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民间小军校 //www.sinovision.net/?497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游 击 作 战

已有 5196 次阅读2015-12-1 08:24 |个人分类:作战理论|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作者:本博主)

游击战初期方略

一.发动游击战争的条件

关于游击战的话题,人类有史至今实战几乎未曾有过间断,但是,涉及游击战的军事论述虽然不少。但比较系统而有价值的有关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著作主要是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另外,格瓦拉的《游击战》,也值得一读。

   游击战是一种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革命的游击战,是被压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压迫或反侵略的群众性的武装斗争形式,它是新生政治力量由弱小走向强大必由之路,也是腐朽的国家政权及其军队频临灭亡前垂死挣扎的最后作战阶段。不过,前者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越战越强;后者,因遭人民的唾弃,一般支撑不了多久。

二.游击战的性质:

   当劣势一方在战略和战役方面都处于防御地位时,主要是通过游击战骚扰、消耗敌人,发动群众、积蓄力量壮大自己,以转变战局的优劣态势,是转入战略进攻的准备阶段和过渡手段。从而最终达到粉碎敌人的统治,实现自己的意志和政治目的;或者是挽回败局,继续维持旧的统治。

   另外,当双方处于战略相持或一方处于战略进攻地位时,主要是通过游击战钳制敌人的行动,以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三.游击战的特点:

   游击战主要是以袭击为主要战斗方式,比较大兵团的正规作战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隐蔽性、攻击性、速决性和流动性。游击战战术的核心就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四.游击队的基本策略:

   游击队的幼年时期,主要工作重点是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迅速扩充自己的军队。因为,游击队主要是通过政治手段而不是完全依赖军事手段见分晓,所以,战斗仅仅是为扩大政治影响、发动群众和扩充军队服务的;已经壮大了的游击队则以大量消灭敌人和消耗敌人的经济为主要任务,最终逼政府妥协并接受改革或驱逐侵略者;有条件的则由游击作战向正规作战转变,通过大量消灭敌人,最终夺取全面胜利。

五.游击队的主要作战对象和手段:

进行游击战不能没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因此,游击战只能在那些与广大劳苦民众为敌的政府统治下的国度内发动和实施,所以说:反人民的政府和军队以及外来侵略者是游击队的主要作战对象。游击队具体的作战对象和手段主要是:间接打击和打击敌人的“軟腹部”。间接打击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打击敌人的政治经济中心、国防工业、交通、网络、通信、石油工业……等,以釜底抽薪方法降低敌军的作战能力;二是,一般情况下不与敌有生力量当面厮杀,或称之为“非接触式打击”,主要以战略、战役火箭导弹打击敌人的战略、战役目标,以火炮、战术导弹、单兵火箭、地雷、定时或遥控爆炸装置打击敌人的战术目标。前者是游击战的战略;后者是游击战的战术及手段。需要说明得是:以“非接触式打击”为主,以“接触式打击”为辅,更适合于某些兵源匮乏或作战物资有限的游击队,它不仅仅是此类游击队的游击战战术,也是此类游击队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策略。

敌人的“軟腹部”主要是指敌人武装力量脆弱部位。如:政治经济中心、国防科研、军工工业、政府机关、警察局、交通线、后勤基地、网络、通信、石油工业……等,没有重兵把守的目标;另一类軟腹部,如:,贪官污吏和恶霸、汉奸、脱离部队、机关的少数或零星军警人员和相对处于明显劣势的敌军警部(分)队;在反侵略战争中,战斗意志比较薄弱的伪军和缺乏战斗力的伪政权属于敌人的“軟腹部”。但要特别注意:在上述行动中不要伤害无辜及平民百姓,也不要胁持无辜及平民百姓作为人质和虐囚等,以避免被国际社会视本来为正义而战的游击队为恐怖组织。

间接打击作为游击战的战略:首要任务是选择打击敌人的致命点和影响游击队作战进程的关键点。因为,打击敌人的致命点,见效快,可加速战争进程。

直接打击作为辅助手段:主要是避实就虚攻击弱敌。但是,若遇到敌人的致命点和影响战争进程的关键点非打不可时,即便它是个“硬点”也要打。根据游击队的作战对象和手段,它攻击的有生对象主要是: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汉奸、警察等;它攻击的无生对象主要是没有武装或很少武装力量看守的政府机关、警察局,军用物资库所,军工、交通、网络、通信以及所有可能被政府和政府军用来对付游击队的设备、设施;它主要的间接攻击手段是采用:遥控炸弹、定时炸弹、可操纵地雷或者迫击炮和火箭对敌实施袭击,间接打击无须放过敌人的硬目标。

但是,游击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来自敌人,对于军械库所和配备有武器装备的目标,游击队要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以接触式打击的手段,坚决彻底消灭之并缴获其武器弹药,以扩充游击队之用。接触式打击只能避实就虚,损失大于缴获的仗,尽量不要打。

游击队对付攻击目标的基本原则是:乘其无备,先敌开火、首发命中、务求全歼、缴获无遗、快打快撤。但对无须缴获的目标,最好是:先撤了再打。

游击队的基本作战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队的战术要求是:①、不打无把握之仗;②、每战必须集中优势火力;③、作战中武器弹药缴获必须大于消耗;④、速战速决,打了就走,能全胜则全胜,不追求全胜,以打得上、走得脱为原则;⑤、整个战斗过程,尽量做到“战无影”,力争做到“撤无踪”;⑥、不失时机的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歼灭战。 

六.发动游击战争的基础:

