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jianhao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043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普】世界永远用不完地球上的能源

已有 1567 次阅读2018-3-19 06:12 | 科普, 能源 分享到微信

【科普】世界永远用不完地球上的能源

原创作者:简浩

怎么可以说世界用不完地球上的能源?不是大家都在公认世界的能源危机吗?我认为,恰恰相反,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世界永远用不完地球上的能源!

如何洞察与立项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研究: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看未来,二流的科学家企业家看眼前,三流的科学家企业家看利益。重大核心科技、关键科技,需要大智慧、大胸怀、大视野、大协作!工业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艺术。

能源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能源不断被发现、发展、开发、利用,地球上有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是还没有得到世界认识,世界能源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还没有到达危机感、紧迫感。

世界人类的科学素养、科学鉴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很重要,中国在科技兴国这方面的战略进步很大,全民科技素养得到快速提升一些!但是还不够,差距还远。

只要知道物资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的科学道理,这时,你的眼里就会有说不完、用不尽的能源。过去科学技术落后的时候,有许多能想到、看到,但做不到,而当科学技术发达一定阶段,只要能想到、看到,差不多都能做到!

目前,人类优先开发利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核能、电能、热能、磁能、水能、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能、物理能、化学能等,这些物资都是有限的能源资源。

从微观物理层面看,能源物资大多“在两头”,即原子中质子数目较少的物资,比如氢、氚、氘、氦,“人造太阳”就是无限绿色的能源之一;原子中质子数目较多的物资,比如铀、钚。原子中质子数目越多的物资,其能量越大,但越难在自然状态下的释放能量。除了铀以外,还有其它多质子数目物质是高能核物质,只不过世界目前还没有发现如何释放获得这些核能。我在《发现核聚变三个物理定律 ​​​》、《发现质子的三个物理定律》两篇文章中有详述。

下面,我来简要说说大家耳熟能详但却是未来地球上五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水、气、地磁、地热、人造太阳。

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水

         地球上水多到有四个大洋。水别称也叫氧烷、氧化氢、氢氧酸、氢氧化氢、一氧化二氢,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无毒的无机物,自然水的来历形成,都是从宇宙中超新星、中子星、黑洞或脉冲星的爆炸即核聚变冲动中合成而来,不是从宇宙大爆炸中来。

         水的原始物质是氢与氧,这两种物质都是易燃的能源物质,只要把水转化为氢与氧,就可得到能源了,转化的投入产出比后还有很多剩余能量,我说的就是利用这个剩余能量。目前,世界的转化技术和转化效率还不高,所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徘徊不前。

         不远的未来,就可以实现汽车烧水不烧油、做饭烧水不烧天然气、飞机烧水不烧煤油、发电锅炉烧水不烧煤。我在这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水转化为能源的最佳途径是电解、催化为氢与氧,就可变为燃料了,或供燃料电池的燃烧能源转换为电能,就可以驱动电动汽车了,加一水箱水,甚至能跑一个省。

         氢与氧的燃烧过程中,没有碳排污染,是绿色能源!

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气

氢气和二氧化碳气,通过催化、转化、化合、合成,就可以变为清洁高效的汽油能源,氢气的来源还需从水的转化,从而实现碳循环,变害为宝,有力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含量。

据英国在线《自然-化学》报道,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在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二氧化碳和氢的合成汽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地磁

目前,地磁的规模利用几乎是空白,主要是世界没发现地磁转化为电能的门路。

我现在预言:地磁是未来的移动电源、家庭电源和汽车电源。地磁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世界还没有看到、想到,没得到利用地磁的好处甜头。

磁性材料是一种功能材料,很有魅力,磁性材料为人类文明起了巨大作用。材料科学和磁性材料,有无尽的奥秘,现在的磁性材料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开发“超能软磁”,这方面的研发进展缓慢。

