獨立。
8月31日 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分別宣布獨立。
9月2日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宣布成立。
9月9日 塔吉克宣布獨立。
9月23日 亞美尼亞宣布獨立。
10月27日 土庫曼宣布獨立。
12月7日至8日 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首腦就蘇聯前途等問題在明斯克舉行會晤,簽署了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
12月21日 除格魯吉亞外的前蘇聯11個共和國的首腦在阿拉木圖簽署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
12月25日 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9時38分,蘇聯國旗從克裏姆林宮樓頂降下,表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已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