“天时、地利、人和”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成就事业最完美的客观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是指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不仅是进行各种社会活动要求这些条件,进行游击战争更是苛求这些条件,《孙膑兵法·月战》中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能否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是进行游击战争的基础,是游击队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样也是反游击战能否成功的条件。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该亚生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儿子安泰俄斯,他力大无敌,原因是安泰俄斯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因此,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英雄。不幸的是,安泰俄斯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俄斯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游击队恰似安泰俄斯,他必须与他的人民母亲建立和保持紧密地血肉联系,他与人民的联系一旦被敌人离间,那就等于安泰俄斯被敌人举到空中,离被扼死就不远了。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兵源不足、战争资源匮乏,遇到强敌入侵,大量民众为避战祸长期流亡国外,使得本来群众基础就天生薄弱的游击队,群众基础几乎无从谈起。这样的国度或地方,游击队在与敌公开武装对抗之前,首先在国际上或即将成为游击区的周边,一定要与邻国、邻邦或友好民族搞好关系,尽量使“邻居”中:反对我的,能转变为中立;中立的,能转变支持我;仅口头支持我的,转变为对我实施物质支持。尽可能与一些“邻居”订立必要的军事同盟,能使盟国为我提供军事训练基地和后勤物资及武器装备的产、储基地……等;约好战时能在作战装备、物资甚至是兵源上给予援助,甚至能在军事上直接给予支持。总之,就是争取在战前将国际的、周边的对敌斗争统一战线的工作成效最大化。在国内或在即将成为游击区的范围内,必须事先把对群众的教育宣传工作做好,尔后建立各种群众组织,把男、女、老、幼和工农都组织起来。当战争来临时,组织群众计划有序地与敌人周旋,以防止大量民众逃亡;如果战前是经济基础落后的国家,首先,战前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展的经济一定要带动国防建设;为对付强敌来侵造成的不对称战争,作为弱势一方,必然是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因此,在战前的和平时期,除了要建立一些能够研发生产高质量武器装备中、大型企业外,为适应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需要,还要组建一些适合流动的兵工组织,以为战时的游击部队制造轻武器和弹药,并负责修理各种武器;在地广人稀的国度或地方进行游击战,游击队的粮食供应往往很成问题。那么,游击队可以在与敌武装对抗之前发动群众在山地、平川、沟壑、水塘,因地制宜,选种大量适合野生的“淀粉根茎植物”,如:山药、木薯、魔芋(花麻蛇)、豆薯、葛根、预知子(八月札)、土茯苓、仙草(凉粉草)、野百合、荸荠(乌芋)、菊薯、茨菰、地瓜藤、滇橄榄余甘子)、山莓(黄泡)、预知子(八月札)、羊奶果……等。还可以放养一定数量的对当地农作物没有损害或损害不大的野生小动物,如:野猪、野兔、无毒蛇蟒、鱼虾……等。战前,游击队的每一个战士都要熟练掌握:辨认、获取野生食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好捕获野生动物的夹、笼、网之类的工具。战时游击队一旦断炊时就可随时随地觅取上述野生“军粮”以解燃眉之急,这就叫做“寓粮与野”。当然,敌人也会从中受益,但是作为强敌,补给充裕、吃喝无忧,一般情况下,他们懒得在获取“野粮”上浪费功夫。另外,平时还可以动员百姓种植一些可以解毒疗伤相关的中草药,战时也可以缓解战时伤病员缺医少药的困难。总之,在地广人稀、缺乏战略资源的国家或地方进行游击战争,必须把可预计到的战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困难,一定要尽可能弥补于战前,即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游击战是政治斗争走向武装对抗的初级阶段,属于政治活动的范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它要成就的事业,能否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因此,新兴政治力量的设定敌是否已被大多数民众恨之入骨,这是能否发动游击战争的先决条件。具备了上述前提,还要有争取广大民众支持的方式方法,这是发动游击战争的基础。而要建立这个基础,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力量首先要制定一个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这个方略必须是毫无私心杂念的真心实意地为绝大多数人某利益的,是通过实践验证确实是为绝大多数人所热心接受的,并且是始终如一的,决不能像当今中东北非某些大独裁者那样,一旦把江山忽悠到手就改变了初衷。

 那么,这个方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仅有既得利益,没有长远利益,人们做事的热情不会持久;仅有一时得不到的长远利益,没有既得利益,难以调动人们做事的积极性;只有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捆绑为一体的“复合型利益”才能运用于取信于民的方略中去。例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运动中,于1926年逐步将工作重心移向农村,以土地革命的方式将土地分配给广大农民。分得土地的农民最迟半年左右既获得利益,而土地又是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因此“土地”就具有复合型利益的性质。获得土地的广大农民为反对地主阶级反攻倒算夺回土地、为保卫革命成果,心甘情愿地参军参战。由农民组成的红军能够在长征途中经受住惨绝人寰的残酷考验,就足见农民阶级保卫土地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这才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的秘方、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另外,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在内战中,反独裁、反腐败、反阶级压迫,改善民生,建立民主政治,都是有效发动民众的政治主张;在反侵略战争中,民族情绪是最易鼓动和转化为战争的力量。因此,在发动民众中,给予人民物质利益要与政治主张的推行和宣传结合进行。

在发动和实施游击战的过程中,要让民众相信游击队是为人民打天下的,是为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政治民主而战斗的。要在民众中树立游击队不仅不会消灭并且在不断发展壮大;要让民众看到游击队有能力保护好游击区群众的安全。有条件的,还要尽量改善游击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总而言之:要让群众感到在游击队根据地生活虽然艰苦一些,但心情就是比在敌占区好。

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动员人民参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方略应当具备五个条件:①、为人民争取的利益必须是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捆绑为一体的“复合型利益”;②、必须是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③、必须是需要以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和维护的;④、必须是值得人们用生命和鲜血去捍卫的;⑤、必须是符合世界大多数人的理念和政治潮流的。否则,什么发动群众、创建人民军队、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就是一句空话。

新兴政治力量及其武装,在其幼年时期是不可能有飞机、坦克、大炮和军舰等重型武器的,平坦的大平原地区对游击队是相对不利的。因此,层峦叠嶂的山岳丛林才是游击队最基本的战场;丘陵地区是游击队的较好的战场;如果,山岳丛林阴雨雾霾终年不断,那就是游击队最理想的战场。地势崎岖险峻不仅不利于地面机械化部队机动,由于时而是插入云霄的山峰,时而是深不见底的大峡谷,错综复杂的地形造成了极其复杂的气流,会严重地影响直升机(包括低空的其它飞机)的安全飞行。浓厚的云雾还会严重地影响战机集群出动以及对地面目标的观察和攻击。,遮天避日的热带雨林有利于游击队隐蔽行动。虽说平原地区对游击队是相对不利,但也不能把这个空间白白地让给敌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实践已经证明在平原地区坚持游击战是完全可能的,八路军在冀鲁豫地区和新四军所在江淮地区有相当比例的游击战都是在大平原上进行的,就是典型的例证。

