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E.F. 费诺洛莎(Earnest Francidco Fenollosa,1853―1980)美术批评家,日本美术与艺术复兴的倡导者。西班牙血统美国人,生于马萨诸塞州。187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1878年受聘东京大学担任新设立的理学部教授,后转任文学部教授,主讲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课程。1880年在京都、奈良进行旅游考察时,在“许多佛像碎片和有趣的遗物中,发现了一驱等身大佛像。它也许是希腊式佛教雕塑的原型或者是基于原型的尝试。”“法隆寺传法堂的诸像,许多是镀金的三尊像,比等身小,最好的一组菩萨残缺部分头发和左腕,从双肩流泻而下的衣纹,蕴涵着优美的造型趣味,使人想到罗马皇帝的雕像。”费诺洛莎从日本古代美术中发现了希腊佛教的活力以及希腊、罗马美术的影子,将之称为“恺撒”的艺术风格。费诺洛莎回到东京后,请狩野派和土佐派画家为他讲解日本传统绘画的精神,之后他深信让日本人模仿西方美术完全是异常灾难,并由此产生了具有独特体系的日本美术理论。
1881年4月10日在东京发表的讲演。从“美术为何物”开始,假设了技巧、快感、自然的摹仿,科学真理、逻辑真理、非精神关系等命题,进行批判式展开,明确了艺术中观念的意味。1882年5月4日,费诺洛莎龙池会发表《美术真说》的演说,抨击洋画,提倡日本画。他从H.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进化论立场出发,概括了世界美术史的变迁后,系统阐述了振兴日本美术的必要。
“希腊之艺术,纪元前400年既达其极盛之域,以后渐衰;欧洲之画术,距今350年达其级高点,尔后与其他诸艺术的进步背驰而逐渐退却。迄今见当时之画,以至为神工鬼斧。
支那、日本亦同其例。支那画术之最美者,盖唐宋之世,仅反失其势。日本之画术,亦于数百年前既甚为神妙,逐年而衰。斯不问东西,其画术之逐渐退步,是岂偶然乎?”
费诺洛莎将希腊化时期视为希腊艺术的繁盛时期,将文艺复兴视为欧洲艺术的繁荣时期。他认为应该寻找世界美术兴衰的客观规律,排除使其衰落的原因,以探究使之复兴的方法。
他认为:美术的本质在于妙想,于是在《美术真说》中提出著名的“十格说”:1、图线之凑合;2、浓淡之凑合;3、色彩之凑合;4、旨趣之凑合;5、图线之佳丽;6、浓淡之佳丽;7、色彩之佳丽;8、旨趣之佳丽;9、意匠之力;10、技术之力。这10格既是绘画成立的基本条件,也是绘画鉴赏和批评的标准。
费诺洛莎以10格为理论基础,对日本美术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从是否善美、是否有妙想、轮廓线条是否优美、色彩是否优丽浓厚、是否简洁等5个方面比较了油画和日本化的优劣时,认为“日本美术确实比低级的西方近代美术优秀得多;这种西方美术仅仅机械地描摹日常所见的事物,却忘掉最重要的一点,即对于妙想的表现。”针对当时日本美术崇洋鄙日的风尚,他批评到:“现在日本人却轻视自己传统艺术的优越性,反而崇拜西方文明,羡慕并无多大价值的西方现代美术,这是多么可悲小现象啊! ”他号召:“日本人必须重新回到他们的天性中去!”得出了日本画优于油画的结论。
1884年2月费诺洛莎与朋友一道创立了鉴画会,其宗旨是“将古画用于公众之展览,供参照以时代、流派之异同。”翌年鉴画会改组,以适应于奖励新的绘画创作和开发日本美术的需要,开始对狩野派画家进行经济援助和舆论支持。由此费诺洛莎振兴日本美术的愿望进一步具体化。在此意义上来说,费诺洛莎应该是日本美术复兴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