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民间小军校 //www.sinovision.net/?497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俄军作战研究

已有 7958 次阅读2015-10-16 10:05 |个人分类:作战理论|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作者:李广仁 等 [中国]
第一章 俄罗斯国家概况

第二章 俄军事战略、作战基本思想与原则

第三章 俄陆军作战

第四章 俄空军作战

第五章 俄军对敌后方作战

附件一:俄军主要兵团、部队、分队编制装备

附件二:俄军主要武器装备性能


第一章 俄罗斯国家概况
第一节 地理人文概况

第二节 政治概况

第三节 经济概况

第四节 历史概况

第五节 军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人文概况
   俄罗斯联邦位于欧洲的东部、亚洲的北部,领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约10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整个疆界长58562公里,其中陆界为14253公里,海岸线为44309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以平原为主。整个俄罗斯可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以平原和低地为主,主要是东欧平原(称俄罗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多为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是乌拉尔山,该山南北绵延2500多公里,东西宽60-150公里,平均海拔400-500米。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在俄罗斯边缘地区分布着3个山带,大致可分为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该山脉为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100公里,宽约180公里。大高加索山的最高峰称厄尔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东部山带包括维尔霍扬斯克山脉、契尔斯基山脉、锡霍特山脉和萨哈林岛的山脉,平均海拔1000-1500米。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有200多座火山,其中的克留契夫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斜交山带,东起楚科奇山脉和科累马山脉,经西伯利亚南部一直延伸达帕米尔高原并与俄罗斯南部山脉相连,走向为斜经俄罗斯东南部。
   俄罗斯有300多万条河流,其中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000多条,500公里以上的大河有260条。境内有20多万个湖泊。较大的有位于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公里,最深处为1025米;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3.1万平方公里,最深处为1620米;位于我国黑龙江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之间的兴凯湖,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湖,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变为中俄界湖。
   俄联邦国土横跨11个时区,位于从北寒带至亚热带的各种气候带上,气候差异较大。靠近北冰洋沿岸及其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冬季平均温度为零下40℃,夏季平均温度在0℃以上,陆地几乎长年被冰雪覆盖;自寒带往南到北极圈属亚寒带,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从北极圈到北纬40度左右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温暖;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黑海的东北岸和高加索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夏季炎热,是俄罗斯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根据俄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由89个主体组成,其中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10个自治专区,2个直辖市,1个自治州。各联邦主体直接隶属于联邦政府,主体下设区,区下设镇和村。市分二级管理,即联邦主体所属市和区属市,大城市中设市区。
   据联合国1996年版人口年鉴的统计,俄联邦人口为1.486亿,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其中男性人口占总数的47%,女性占53%,城市人口占74%,农村人口占26%。人口分布不平均,欧洲部分人口稠密,亚洲部分人口稀少。人口增长率自50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俄联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大小民族12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人数最多,占俄罗斯总人口的80%以上。其他主要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莫尔多瓦、达格斯坦、白俄罗斯、日尔曼、犹太、乌德穆尔特、马里、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哈萨克、亚美尼亚、阿尔瓦等。俄联邦民族语言有100多种,俄语是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和佛教。
第二节 政治概况