我和大家交流的磁性材料是“软磁”,而不是“硬磁”。永磁材料称为硬磁,软磁功能材料称为软磁材料,这里的硬和软不是指力学性能上的硬和软,而是指在磁学性能上的硬和软。

当前使用的软磁材料主要有:硅钢制品、铁基材料、氧化铁磁、非晶合金、非晶纳米。这些磁性材料,主要应用在各种电机马达、功率变压器、高频变压器、磁头、互感器、传感器、高频开关电源、程控交换电源、相控阵雷达双模移项器、电焊机、电力机车、磁悬浮交通等。这些磁性材料成本高,质量重,体积大、性能差,效能低,能耗高,效率低,工艺粗,浪费了很多电能和能源,增加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消耗了地球上大量有色金属资源。

目前,人类是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文明进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需首先改变能源来源、能源消费、能源结构、前瞻能源。

研究显示,只有冶金技术发生彻底革命,合金磁性材料、晶态磁性材料、稀有磁性材料、温控磁性材料,才会突破磁性材料革命(简称:磁性革命)。

为什么说未来取之不尽的能源是磁性材料?答案是肯定的,这里面潜伏着很多奥秘。我的磁材研究项目稍有进展,可以证明未来取之不尽的能源是磁性材料。

研究表明,超能软磁的研究开发最关键、最核心的瓶颈,磁性材料原子的分布排列与参杂“氨基酸”材料进行改变磁性材料性能。

我的研究发现:某些参杂合金磁性材料的原子如果排列整齐,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再给以适当温度,并且冶炼高纯且少有杂质,这时,磁性材料就会产生强大磁性,吸收地球微弱的运动交变磁场,而绕在磁性材料外的线圈,即可产生并且是永不停息的强大电流,可以负载电机、电器,成为电动汽车和生活生产的电力动力能源,电流强度与磁性强度成正比。而且这种超能软磁的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效率高、效能高,是取之不尽、环境友好的再生能源。研究证明这种功能磁材可以实现,能源就在脚下!时刻随身可以为手机不停的充电,不用担心手机没有电了。

同时,超能软磁还可以引领和推动电机的材料、结构、机械化生产线和无源电力产业化的革命,这种高效软磁电机每年可以节约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的电能。

目前,世界各国对软磁材料的研究、实验与开发,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投入有限,发展滞后,如果在失重状态下冶炼合成为实验创造条件,效果会更好。

磁性材料将要大举进军未来取之不尽的电力能源,软磁材料将是21世纪最具潜力、最具影响、能够改变世界的能源革命!

据华西都市报2016425日载文《四川死亡峡谷:60公里地磁异常,人畜有去无回》报道,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处神秘之地——黑竹沟,无论是人还是牲口,只要靠近沟内一个叫石门关的地方,都有去无回。

我认为:“川版百慕”的黑竹沟,实际是座特大特优软磁矿宝藏!矿石品位极高,大家对超能软磁还不认识!

不能再让黑竹沟的软磁矿藏沉睡下去了,那是难得的战略资源!能源资源!矿藏价值巨大,就是我前面说的那种利用地磁资源的超能软磁材料宝库!

4)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地热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实施的青海省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项目,在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青海省发现的大型“干热岩”资源,意义重大,世界还没有足够得到干热岩的甜头,其实,到处都有这种干热岩,干热岩发电是全程绿色能源。

干热岩发电原理是通过高压水泵,往地下充水,然后在干热岩处打井喷出热水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或提供热能。我认为,在没有地震没有地质断带的地区,基本都可开发干热岩能源。

我建议,在干热岩地区圆周环抱对着中心打几口斜井,往地下交叉高压注水,而在干热岩中心地区打一口垂直井,这时就可得到高效喷发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5)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绿色核能的人造核聚变(人造太阳)

这里,我顺便简要提示一下,要变“聚变热堆”为“聚变黑洞”,不要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那条“禁固自己”而“狭义直通”的工程思路,那条路是艰难的路。

要变狭义思维为开放思维,很多问题都会很快得到解决,做科研创新开发,要精通辩证法的矛盾论、方法论,不要一条“死胡同”走到黑!

         结语

建议,今后要变开采能源、消费能源为制造能源!

         开发利用这五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一场能源革命,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的能源格局。你看了有何感想?

         谁掌握了能源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就塑造了未来!谁就有了未来!谁就立于不败之地!

 

E-mailjh070115@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