以上是从战术角度考虑地利条件,从战略角度考虑:新兴政治集团及其武装,兴起之初一般应选择山川险固之地,这种地区应具备:政府及其军警对该地区控制相对薄弱;游击队在该地区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易于在纷乱的局面中建立起根据地,形成局部的秩序,从容经营,积蓄力量;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地势,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有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利于向外扩展,便于介入全局进取天下的地利。

如果在中国进行战略地利的选择,不妨参照一下“围棋”棋艺中的一句行话,叫作:“金角、银边、草肚皮”。

游击队与根据地

   根据地是游击队实施自己的战略任务,打败敌人,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依托,是游击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后方和基地。通常,在代表新兴政治力量的游击队之政治主张尚不被大多数民众理解、接受和踊跃支持的阶段,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就成为了关系游击队生死攸关的大事。即使是在最容易取得广大民众普遍支持的反侵略战争中,抛弃对根据地的依托也是极为不妥的。如清军入关前后,血腥屠杀满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五千一百六十五万零四百五十九人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一千九百零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屠杀满族以外民族三千二百五十六万二千八百八十七人,即满族以外民族三人中就有二人成为清兵的刀下鬼,这其中汉族人占绝大多数。此外,太平天国运动之前,英帝国主义攻厦门、定海、大沽、宁波,入长江,战镇江,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先后与英、美、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若干不平等条约。按理说,这满清政府够令人深恶痛绝的了,可是,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满清的旗兵与太平天国作战积极性并不高,然而,由汉族人组成的湘军和淮军却干劲十足地帮助满族屠杀太平军;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干汉奸的就有一百多万,比干八路的还多。此外,只是嘴上对日军侵华不满,但真要遇到抗日的事,唯恐躲之不及的可谓大有人在。不可否认,从某种意义上讲,因日本看到中世纪时几次外族(元、清)中国的成功征服受到鼓舞,才敢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所以说:在类似中国这样的国度中,即使是在最易于取得广大民众支持的反侵略战争和反腐败战争中,大多数人对冒风险而又一时看不到希望的即便是天大的好事,也不会很快给予哪怕是声援,更不会贸然参与。所以,在不惯于团结和盛产汉奸的国度里,创建一个或若干个肃清了异己分子的根据地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游击队的避风港。

   根据游击队对根据地的控制程度,根据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根据地性质的游击区,另一种是由半根据地性质的游击区发展转变而来的,完全被游击队控制的根据地。从地形角度看,可分为山区根据地、丘陵区根据地和平原根据地,由于直升机广泛用于反游击战,河湖港汊已很难发展为根据地。上述几种根据地中,山岳丛林最适合建立根据地,丘陵地区次之,在平原地区建立根据地最为困难。往往是先在平原地区建立半根据地性质的游击区或季节性根据地和季节性游击区,尔后,随着游击队的壮大,敌人的削弱,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季节性根据地和游击区也会逐步转变为根据地。

   创建根据地的前提是,首先建立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游击队,因为,游击队是根据地的创建和维护者,如果没有游击队,一切都无从谈起。

   有了人民武装——游击队,接下来就是选择创建根据地的地点。创建根据地,必须选择那些对敌统治不满情绪强烈且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构成这种的地区一般条件是:经济上比较落后,统治者对百姓盘剥严酷,民不聊生,交通条件严重不便;从军事角度考虑,这种的地区往往处于省际兼敌战区区划结合部且该区域及周边驻军较少,尤其是尚未配备陆航兵。如果这里的驻军属装备低劣的杂牌军同时又对游击队有一定同情心就更好了。从地理条件看,阴雨雾霾终年不断、层峦叠嶂的山岳丛林地应作为创建根据地的首选。

   游击队进入根据地开辟地之后,还要对当地民意和敌情进行进一步核实。首先确认当地多数民众对敌人有无反意,若无反意或仅恨不反,则退出;若有反意则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和当地敌武装配备、布防状况。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政策和方针、策略进行恰当地调整。经调整的方针政策确定后,即派出武装工作队潜入到该区,立即着手建立情报网,为即将开展工作的人员和组织提供有效的安全警戒;尔后派出善于鼓动和组织群众工作的人员深入到民众中去。主要是:教育发动群众,秘密建立工、农、商、轻、妇、儿……等各种基础群众组织;尤其要在敌人控制薄弱地区多建立一些适合1316岁的青少年参加的各种名目的文化(武术)学校或派人员打入初级中学和其他院校中,为创建革命组织组和地下武装培养骨干和大量的后备力量。为保障群众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扩大政治影响,派入该地的武装工作队,除组织和协调当地的群众发动工作、保证自己人员和组织的安全外,为鼓舞当地群众对革命的信心和斗志,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小型战斗。当上述工作初具规模以后,也就是说当地下武装具备开展游击战的能力时,即根据群众工作的需要,本着避实就虚和间接打击的原则,尽量运用非接触式打击的战术手段在当地民众的紧密配合下对敌展开游击战。

   游击区是向根据地过渡的必然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发展和扩大基层群众组织;打击敌的“软腹部”,如:贪官污吏和恶霸、汉奸、脱离部队、机关的少数或零星军警人员和相对处于明显劣势的敌军警部(分)队。游击区的斗争往往是拉锯式的,今天是敌进我退,明天是我进敌退。但是,只要游击队发动群众的策略对头,战略战术正确,就一定会将敌人挤出去,为建立根据地开辟出一片天地。

   游击区被游击队基本或完全控制之后,即着手建立基层民主政权,组建乡、县、区各级地方武装以及村民自卫队;继续扩大和巩固基层群众组织,以此方式,将工农甚至包括老人和妇女、儿童都紧紧凝聚在新兴政治力量和游击队的周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游击队以此为依托,向逐步陷入孤立的人民公敌进行最有力的进攻。

