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jianhao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043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北极天电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已有 1738 次阅读2016-11-21 20:50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北极, 能源 分享到微信

【原创】北极天电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简浩

摘要:本文解决了北极天电取得能源、地球的内核是液体而不是固体、地球磁场的起源、世界气候为什么加速变暖、地球磁极为什么颠倒的五大地球物理学科学难题。

关键词:北极天电能源、地球为什么是液态内核、地球磁场的起源、气候为什么加速变暖、地球为什么磁极翻转。

虽然以煤炭、石油化石能源给人类现代文明带来飞跃进步和激荡人心的发展,但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及能源结构,无法支撑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北极天电”能源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里的“天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未来的能源宝库。

探讨北极天电,首先要从地球磁场起源说起。

研究表明,地球内核不是固体物质,而是由液态铁镍构成。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内核是固体物质,其实是错误的认识,地球磁场的来源也说法不一,有争论。

研究显示,地球的内核由地球2/3的液态铁镍构成,内核的半径约1300公里,约有月球大。外核由液态粘稠物构成,半径约2300公里。地核被炙热粘稠的岩浆地幔和层层坚硬的岩石地壳包围。

地核内有强磁场就意味着有很强的热源,地球内部的热能来自巨大压力和物质运动。地球内核的温度由外到内大约是4800℃~6000℃,地球内核的压强由外到内大约255吉帕335吉帕(1吉帕为1万个标准大气压),地核的温度相当于太阳的表面温度。

研究可见,地球内核的液态铁在这么高温、高压下就变成了离子液态,什么物质都会被压的热的“粉身碎骨”,这就是地球内核不是固体物质,而是由液态铁镍构成的理由。围绕铁原子核的电子被挤压出来,形成地球内核外部聚集的“电子皮”,“电子皮”形成强大的电流,地球自转的同时,带动地球内核也在缓慢反向自转,内核自转速度大约每秒150米,自转的铁镍内核切割“电子皮”,于是形成强大的地球磁场,地核磁场强度可以达到25高斯

地球自转轴使倾斜的液态铁镍内核不断积累倾斜度,使倾斜轴不断沿螺旋线渐渐缓慢向外圆扩张,地球磁场强度也会因此渐渐缓慢减弱,原因是地球内核切割磁力线的角度发生了微小变化,伴随而来的地球气候由温凉也会因此渐渐缓慢转变为气候变暖,原因是太阳光对地球的直射角度和直射强度发生了微小变化。当地球倾斜轴向外圆扩张达到最大极限时,内核也会因此发生“翻身”,此时就要发生地球磁极翻转,即地球南北磁极发生颠倒,这种翻转基本在地球自转重力再平衡下,大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产生周期性翻转变化。

极光发生在距离地表约80公里高处的大气层,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产生电离,即当太阳辐射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氧原子碰撞时,猛然撞入大气层时,在地球磁场影响下就会发出绿光。

研究发现,北极上空的磁力线与太阳辐射巨量的带电粒子,就像“两军对阵”,相互排斥,相互作用,北极上空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的“天电”与雷电类似,因此,可以人工取得天电,北极天电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北极天电的取电方法,可以架设高架铁塔,使用巨型水平的铁基超导磁材料绕上线圈,迎接能量巨大、动态交变的太阳风带电粒子流的到来,就可源源不断取得电能。

北极天电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免耗资源、免耗能源的天然能源,是继太阳光能之后的又一可作为主力电网的天然能源。

天电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谁抓住了远景科技制高点,谁就抓住了未来!

 

E-mailjh070115@163.com

3421271950082500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