   1993年12月12日通过了第一部俄联邦《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确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权力由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会议、联邦政府和联邦法院行使。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在国内外代表俄联邦的最高官员,同时又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联邦总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由俄罗斯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同一人不得连任2届以上。总统在国家杜马同意后,可任免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可以依据《宪法》和法律确定国家杜马选举,解散国家杜马,确定全民公决,签署联邦法律。一旦总统辞职、因健康原因根本不能行使权力或者被解职,他将提前停止行使权力,由政府总理临时代行总统职务。
   联邦会议,由上、下两院组成,又称俄联邦议会,是俄联邦的代表和立法机构。上院——联邦委员会,由178名代表组成,采取简单多数制选举原则,由每个联邦主体各选2名代表产生。设一名主席和三名副主席。下设联邦、联邦条约和区域事务,宪法立法和审判,预算,经济改革、所有制和财产,独联体事务,国家事务,安全和国防,社会政策和居民社会保障,农业政策委员会和科学、文化、教育等10个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总统关于战争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和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等问题。下院——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每届任期4年,其中225名按简单多数制原则由全国225个大选区各选一名产生;另225名按比例制原则由各党派团体竞选产生。设一名主席和五名副主席。下设宪法立法和司法制改革,人权,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劳动和社会保护,保健和生态保护,教育、文化和科学,妇女、家庭和儿童事务,预算,经济改革、所有制和私有化,银行、信贷和货币流通,农业,工业、建筑、运输和能源,新闻政策和通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国防,国际事务,安全,联邦事务、民族和地区政策,地方自治,独联体事务和侨胞联络地缘政治,国家杜马工作组织等23个委员会。主要权限包括通过联邦法律、批准总统提出的总理人选、可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宣布大赦、为罢免总统而对总统提出指控。但国家杜马关于提起诉讼的决定,须经议会两院每一院全体议员2/3票通过,而且须由国家杜马不少于1/3的议员提出建议。根据俄联邦《宪法》,国家杜马如果连续3次否决总统提出的联邦政府总理人选,或者在3个月内连续2次弹劾联邦政府,联邦总统有权解散国家杜马。
   联邦政府是俄联邦的执行权力机构,由总理、副总理和联邦部长组成。主要任务是制定和向国家杜马提交预算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俄联邦在文化、科教、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领域实行统一的国家政策;联邦总理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俄联邦《宪法》、联邦法律以及总统的命令确定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和组织工作。
   俄罗斯联邦司法机关要有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及联邦总检察院。司法体制由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确定。不允许设立特别法庭。法官和审判员须年满25周岁,受过高等法学教育,并在司法机关工作5年以上的俄罗斯公民方可担任。联邦委员会根据总统提名任命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审判员以及联邦总检察长。联邦法院是唯一能在俄联邦境内行使审判权的机构。
   俄联邦政党派别很多,有50多个政党和运动在俄司法部门登记注册。按思想政治方向,大体分为左、中、右三派。左派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产党人,中派包括各种社会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右派指的是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激进民主派及一部分民族主义势力。在对待现行政治态度上,支持叶利钦政权的主要是一部分中派和绝大部分右派,而处于反对派地位的几乎是所有左派、大部分中派及一部分右派。
第三节 经济概况
   俄罗斯联邦土地辽阔,自然资源+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的特点。矿物资源中煤、铁、锰、泥炭、天然气、石油、石棉、钾盐和许多有色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稀有金属、食盐、磷灰石、磷钙石和金刚石也很丰富。森林覆盖率和木材总蓄积量也位于世界前列。森林面积达7亿多公顷,占全国领土面积的2/5以上。主要树种有落叶松属、松属、红松和云杉属。土地资源也很丰富。虽然北部地区+分寒冷,可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0%,但按人均计算仍很可观。
   俄联邦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重工业相对发达,在国民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农业经营用地约2.1亿公顷,耕地面积为1.31亿公顷,其余为草地和牧场。畜牧业生产值高于种植业,约占60%。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俄罗斯的交通运输业+分发达,各类运输齐全,西伯利亚铁路是世界最长的,全长为7416公里,其中6000公里实现了电气化。公路总长约为45.87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38.62万公里。内河航道长为12.6万公里,伏尔加河及其支流卡马河,鄂毕河及其支流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均可通航。港口40个,主要有:新俄罗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纳霍德卡、摩尔曼斯克、加里宁格勒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等。俄国内航线长约60万公里,年客运量约为1470亿人公里。