   以面蚀线克点

   普遍认为:军事斗争的焦点:一是作战物资集散点,二是交通线,只要控制了这些点和线,就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这种战略观点在除人民战争以外作战中是唯一的,然而,在面对人民战争的军事斗争中就不灵了。能让点和线失去控制战争主动权效应的法宝是什么呢!它就是“面”,这个面就是大片大片的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西南、晋冀豫、冀南、冀鲁边、冀鲁豫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并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方针,向一切敌人占领区挺近。从而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造就了大片的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尔后的解放战争打好了“面”的基础。这个面可为人民军队提供兵源、粮食、被服、舍宿、前输后送、通风报信、掩护安置伤病员(如果按当今民众的经济条件和工业技术水平,这个面还可为人民军队提供大量运输工具、可用于工事构筑的机械和一些轻武器及弹药)。当年,解放区百万农民用88万辆太平车、独轮车,30万只扁担,29万副担架和76万头黄牛、毛驴将解放军送过长江,很好的解决了军队对点和线的依赖问题。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队依据蒋介石“先占据点,由点来控制线,再由线来控制面的设想,迅速沿平绥路、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津浦路和北宁路向我解放区和根据地大举进攻,并以抢占大中城市、铁路、公路、海港、机场,即所谓点和线为主要目的。而毛泽东则以让出大城市、让开交通干线,占领广大乡村,获取广阔作战空间,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进而以面对点,以面制线,以面取胜。尤其在东北战场上,毛主席说得更形象,叫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蒋介石虽然也意识到“面” 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懂得“独裁就没有人民战争”,由于其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因而就无法取得对“面”的使用资格,虽说国统区比解放区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条件好,而国统区民众和学生的反独裁、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声势浩大、此起彼伏,人民群众根本就不买蒋介石的账,使得广阔的国统区不能作为“面”来使用。所以说:有了占领区或根据地不等于就有了“面”,只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人民的积极支持和人民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时,你才能通过根据地得到这个“面”。这个面就像一个装满低PH值溶液水池,敌人由“点”、“线”构成的铁丝网浸蚀在这池溶液里,大的变小,小的变无;粗的变细,细的消融,最终覆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归根结底,所谓“面”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地表面积,而取决于这个地面上老百姓的民心向背。

   有了“面”,不愁“点”和“线”。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铁路、水路、空运航线和各类运输工具建设与技术进步,各种运输线路已网络化。这其中,公路交通网的发展更具有现代战略意义,铁路和机场点线少,目标显著,且易遭破坏而不易修复;而当今的公路网密如蛛网,虽然公路同样易遭破坏,但是,你遮了东路,我还有西线,且公路易于修复。另外,由于公路运输工具的全民化,如果,当年那种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的历史再次重演,那么,凡是有公路的地方就要独轮车换拖拉机和汽车了,其支前的速度和效率非昔日可比。

   九.游击队的组织

   正像格瓦拉在他的《游击战》一书中所说那样:古巴革命前,在古巴和美洲的无为主义者们 [《游击战》译者注:无为主义,宿命论者所持的对生活抱着冷淡、消极、神秘静观的态度。无为主义的唯心和宗教宣传,引诱人们放弃为改善社会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为了躲避斗争,借口说什么反抗职业军队是万万办不到的,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无所作为。还有些人坐等一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自然形成,而不去努力争取。如今古巴革命的胜利早已证明过去被无为主义者们纠缠的话题是错误的了。可是,古巴革命前争论的“话题”现在仍然在美洲争论着。另外一种现象是:这主义、那主义,口水仗打个不休,迟迟不见行动,无疑与筑室某道异曲同工。

   有头脑和度量的政治家往往能与各种政治派别求同存异结成联盟,先干起了再说,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检验和提纯各自的理论和主义,最后,走向意志的统一。

行动者的政治方略已定,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角度都利于发动一场革命战争的根据地也已选好。一支由反动政府军中哗变而来的武装或者由工农暴动组成的一支武装或者由十几个、几十个新兴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秘密潜入准备建立根据地的地区,然后就参照格瓦拉《游击战》第二章第五节:“游击战的开始、发展和终结” 的办法去做,就可以行动了。但是要照顾到本国的国情和当地的地情、民情等,要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

游击队的任务、装备、编制和单兵素质

一.游击队的任务及装备

游击队的首要战略任务是:唤醒、发动和组织广大民众投身到游击战争中来。同时为保障群众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扩大政治影响进行必要的战斗,有效地防止和抵制敌人对我军民关系的离间。目的是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迅速扩大游击队武装。尔后的战略任务是: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过渡,因为,只有通过正规军的正规战才能彻底打垮拥有强大正规军的敌人,而仅以游击战就能直接打败拥有强大正规军敌人的情况很少见。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之后,大量消灭政府军,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并引导和协助工农建成一个政权机构之间权力制衡和自然人之间权力制衡(所谓;“自然人之间权力制衡即:设定握有一定党、政、财、文、军权力的人,只有被选举权,没有选举权和选举管理权)的真正具备共和内涵的国体;由工农劳苦大众为绝对多数选举主体,直投确定政体,直选产生各级政府领导人。而后将政权和军队毫无私心地移交给工农。最后(永久)任务是:政府与军队在人民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下,永远与人民保持高度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卫社会主义工农政权,保证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

今天的游击队已经不是传统型的游击队,由于军事装备、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游击队的装备必然是数量、种类愈发繁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随之,游击队的编制也更复杂和专业化。根据现代化作战特点和不同攻击目标的战斗需要,步兵分队应区分为轻装步兵分队、重装步兵分队以及其它专业兵种分队。

轻装步兵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以轻武器打击和铲除那些为群众深恶痛绝的贪官污吏,没收他们的财产或救济群众或充作军用(无法没收的别墅房产及奢华车辆,即击毁之);消灭那些脱离部队单独活动的少数政府军警人员等弱小目标。它的主要攻击手段是:遥控炸弹、定时炸弹、可操纵地雷、狙击战、迫击炮和火箭袭击。

根据轻装步兵分队的任务和作战手段,其主要应配备:枪械(微声枪)、望远镜、手榴弹、枪榴弹、燃烧弹、榴弹发射器、单兵火箭、炸药及遥控爆破器材、地雷、小口径迫击炮、橡皮舟、绳索、锚钩和指南针。如果有条件可尽量搜集配备诸如:中国产手投、枪发两用手榴弹(型号不详)、79式火箭手榴弹79式手持火箭、DFR89式单兵燃烧弹、PP8960迫击炮QLT89式榴弹弹射器、9040mm系列枪榴弹、PF89式单兵火箭筒、PF9793mm单兵云爆弹和红樱-5单兵防空导弹,这类单兵武器都具备重量轻威力大的特点,最适合现代游击队轻步兵使用。另外,还应配备:对讲机(手机)、夜视仪、手持导航仪或GPS定位仪等。

