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月2日,沙特阿拉伯在全国12座城市以“反恐”、“反颠覆”等名义同时公开处决47名死囚,其中包括有争议性的著名沙特什叶派领袖阿尔·尼姆尔。消息传出后,立即引发伊朗乃至整个中东什叶派的强烈反响:2日晚至3日晨,一群伊朗示威者冲击并焚烧了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和驻马什哈德领事馆,并引发了4日的沙特—伊朗“断交战”。
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六个君主国,王室都为逊尼派,长期以来沙特扮演着“海合会王室卫道士”角色,竭力打压什叶派;而伊朗则以“什叶派共主”身份自居,伊斯兰革命后更试图向周边什叶派聚居区“输出革命”。
而这次,沙特之所以决意处决尼姆尔,带有强烈目的性和冒险性。正如法国学者吉安所说,“伊斯兰国”-瓦哈比原教旨教义-沙特间的思想脉络,正遭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不满;一度因核危机被孤立的伊朗,却随着在反“伊斯兰国”中扮演角色和核问题的大体解决,逐渐强化了在中东问题上的话语权,这让自居海湾“老大”的沙特感到不满不安。
为此沙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自去年3月起发动针对也门胡塞尔派(什叶派)的多国军事打击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如今沙特处死什叶派宗教领袖等做法,则被认为是希望借挑衅伊朗和什叶派,树立“逊尼派利益保护者”新形象,并逼迫中东和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各国“选边站”,同时向越来越挑剔的欧美盟友“叫板”并试探底线,力阻后者和伊朗进一步缓和关系。
从“选边站”角度,沙特部分达到了目的:4日当天,巴林、苏丹等几个逊尼派国家追随沙特,和伊朗断交。但什叶派人口占多数的伊拉克则发生大规模示威,黎巴嫩真主党等“什叶派之环”组成部分也站在了伊朗一边。
耐人寻味的是,沙特另一个“表意对象”——美欧国家,在此次风波中自始至终保持着“安全距离”,普遍态度是既谴责沙特处决尼姆尔,又批评伊朗国内冲击沙特使领馆的行为,但都留有分寸(美国甚至在1月3日推迟了针对伊朗弹道导弹研究的制裁措施)。而“逊尼反恐联盟”的大多数成员也装聋作哑。
如果说,伊朗在哈梅内伊和外交部事先一再呼吁“理性抗议”、“尊重国际法”情况下,依然发生冲击使领馆事件,表明这个国家“街头倒逼政府”的传统依然顽固,那么执意以“反恐”为由处决尼姆尔,则再明确不过地揭示了沙特倡导“反恐”更多的意图。在此情况下,除了利益攸关、生死与共的死党(如靠伊朗续命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和也门胡塞尔派,及跟沙特一损俱损的“海合会”君主国),其他各方都不得不和沙特—伊朗这对老冤家和这次叵测的地缘政治风波,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也正因为此,沙特与伊朗间的直接冲突,恐怕也只到“逼选边”和“断交战”的层面,至于所谓逊尼派—什叶派的“代理人战争”,其实从两伊战争算起已折腾了小半个世纪,也算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了。
□陈在田(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