   俄联邦划分了11个经济区:中央经济区、中央黑土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北方经济区、伏尔加-维亚特卡经济区、伏尔加河沿岸经济区、北高加索经济区、乌拉尔经济区、西伯利亚经济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和远东经济区。各经济区具有自己的工农业地域结构特点。一般来说,欧洲部分的各经济区工农业都比较发达,亚洲部分的各经济区不够发达,但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分丰富,工农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被割断,经济陷入困境。直到1995年,俄罗斯的经济才出现了稳定的迹象。
第四节 历史概况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居住在西起德涅斯特河和喀尔巴阡山脉,东至伏尔加河流域,南抵黑海,北达拉多加湖的广大区域里。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分化、组合成若干大部落联盟,后又发展成为一些公国。公元9世纪中叶,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俄历史上称瓦利亚基人)入侵东斯拉夫人的居住区,诺曼人在军事首领留利克的率领下,于公元862年夺取了北部的诺夫哥罗德,又于公元882年占领了基辅及其附近的诸小公国,形成了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的大公国。留利克统一各公国后,定都基辅。从此留利克王朝(882-1598年)开始了对俄国长达700多年的统治。期间,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改大公国为沙皇俄国,自称沙皇。由此开始了俄国历史上的沙皇统治时期。1598年,留利克王朝在农奴起义冲击下覆灭。1612年底,伊凡四世的后代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成为沙皇,1613年建立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1613-1917)。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举行了武装起义(即历史上有名的+月革命),推翻了旧的王朝,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到1920年的国内战争和反抗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苏维埃共和国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个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缔结联邦条约,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波兰。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线展开。
   1939年8月23日,苏联政府同德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为期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到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给德军以毁灭性打击。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给盘踞在那里的日本70万关东军以歼灭性的打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美、苏、中、英等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苏联开始了和平经济建设的新时期。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执政后,对苏联的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若干调整。同时,赫把对外战略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同美国进行谈判和争夺势力范围上。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执政后,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并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全面修正。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走上了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1982年11月12日,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84年4月,契尔年科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兼任国防会议主席,同年7月又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初,为加快经济建设作出了努力。之后,从1988年起,工作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的改革。着手调整了领导核心,建立了新的国家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1990年3月和12月先后举行两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取消了宪法规定的苏共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议会民主”,确立了总统制。