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尘埃一粒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03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直面最强厄尔尼诺 警惕洪涝低温将会发生

已有 545 次阅读2016-3-27 09:51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看来,今年世界气象日将主题设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旨在呼吁公众正视气候风险,关注气候安全,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确定这一主题,既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气象部门对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全球气候协定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的气候风险和气候安全问题的再次警示。”

  人类需要直面气候风险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法国巴黎达成了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这是继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又一重要协定,这份里程碑式的协定向全世界发出了向低碳发展转型的强烈信号。

  郑国光介绍,目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着重大的气候风险。气候监测表明,188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85℃,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常年高出0.76℃,再次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首次比工业化以前高出1℃。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这样的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会进一步增加,可能导致全球许多地方“干者愈干、湿者愈湿”,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将加大,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认为,如果全球升温幅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至2℃,全球面临的气候风险尚可控;如果升温达到或超过4℃,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放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气候风险并产生各种新的风险,人类社会将置于更加不确定和更难以控制的气候风险之中。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高温、洪涝和干旱风险将加剧,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东部的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将会逐渐加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更大,由此带来的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以及重大工程安全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也将凸显,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最强厄尔尼诺肆虐不停

  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近期气象舞台上,“厄尔尼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从2014年9月开始发展的本次厄尔尼诺事件截至2016年2月已经持续了18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且海温已连续7个月(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过2℃,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海温偏高达2.9℃。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反之,这一区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则称为拉尼娜(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

  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在没有厄尔尼诺的正常年份,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信风从东往西吹,带动温暖的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而厄尔尼诺发生时,信风转向自西向东——从东南亚吹向南美洲——从而将暖流带到了东热带太平洋。这股暖流将会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并在附近区域形成降水。

  在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之前的近百年间,仅发生过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分别为14个月、13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为21.5℃、23.1℃,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别为2.8℃和2.6℃。“生命史时长、累计强度、峰值强度,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这次过程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说。巢清尘介绍,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警惕洪涝低温将会发生

  这起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自2014年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在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非常严峻,给天气预报预测的服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每年旱、涝灾害都频繁发生。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去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2014年、2015年接连刷新过去一百多年来温度的最高值,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叠加,共同造成温度的变化,再叠加一个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整个把全球的气候搅乱了。而今年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今年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三次遭遇寒潮天气,这是少有的。”郑国光介绍。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3月中旬,中国气象局曾组织了100多位科学家进行会商,对今年汛期天气形势作出了初步预测,即汛期将以多雨为主,一些河流发生流域性洪涝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可能增大。对我国来说,一般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这将会导致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更加严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

  我国天气预报世界领先

  气象部门是提供气象信息的专业机构,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科技部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整个大气运动规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从去年开始,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又对大气规律造成很大影响,造成最近一段时间全球乃至我国气候异常,忽冷忽暖。这样一个大的天气气候形势的剧烈变化,给气象预报带来的挑战是很大的。“气象部门要密切地监视、掌握它的规律,着力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对我国来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今年是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防汛抗旱的形势非常严峻,给天气预报预测的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

  在人们印象中,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似乎在逐年提高,这一点郑国光用数字进行了证实,“现在我们对天气的监测能力已有大幅度提高,对天气的预测能力也有明显改进。”郑国光介绍说,以预测准确率为例,相对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中国气象局对于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对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特别是2015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87.3%,在国际上处于前列。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第一次突破了80%。对台风路径预报误差达到66公里,这个预报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同时,我们对天气的监测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比如对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和雷电等的监测预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在国际上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气候预测水平也是处于前列的,老百姓也感觉到我们的预报比较准确。”郑国光说,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87.3分,创历史新高。 (记者蔡文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