重装步兵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以箭、炮或导弹等轻型步兵随伴火器袭击政府机关、警察局,军用物资库所,交通、通信以及所有可能被政府和政府军用来对付游击队设备、设施,或配合轻装步兵及兵种分队遂行其它战斗任务。

根据重装步兵分队的任务和作战手段,其除了配备枪械、对讲机(手机)、望远镜、夜视仪、手持导航仪或定位仪、测距仪、测高仪、测角仪之外,其主要装备是轻步兵分队不便携带的:82120迫击炮、无后座力炮、107火箭炮和轻型导弹……等步兵随伴火器。

游击炮队(组):为使敌人昼夜不宁,袭扰战是游击队频繁使用的战法,所以,重装步兵分队还要组建若干远射程“游击(狙击)炮组”,配以远射程迫击炮和火箭(弹)炮,不间断地袭扰敌人。

游击队的通信:幼年时期的游击队分布空间较小,各组织机构间距较短,尤其在可能危及到游击队安全的时候,应尽量采用运动方式甚至是一些原始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联络和指挥,通信信件主要以密写或暗号进行,因为,在高技术条件下,少一分现代化,就多一分安全。当然,在条件许可且不危及到游击队安全的情况下,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通信联络,以提高游击队的通信效率。

侦察分队的任务:查明政府军及其各种地方武装编制、装备、军政素质,战术特点和兵力调动及部署情况,分析判断其作战企图;通过侦察和分析找出敌人的薄弱环节,向上级提出报告和建议。还可以根据首长作战意图和指示,对我方确定的攻击目标开展侦察活动,查明目标的番号、编成、人数、训练水平、战斗作风、装备、编组、部署、指挥官的指挥特点、工事性质及目标位置坐标等。

根据侦察分队的任务,其除了配备枪械(微声枪)、手榴弹或榴弹发射器、对讲机(手机)、望远镜、夜视仪、手持导航仪、定位仪之外,还要配备:照相机、录像机、测距仪、测高仪、测角仪、橡皮舟、抛绳器和动力飞行伞或动力三角翼。

工兵分队的任务主要有:实施工程侦察,修筑道路、架设桥梁 索道、开设渡场,排除障碍物、开辟通路;构筑指挥所、通信枢纽等,保障己方隐蔽安全和指挥稳定;埋设地雷、设置障碍,阻滞敌方机动,并实施破坏作业;对我方重要目标实施伪装,设置假目标,迷惑敌方;构筑给水站等。

根据工兵分队的任务,其除了配备枪械、对讲机(手机)、望远镜、夜视仪、手持导航仪、定位仪、测距仪、测高仪、测角仪之外,根据任务的需要,其主要装备是炸药及爆破器材、火焰喷射器、燃烧弹、地雷、探雷器及其相关的器材、便携式动力(链)锯、便携式气割机、小型挖掘机、渡河器材、绳索、抛绳器及绞盘、动力飞行伞和动力三角翼。

除了上述轻、重装和各种专业部(分)队外,游击队还应设有网络战(黑客)分队、电子战分队、防化分队……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游击队单兵的装备及个人条件:

游击队战士自身主要佩戴的有:枪械、刺刀、弹药、口粮、水壶、工兵锹、头盔、军服、腰带、内衣、袜子、鞋靴、子弹袋、打火机,有条件的可带上防弹衣、夜视仪、指南针、手持导航仪或GPS;如果是在热带雨林区作战,还应带上一些必要的防治疫病、皮肤糜烂和驱赶毒虫的药物。除此之外的东西最好不带或少带。其中弹药和口粮最为重要,尽可能多带一些。但是,游击队战士遂行任务,大部分情况下是针对任务携带物品,不可能总是全副武装的,上述负载物品只在转移或实施综合任务时才能全数携带。

游击队的后勤部门在为部队生产被服时要尽量采用迪尼码(防弹)布和聚乙烯或芳纶、丙纶之类的高强度纤维棉制作。这样的被服不仅平时穿着可防弹,战斗时若将防弹布、棉制作的被褥放在阵位前会有很强的防弹效果,并且还可充作防弹毯使用。

对每一个游击队战士的要求是:

游击队员应以劳动人民的正义事业为己任。曾经为人民的正义事业用尽了所有和平手段,而改革屡遭挫折毫无进展,最终认识到“武装斗争”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改革手段,且为这最后的斗争方式不怕流血牺牲。

游击队员作为工农先锋队有觉悟的分子,应具备立志于改革之教士一样的品德。除战争困难环境造成的艰难之外,还要忍受得住因严厉的自我克制而造成的艰苦,这种自我克制,会制止其在环境许可时因错误和失足而成为人民的罪人,所以,游击队员应该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一个高尚的人。

游击队员应该是:思维敏捷、动作灵活、体魄健壮、吃苦耐劳并且是习武的青壮年,尤其是那种终日劳作不知疲劳人。

游击队员最好在18岁到35岁之间的农民、工人和农民工中征召,相对而言农村人比城里人吃苦耐劳,而从事繁重劳动的农民工最能吃苦耐劳且纪律性强。

游击队员应是守口如瓶的人,对于所见所闻,都应严守机密,即: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因为敌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派人打入游击队内刺探游击队的情况。

游击队的战斗员为了人民的正义事业,应当忍耐得住与敌特种兵所谓“魔鬼”般训练的痛苦。尤其,游击队的特战分队必须要胜敌一筹。

每个游击队员又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高度政治觉悟的改革斗士,要善于宣传游击队的改革理论和方针政策,善于鼓动群众踊跃投身到革命中来。