在1990年3月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成立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趁戈尔巴乔夫休假不在莫斯科的机会,发布了命令,宣布终止戈尔巴乔夫行使总统权力。叶利钦则宣读《告俄罗斯人民书》,呼吁公民行动起来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他要求军队、警察和克格勃不要参与政变,还请求美国给予支持。20日,各共和国领导人以及军队都表示不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21日晚,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休假地发表声明,宣布他完全控制了局势,并将在最短时间内返回首都履行总统职务。22日戈返回莫斯科,发布命令撤销紧急状态委员会颁布的一切决定,解除该委员会所有成员的职务。“8.19”事件后,苏共被彻底瓦解,财产被查封。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8.19”事件后不久,大部分共和国宣布了独立。
   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举行了秘密会议,签署了“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彻底解体。俄联邦成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12月25日晚7时,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发表电视演说,宣读了他的辞职声明《告人民书》。
   俄联邦独立后,原有的政治体制与运作机制遭到破坏,但新的政治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执行权力机关成为国家最强有力的权力机构,而原有的经过修改和补充的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治和权力体制仍是苏维埃体制,因此出现了两个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即总统和人民代表大会。各派政治力量在俄今后发展道路、国家权力体制等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1993年初,以叶利钦为首的掌握着执行权的民主派与以哈茨布拉托夫为首的控制着议会多数的政府反对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9月21日晚,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终止俄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立法、管理和监督职能,建立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两院组成的联邦会议(议会)。叶的进攻遭到议会和反对派的回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召开紧急会议,任命鲁茨科伊行使总统权力。俄宪法法院作出了总统的行动和决定不符合俄联邦基本法的结论。总统在政府、强力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了对议会大厦——“白宫”的围困。一些支持议会、反对总统的武装分子对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发动进攻,部分军人也加入了“为鲁茨科伊而战,为最高苏维埃而战”的队伍。莫斯科陷入了极度的紧张局面。10月3日,在鲁茨科伊和哈茨布拉托夫的号召下,武装分子一度占领了市政府大楼和电视台。但这一行动并没有得到市民群众的响应。10月4日,政府军开始向“白宫”发起进攻,反对派被击败,哈茨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被捕,从而结束了长达1年多的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与最高执行权力机关之间的斗争。以总统为首的最高执行权力机关一方取得了胜利。
   12月12日进行了国家杜马选举。根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12月29日公布的选举结果,共选出444名国家杜马代表。
   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举行第二次国家杜马选举。43个竞选联盟参加了争夺450个杜马席位的角逐。选举结果,得票率超过5%最低限额的仅有4个政党,俄罗斯共产党获22.3%的选票,排在第一位。这样,以俄共为核心的左派力量在俄罗斯国家立法权力机关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次选举结果,改变了俄政治力量的对比和斗争格局,对政府改组和调整国内外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政府组成方面,“激进民主派”力量削弱;在经济政策方面,逐步放弃“休克疗法”,增加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在对外政策方面开始向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转化。
   1996年俄罗斯举行第二届总统选举。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与叶利钦的竞争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终叶利钦击败久加诺夫,蝉联第二届俄联邦总统。
第五节 军队概况
   俄罗斯的整个军事力量由武装力量、其他军队、队伍和机构组成,构成俄联邦的国防体系,接受总参谋部的统一指挥。武装力量是构成俄联邦防御基础的国家军事组织,其使命是抗击侵略和消灭侵略者,以及根据俄联邦宪法和俄联邦的国际义务遂行其他各项任务,战时它与边防军、内卫军、铁道兵部队、民防军,以及政府安全部门所属的军事组织协同遂行任务。其他军队是指联邦边防总局所属的边防军部队、内务部所属的内卫军部队、联邦铁道总局所属的铁道兵部队、政府通信和信息联邦总局所属的部队、边防部队。队伍是指俄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直属的联邦特种建设总局部队。机构是指俄联邦对外情报总局、联邦安全总局、联邦边防总局机关、政府通信和信息联邦,机构、联邦警卫机构等。
   俄罗斯武装力量由战略火箭军、陆军、防空军、空军、海军5大军种和空降兵1个独立兵种,以及武装力量后勤、国防部直属部队、军事院校和兵役机关构成。战略火箭军由军事指挥机构、导弹集团军、航天器发射与控制部队和机构、导弹-太空防御兵军团和兵团,以及试验场、军事院校、企业和机构组成,约有20万人,编为4个导弹集团军,共19个导弹师,装备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756枚。陆军由摩托化步兵、坦克兵、导弹兵与炮兵和陆军航空兵等兵种、空降部队以及专业兵(侦察、通信、无线电电子斗争、工程、三防、核技术、技术保障、汽车、后方警卫兵团的部队)和后勤部队与机构组成,总兵力约48万人,编为8个军区司令部、1个军队集群司令部、8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共12个坦克师(含3个坦克教导师)、27个摩步师(含4个摩步教导师)、4个机炮师、4个炮兵师、4个重炮旅、47个炮兵旅(团)、6个空降突击旅、2个独立坦克旅、17个独立摩步旅、8个特种作战旅、23个战役战术火箭旅、19个反坦克旅(团)、28个防空旅(团)、20个作战直升机团、8个运输直升机团、6个训练直升机团,以及数个武器储存基地;装备主战坦克1.55万辆(另有1.1万辆坦克储存在乌拉尔以东地区)、装甲侦察车2000辆、装甲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约2.63万辆、各型火炮约1.57万门(另有1.3万门封存在乌拉尔以东地区)、战役战术导弹200枚和“飞毛腿”导弹116枚、各式防空导弹约2300枚、战斗和运输直升机2565架。防空军由军事指挥机构、防空导弹兵、防空航空兵和无线电技术兵等兵种,专业兵(无线电侦察、工程、三防、通信、无线电电子斗争、核技术保障、测绘、机场工程等)兵团和部队,以及后勤、军事院校、科研组织组成,总兵力约为17万人;装备有作战飞机800架、教练机365架、A-50早期预警机2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2150部、雷达2600部;另封存有飞机300架;共有1个防空区、2个独立防空集团军、4个独立防空军军。空军由军事指挥机构、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兵等兵种,专业兵(无线电电子斗争、三防、通信和无线电技术保障、浮空、搜索-救援、技术保障、气象等)部队和分队,后勤部队和机关,以及其他部队、机关、企业和组织组成。航空兵军团、兵团、部队和机构编入远程航空兵、前线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兵。远程航空兵是空军突击威力的基础,它装有配备导弹的飞机和远程轰炸机,可在各种战区的军事地理区域对敌最重要的地面(海上)目标实施突击。前线航空兵装备的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侦察机、运输机和专用飞机,能够成功地与敌导弹核兵器、航空兵及其预备队作斗争,对陆军进行航空兵支援,掩护其免遭敌空中突击,进行空中侦察,进行无线电电子斗争,以及遂行其他任务。军事运输航空兵装备有现代大载重量运输机,用于投送战略和战役空降兵,空运军队、技术装备和物资。俄空军实有兵力17.2万人,共装备有各型飞机3600余架,直升机8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约1300余架,另有封存各种作战飞机1000余架。海军由战略核兵力和一般任务兵力组成。它包括军事指挥机构和作为海军兵种和海军水下兵力、海军水面兵力、舰队空军和海岸兵(海军陆战队、海岸导弹兵与炮兵、岸防兵)以及海军防空兵力、专业兵(侦察、海上工程、三防、无线电技术、无线电电子斗争、核技术、导弹枪炮和反潜装备、船舰修理、技术保障、水文地理)兵团和部队、后勤。海军实有兵力22.7万人,共装备有各型舰船1500余艘,其中战略核潜艇29艘、战术潜艇87艘、航空母舰1艘、导弹巡洋舰22艘、导弹驱逐舰19艘、导弹护卫舰120艘、两栖运输舰55艘,装备作战飞机330架、战斗直升机约400架。空降兵由指挥机构、空降兵团和部队、军事院校与训练设施,以及后勤部队和机关组成,实有兵力4.6万人,编为6个空降师(含1个空降教导师)、1个独立旅、1所指挥学校和1个训练中心。武装力量后勤包括各种物资储备基地和仓库,汽车兵、道路兵、管线兵等专业兵,辅助船队,机场工程、航空技术保障、修理、卫生、兽医等机关、部队、分队,以及工程兵、化学兵、通信兵、防空兵和警卫部队与分队。
   军队编制形式:战略火箭军、陆军及海军海岸航空兵,分别为班(乘员组、炮手班)、排、连、炮兵连、大队、营、炮兵营、团、旅、师、军、集团军和方面军;空军、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分别为航空兵中队、大队、团、师、防空军军、独立防空军、空军和防空军集团和防空军独立集团军;海军,分别为舰艇、舰艇大队、支队、总队、分舰队、区舰队和舰队。在上述编制形式中,方面军、舰队、集团军、分舰队、军和区舰队属于战役编制结构。师、旅、团、营、炮兵营、连、炮兵连、大队、排、中队和班(乘员组、炮班)属于战术级的编制结构。
   根据编成和遂行的任务,各种编制形式又分为军团、兵团、部队和分队。军团按编成和遂行的任务分为战略军团、战役-战略军团、战役军团和战役-战术军团。兵团分为固定编制和非固定编制的兵团,包括师和旅。部队包括团,一、二、三级舰艇,未编入团的独立营(独立炮兵营和独立航空兵大队),以及未编入营和团的独立连。分队包括营、炮兵营、航空兵大队、连、炮兵连、中队舰艇的战斗部门、排、班、炮班和乘员组。
   在编制上,战略火箭军由导弹集团军、导弹-太空防御兵和军事航天力量编成。导弹集团军由导弹师、导弹团等编成;导弹-太空防御兵由预警系统和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集团军、对导弹防御系统集团军编成;军事航天力量由航天发射场和航天器实验与控制中心编成。陆军编有8个军区(列宁格勒、莫斯科、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和远东军区),在编制上编为军区(战时将在军区的基础上组建方面军)、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军、摩步师、坦克师、机炮师、旅、独立部队、军事机构、企业和组织。空军在编制上,远程航空兵包括航空兵师、航空兵团、独立航空兵团和独立航空兵大队。前线航空兵包括空军集团军、独立航空兵团、大队及其他兵团、部队和机关。军事运输航空兵包括军事运输航空兵师、独立军事运输航空兵团、大队及其他兵团、部队和机关。海军在编制上编为舰队(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里海1个独立区舰队)、区舰队、舰队空军、分舰队、海军基地、独立兵团、部队和机关。空降兵编有空降师和空降旅。
第二章 俄军事战略、作战基本思想与原则
第一节 俄军事战略