        游击队的作战方式

一.游击队的战术

游击队大多数从事山地作战,因此游击队的装备要求是:宜轻不宜重;战术要求是:宜奇不宜正、宜速不宜久、攻时多施变、守时多用伏。幼年时期的游击队遂行战斗任务通常不提倡与敌正面交火,换言之即是:提倡非接触式打击。非接触式打击的作战原则是:情报可靠、行动隐蔽、部署精确、撤了再打、打则必中。整个战斗过程,要尽量做到“战无影”,必须做到“撤无踪”。另外,除非任务中特别明确的,否则,交战中通常是不留活口的,这样,敌人就无法从活口那里询问到游击队员的线索,有利于游击队的生存。

游击队处在幼年时期,为了有利于保存自己和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对没有武器装备的目标和战后无法得到缴获的目标,要尽量采用非接触式打击的方式。非接触式打击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用定时或遥控爆炸装置和地雷打击目标,游击队员潜入固定目标或运动目标经常到达的位置将爆炸物预先布设好,对固定目标一般采用定时引爆,对运动目标一般待目标进入有效杀伤范围内时采用遥控引爆;二是用间瞄火器打击目标,事先派出游击队侦察员,对目标经过周密侦察后,确定基准射向,选择方位物,确定目标位置、测地、弹道条件、火炮阵位、全部射击诸元准备完毕后,然后以火炮(对于地形复杂的目标,可由侦察员修正炸点)击毁目标;游击炮(队)组也是以非接触式打击为主要战斗方式,游击炮组以使用远射小口径迫击炮和107火箭弹为主,必要时可采用迫击炮(无炮架、炮钣)、火箭弹(无导管)简便射击法射击。通常“游击炮”组黄昏前潜入敌驻地周围做好射击准备,实施夜间袭扰射击。火箭弹主要是靠电源来击发的,做好射击准备和伪装,安装好电源定时开启装置,游击队员即可撤走,到规定时间它就会自动向目标发射;对于无法潜入布设爆炸物,又无须精确打击的短距离目标,在没有火炮配合的情况下,游击队可在距敌500米以内,使用“炸药包抛射法”实施定时或遥控抛射,将炸药包从空中抛入目标,将其炸毁。实施非接触式打击任务时要做到:撤了再打或快打快撤,打得上、撤得出。

处在幼年时期的游击队虽然强调非接触式攻击,但作战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随人所愿,另外,单纯的间接打击难以获得敌方的装备,以扩大自己的武装之用。因此游击队接触式打击必须遵循的原则应是:乘其无备,先敌开火、首发命中、务求全歼、缴获无遗、快打、快撤,打得上、撤得出。游击队对目标的接触式打击方式主要有:一是非接触式打击和接触式打击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单纯的接触式打击方式,三是围点打援的方式。非接触式打击和接触式打击相结合的方式是:先以预先布设的爆炸物对目标进行初步打击(类似进攻前的火力准备),尔后游击队步兵立即对目标发动突击,消灭残存目标,边战斗、边打扫战场,得手后立即撤离战场;单纯的接触式打击,主要是针对零星目标;围点打援,顾名思义围点是手段,打援才是目的,如果援兵始终不上钩,有条件就一举将“点”拿下。

二.游击队的战斗编组

游击队的战斗编组形式主要采用小群多路。游击战的战斗与其他步兵的战斗一样,在潜入战斗地点的运动中,前方派有尖兵(组),在实施战斗任务中编有:爆破组、主攻组、警戒掩护组和机动(兼:接应)组,战斗规模稍大一点的战斗还可能编有火力组。为实施特殊任务还需要编有特战(组)队。

三.游击战对地形的利用和战斗队形

游击队的战斗地点可能在野外,也可能在市区及其它居民地。自不必说,在野外作战,就完全按照野战的战斗队形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游击队在野战中对地形地物的利用。游击战多属于战术范围,也有属于战役范围的,但是,一般游击战的规模都比较小。因此,战作战地幅也比较小,为避免误伤,游击作战的阵地的设置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因步兵武器战场应用率最高,步枪一般最大射程不过2000米(例如:56式半自动步枪)。战场上友邻间尽量避免在直瞄火器最大射程内相对射击,确实需要相对射击时,相对友邻间相距一般不要大于主要步兵枪械最大表尺距离的两倍,并且要注意利用地形地物避免误伤,如(图5963)所示。

  游 击 作 战_图1-1  

在图5960两种情况下,除注意距离和角度之外,战前还要向射手明确各自的射击地境和时段,不然,也会发生误伤。上述注意事项除野战外,同样适用于其它作战,在街巷战中同样也可以参考上述有关注意事项。

四.街巷战

在城市或居民区有数不清的十字路口,也有T字和L形路口,还有S形的小巷,有的道路宽大,有的道路狭窄,总之,除了“街”就是“巷”,所以,在城市或居民区打起仗来主要是(街)巷战。

对于游击队来说:万万不可打对方预有准备的(街)巷战,即使打得是对方没有准备的街巷战,也要快打快撤,一旦不能及时撤出,很可能会演变为一场针对游击队的围歼战。

在街巷战中,使用野战战斗队形时必须要善于变化、灵活运用。在宽阔的大道上临近战斗地点前,根据情况可采用“一路”队形;如侧方有敌情顾虑,可采用“左梯形”或“右梯形”队形。临近战斗地点,进入随时可能发生战斗的地区时,可采用“前三角”、“后三角”或“一字”战斗队形。战斗发生之前,在街巷中使用战斗队形一定要显得自然,各点的距离要随着人流的涌动有所变化,各自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要随意,以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在居民区执行战斗任务,要特别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尤其要注意各类房屋的门窗,发现敌情要反应机敏,在这里“先敌开火、首发命中”更显重要。进入窄小巷子的队员:一是要少,二是人员要拉大距离(两人间距离至在少25米以上),三是要带有压满子弹的自动枪和手雷。窄于2米的巷子,只能一个人进去,另一人在后面的巷口(或拐角处)掩护;如果街道过长,后面的队员可在人行道路沿下跟进,一旦有情况可依托路沿战斗。两人一组时,一人前进、另一人依托墙角、路沿、花坛、电线杆、矮墙……以卧姿掩护,如此交替掩护冲击;队员多、情况不明时少数人冲击,多数人掩护;情况明了敌情地情允许时,多数人冲击,少数人掩护。