第二节 俄军作战基本思想

第三节 俄军作战基本原则


   俄罗斯军队现行军事战略、作战思想与原则是在原苏军后期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冷战结束后安全环境和军队任务的变化而形成的。冷战结束后,面对世界战略格局和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俄军认为,今后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俄罗斯面临的直接军事威胁已大大减轻,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战争的动因也变得更加复杂,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核战争。这无疑对俄军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作战原则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一节 俄军事战略
   国家安全构想是俄联邦正式采用的关于运用现有资源和潜力,抵御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生态、信息等领域的内外威胁,保障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观点的总和。它是一种官方正式文件,是俄联邦解决所有安全问题的最高纲领和基本依据。在国家安全构想中军事安全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军事学说是解决军事安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纲领。军事学说是国家(国家集团)在某一时期内对于为达成政治目的而使用暴力手段、军事任务的性质及其解决方法、军事建设的基本方向等问题所持的官方观点体系。它包括政治、军事、军事技术、军事经济四个方面。它与军事战略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军事学说为军事战略指出基本方向和原则,军事战略则要通过自身的功能贯彻军事学说的各项要求。
   军事战略是军事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最高领域,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并进行战略性战役和整个战争的理论与实践。俄联邦军事战略是从沙皇俄国军事战略、苏联军事战略发展而来的,有许多惊人相似的特点:俄罗斯是传统的军事大国,崇尚武力,扩军备,主要依仗军事实力谋求发展是俄国军事战略几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特征;强调战略进攻及军事行动的进攻性和突然性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是俄罗斯军事战略显著的特征;在把战略重点指向欧洲的同时,始终重视东部和南部方向,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贯方针;重视联盟战略,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带,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在进攻作战中达成突然性,巧妙实施军队的战略机动,以及建立强大的战略预备队等,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俄国是陆地性军事大国,俄军十分擅长实施大规模地面作战,但空海军作战理论与实践相对较弱;优先发展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兵力兵器,同时兼顾各军兵种的协调发展,也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条重要原则;俄罗斯军事战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面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权宜性和多变性。
   俄军现行军事战略是在苏联解体后,出于内外需要,进行重大调整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
   一、在战争准备上,认为当前对俄国家安全韵主要外部威胁来自北约,有可能因此而引发大规模冲突,应突出核武器的遏制作用,重点应付周边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后,俄一度认为最危险的是由于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偏执性而发生的武装冲突,自1995年以来北约不断东扩,且势已不可逆转。随着北约东扩的步伐加快,俄将北约视为主要外部威胁,军方普遍认为,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在俄国内外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着军事威胁可能随时升级,故俄军必须有所准备。俄军事战略认为,当前在俄周边地区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中由于民族主义的宗教偏执造成的武装冲突特别危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有可能发展为大规模战争,因此,俄军已把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作为战备工作的重点。俄军突出了核武器的遏制作用,新军事学说规定,俄首先把核武器视为遏制侵略的政治手段,而不是把它首先作为实施军事行动的手段,主要目的是防止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扩大为大规模战争。核武器是俄支撑大国地位,与美保持低水平战略平衡,确保其国家利益的国际地位的唯一有效的战略遏制武器,也是俄向邻国施压和恐吓的有效手段。
   二、在作战样式上,放弃了过分强调防御的作战方针,强调在高技术条件下应攻防结合,机动作战
   俄军认为,历史证明消极防御、丧失战略主动权从来没有达成过胜利,必须放弃单纯防御、把某种作战方法绝对化的做法,既要准备实施防御行动,又准备实施进攻行动,强调攻防结合时,更加侧重强调传统进攻作战中的积极性和坚决性。不再承诺不首先作用军事力量,强调并保持战争的主动权,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初期仍有决定性意义,先敌行动和先发制人的一方将以其突然性而掌握主动权,认为突然性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可使战斗效能提高2-2.5倍,放未来作战样式特别强调了速战速决。  •