战斗中进入街巷:人员尽量使自己身体贴墙,注意利用阴影;运动中要选择距离最短且便于隐蔽的路线,采取跃进和匍匐前进的方式前进,如果移动距离过远,可投掷发烟手榴弹,而后在烟幕的掩护下行动;路过门窗,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身影暴露给门窗内的人;在街巷战中,直接由门窗出入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里往往是敌方射手注视的地方;在街巷的隐蔽处射击时,为避免火器发出的火光和烟雾暴露目标,枪口尽量在门窗(射孔)深处实施射击;当发现某建筑物门窗内有敌人时,应立即贴近该门窗的墙下,可躲避敌人的射击,但是,若离该门窗较近时,要防备敌人向外投弹;在街巷战中,不仅要注意身前有隐蔽物,身后和两侧也应有隐蔽物,不然,很容易遭受到来自侧、后的“黑枪”。在街巷战斗中遇到路口时:尽量贴路口凸角(即:贴墙角的外角边线,勿贴街巷的凹角边线行进)我方边线悄悄地前进,接近墙角时(警惕敌方向我侧投掷手榴弹),先静听拐角另一边的动静,如果听不到情况,在做好射击准备的前提下,先取卧姿(或先取跪姿,尽量压低姿势)向角墙另一边快速探出一只眼进行观察(注意:帽檐、枪和身躯不要露出墙角),并快速撤回,然后,再取跪姿(或立姿)进行观察,切记,每次从墙角探头的高度不可相同,经这样一至两次粗略观察没有发现问题后,再进行仔细观察(另外,用拐角镜或普通镜片观察更安全);如果听到墙角另一边有敌人,可先向拐角另一边滚投手雷,(投出前,手不要握保险片,拔出保险销两秒钟后投出)手雷爆炸的同时立即取卧姿依托墙角对敌射击(上述方法对入室、穿墙、上下楼等均适用,但往楼上或房上投弹时,要防止手雷反弹回来)。后面跟进的队员借助烟雾立即滚进至墙角外侧人行道路沿下,依托路沿条石、隔离墩、花坛或电线杆等消灭该墙角另一边的敌人。战斗中要尽量依托墙角的垂直棱线隐蔽射击,少依托建筑物的水平棱线射击;遇到右拐墙角时,要善于使用左肩据枪射击。

另外,最好能事先控制遂行任务处视野和射界开阔的楼房底层和房顶。控制楼房底层可使我有效地实施兵力、兵器调动或战斗不利时及时转移;控制高层可增强我对战场的透明度,使我更有效地使用兵器,必要时还可从这里以火力直接支援射界内的战斗,但是要注意观察点与火器战斗点不要混杂一起。在街巷消灭零星目标的战斗中,编组可以更简单,但上述战斗队形和战术是最基本的。在上述街巷战斗中,机动组应放在便于调动和敌方威胁较大的位置上,如果没有投入使用,可用于接应和掩护战斗人员撤出战斗。

在街巷战中,由于街道人多声噪,如果正常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不便保密和联络,尤其战斗时,在震耳欲聋的战火中更是无法单独依靠语言来进行战场联络。因此,游击队员除用手机、对讲机联络外,当游击队员在街巷的人群中运动时,距离近的用暗语沟通;距离远的用特定的肢体语言或手语沟通;另外,有车辆的也可以车喇叭或车灯发出的声、光信号进行联络;战斗中,昼间主要以手语或旗语沟通,夜间主要以与战火火光不同的紫、蓝、绿一类的冷色灯光进行联络。

初建的游击队不可能有立体打击的能力,但是,在现代条件下很快掌握和较多使用摩托车、汽车进行战斗是非常可能的。在街巷战中,机动车辆主要是用于人流不是太多、道路不是太狭窄的街巷中作战。准备投入战斗的车辆后侧,事先要塞好防弹毯、钢板或潮湿的棉被之类的纤维制品,以备与追击之敌发生枪战时起到防弹作用。战斗部署通常是:侦察员事先进入目标附近便于观察的隐蔽位置,担任攻击的队员与汽车进入离目标不远且便于机动的位置,作为进攻出发地,机动组乘另一辆车在敌情顾虑较大且利于机动的位置隐蔽待命。接到侦察员“目标出现”的报告,攻击队员根据街巷人流疏密或徒步,或换乘摩托(电动)车、自行车,或直接乘汽车向目标接近,并在行进间攻击消灭目标;如果是徒步或换乘自行车投入战斗的,撤出战斗后立即回到进攻出发地换乘汽车迅速脱离险境。

五.撤出战斗

非接触式打击容易摆脱敌人,撤出战斗。而接触式打击的战后,摆脱敌人的行动容易遇到麻烦。敌人可能会采用平行追击,但是,最常用的还是正面追击(即:尾追)和调动军警沿途堵截。作为游击队撤出战斗的方法主要有:将武器掩藏后,混入百姓中撤出;或者到拥护游击队并且靠得住的居民户家暂时隐藏;或者沿预定的路线撤退。预定的撤退路线尽量选敌人意想不到途径,游击队主力要在我退却路线上选择有利地形占领阵地,准备伏击追敌,接应进城执行任务的游击分队。战斗即将结束时,游击队的机动组进入我退却路线中敌情顾虑较大的路段,占领有利地形,快速布设经过伪装的遥控爆炸装置,随时截击追敌,尔后机动组与其它撤下来的游击小组交替掩护撤退,与前来接应的游击队主力汇合。

游击队进城实施街巷战是城市游击战主要战法。目前有一种说法,说是:城市游击战将成为未来游击战的一种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城市往往是统治者控制重心,行政管理系统严密,监视系统完善,军警多,人多眼杂,行动不易隐蔽,易遭敌围歼,特别是游击队常驻市区,房宅相连,驻地周围不便警戒,易遭袭击,极不利于游击队的存在和行动。因此,必要时游击队只可进城实施奇袭作战,而后即刻撤出,至多是在敌意想不到的地点短时间潜伏待机,完成任务后不要在市区逗留。而将游击队的常驻地设在市区中是极不可取的,如果需要,也只能是设在城市边缘地带或近郊等四周有足够的警戒空间且进退灵便的位置上。未来,城市游击战在游击作战中的比重必然会显著增加,但它在游击作战中仍处于辅助地位。虽说伊拉克游击战的主战场在城市,这与其攻击对象——美英占领军主要在城市有关;另外,伊拉克是宗教国家,百姓意志比较统一,游击队员易寓于市民中隐蔽并可借礼拜之机进行沟通和联络。因此,伊拉克的游击战特点并不代表现代游击战已完全城市化。另外,指望游击队在城市占上风是不现实的,游击队在城市里处境始终是被动的,控制城市,只有待游击队转化为强大的正规军之后才能最终解决。

    怎样对抗反游击战

在游击战中,交战双方的斗争核心是获取民心和夺取制民权。为此,比较明智的反游击队之政府和军队是不会试图单纯依靠军事打击挫败游击队,而是要通过“改善”与民众的关系或用尽手段离间和割断民众跟游击队的联系,彻底孤立游击队,再结合军事打击,最终达到消灭游击队的目的。在反侵略游击战争中,民众对统治尚未巩固的入侵者反抗情绪是激烈的,入侵者往往使用伪政权来缓和民族矛盾,借助伪政权之手统治民众,伪政权与侵略者一唱一和,欺骗拉拢民众,离间或割断民众跟游击队的联系,最终孤立并消灭游击队。这样的手段对于盛产汉奸的国度是比较有效地。另外,当侵略者对入侵国形成稳固统治,反侵略力量近乎消声遗迹,被侵略国民众对既成事实的异族政权和强加在自己头上的社会秩序认可的时候,反侵略的游击战肯定是要歇菜了,只有待到其经过一段统治,民族矛盾激化时,推翻异族统治的问题才能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中国的元、清史就是例证。所以,当游击队弱小或者处于极度困难时期,千方百计阻挠敌人稳固统治和显示游击力量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在文化和宣传方面:敌人可能会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实行洗脑和毒化教育;控制和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捏造或歪曲事实,造谣惑众,标榜自己,污蔑游击队及一切进步力量,离间游击队与群众的军民关系。

在对民众控制方面:敌人可能会设立或强化县、乡(伪)政权及村落行政机构,还可能借鉴日本侵略者曾经在中国实行的保甲连坐制度,对所有人口实行身份(良民)证,对逗留人员实行暂住证,对过往人员实行登记……等制度。对治安区人口实行刀具、枪械、爆炸物、燃烧物、化工、医药甚至包括布匹、棉绒、粮食和食用盐……等实行管制制度,对城镇治安区人口实行粮、油、配给制度。也有可能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给予适当“改善”,让百姓们感到在他们的管理下比游击队在的时候日子更好过,以此手段铲除游击队根基和滋生的土壤。在军事打击方面:他们首先组建若干支快速而灵活的机动特种作战小分队。具备强大的空中机动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第二步是派侦察卫星、无人侦察机、部队、民团,特务、汉奸、甚至还可能驱使当地老百姓对游击区逐片进行“梳篦式清剿”,一旦发现游击队踪迹,一边用现有力量缠住目标,一边通过空中机动迅速调集机动特种作战小分队歼击目标;发现固定或比较稳定的目标,就立即调集远程火力,以精确打击歼灭目标。这就是当今利用优势的信息技术和高机动武器,对付游击队机动和隐蔽的典型作法。

他们将游击队基本清除或驱逐之后,把已占领的游击区划分成若干个治安区,构筑碉堡,在控制点上修筑据点,将各区(片)的边线上以壕沟、铁丝网或其它什么障碍物加以阻隔,实施分区(片)控制。日本侵华时,称之为“囚笼”策略。

以上是笔者了解的敌人可能采用的反游击战策略。针对上述敌人的反游击队策略,笔者提出几种对抗的方法供读者商榷:

对于敌人的离间活动:不管是侵略者还是国内的反动统治者,本来就是不得人心的,他们在政治和道义上处于劣势地位。他无论怎样亲民,人民既是表面对其顺从,但对其过去的恶行仍然会耿耿于怀。只要游击队充分调动一切宣传力量揭露敌人的真相和丑行,动员所有苦大仇深的群众揭发和控诉敌人的罪孽,人民就不会被敌人所迷惑,就不会淡忘对敌人的仇恨。给解放区民众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让解放区劳苦大众真正当家作主人,尽力改善民众的物质生活质量,为人民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天地。只要是正义的事业蒸蒸日上、前途光明,即使是大家生活暂时清苦一点,人们也心甘情愿。

对于敌人的清剿活动:如果清剿之敌兵力有限,且远程打击能力不足或根本就没有远程精确打击火器的支持,游击队就可以在当地与敌人周旋,就地坚持斗争,将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在敌我互动中瞅准机会,集中兵力兵器歼敌一部或给敌以重创,进而粉碎敌人的清剿。如果清剿之敌兵力雄厚,物资充足且有远程精确打击火器的支持,游击队除一些尚未暴露身份的人员坚持当地斗争外,其他军政人员及兵力兵器应及时转移到外线,直逼或绕到清剿之敌的后方交通运输线去,骚扰或打击敌人,尤其要着重打击敌人后方的远程精确打击兵器,以釜底抽薪或者说是围魏救赵,粉碎敌人的进剿。

    对于敌人的“囚笼”策略:《孙子兵法》在虚实篇中指出,“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意思是说:敌人设防的点、线越多了,那么,我们所攻击的目标兵力就越小。如果清剿之敌在我根据地到处构筑碉堡,修筑据点,掘沟、设障,实施分区控制。敌人兵力兵器必然要分散各个碉堡和据点里去。而此时我外线的游击部队在捣毁或瘫痪敌后方运输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同时或之后,即可抽调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碉堡和据点里的敌人。在其它那些游击队兵力兵器暂时不足的地区,游击队可在群众的有力配合下,填沟、扒路、破障,逐步孤立碉堡和据点里的敌人,尔后,以狙击、布雷打击和对敌实施反封锁,条件成熟时再分而歼之。即所谓:“先拆线,后拔点”的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捕俘技术
下一篇: 民兵地雷爆破教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jincao 2016-3-7 22:03
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哪怕他是“魔鬼”,必要时也要与他联合。但要切记:一定要人领着“魔鬼”走,而绝不能让“魔鬼”领着人走。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