   三、在军队建设上,强调走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道路,重视机动部队建设
   俄罗斯学术界普遍认为,从未来的安全环境看,不需要太大规模的军队,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建军标准,军队员额不超过国民总人数1%,走小而精的质量建军之路,最终目标是将军队人数减至100万人。俄军特别重视快速反应部队建设,提出军队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机动力量,以实施机动作战。重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重点加强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系统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四、在战略部署上,确立了按区域重点配置和全方位机动设防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战略布势,逐步完善防御部署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大规模撤军,俄罗斯失去了近千公里的战略屏障和防御纵深,地缘环境日趋恶化。俄放弃沿边界全面布防的作法,实行前轻后重,机动设防,确立了按区域重点配置和实施全方位机动防御相结合的原则,军队部署分三种方式:一是在重点地区和主要方向部署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其任务是“能有效地反击任何侵略”,并负责对核工业、基础工业和军事指挥机关等要地的防护;二是在国内的纵深地区部署强大的快速反应部队,随时向发生危机的地区实施机动作战;三是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预备队,并建立完善的扩充机制,以便在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时能够迅速组建和部署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五、在军队职能上,恢复了军队对内遂行任务的职能,允许在国内使用正规武装力量
   俄曾一度取消了军队对内遂行任务的基本职能,而新的军事学说规定,在俄罗斯国家及人民的整体利益受到威胁时,武装力量可以向内务机关和内卫军提供支持和帮助,直至动用武装力量消除内部军事威胁。俄军事理论界认为,俄军的对内职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付俄联邦内部的武装冲突,包括某些自治体以武装手段谋求独立的极端行动;各种民族集团、犯罪团伙和黑社会挑起的较大范围的暴力行为;二是对付因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动乱或骚动。但是,武装力量在履行对内职能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行事。
   六、在军队使用上,重新授予俄军对外干涉权,强调要积极参与维持和平行动
   原苏军在境外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几乎遍布世界各战略要地,苏解体以后,俄失去了昔日大片的缓冲地带和战略屏障,而西方国家不断向东推进,积极插手原苏联地区的事物。为改善安全环境,俄一方面把原苏联的疆界视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加强了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排斥其他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干涉,以保持有利的战略遏制态势;另一方面则积极谋求在独联体国家的驻扎权和管辖权。俄军事战略把保卫独联体的外部边界,防止独联体内部的武装冲突,以及维护俄罗斯本身的安全与稳定视作俄军的重要任务。强调俄罗斯不仅可以根据条约在境外驻军,而且可以“按照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条令,根据双边或多边条约采取行动”。在处理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时,俄明显地开始运用军事手段,加强在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存在,联得独联体国家军事设施、预警设施、电子情报系统、通信设施和基地的使用权,计划最终在独联体国家建立30个军事基地。
   七、在国防工业上,适当放慢转产步伐,强调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的潜力
   俄联邦独立初,俄对国防工业实行了“瓦解式”的军转民政策,俄国防工业陷入前所未有困境。一份军方的专题报告称,俄现有2000家军工企业开工率仅为20%,约30%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俄军高级将领甚是担忧并大声疾呼,要求不要草率地销毁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把军工企业转为民产等,应考虑如何保持国防工业现有科技潜力。绝对不能减少武器装备的研究和发展经费,否则,武装力量的质量就很难提高。在军队的压力下,俄政府决定适当地增加国防预算,放慢军转民的速度,增加对军工企业的投资,坚持有选择地研制和发展若干高技术尖端项目,确保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并专门成立了“国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进出口公司”以加强对武器出口的统一领导,扩大出口,军火交易已成为俄军获取硬通货、“以军养军”的重要来源和手段。
   俄联邦军事战略强调攻防兼备,机动作战,更加重视维护国家利益和遵循战争规律;以确保传统势力范围和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为战略重心;体现着俄当局恢复大国地位的强烈愿望,具有明显的大俄罗斯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
第二节 俄军作战基本思想
   一、以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为重点,以应付大规模军事冲突为根本出发点
   随着冷战的结束,俄军认为,世界核战争和常规战争的可能性明显地降低了。但是,涉及到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经济、领土、民族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已成为对俄罗斯的现实威胁。面俄罗斯很可能被逐渐地拖入发生在邻国或邻近地区的局部冲突中。因此,当前战备的重点要转到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上来。俄军对形势的发展前景所进行的客观分析认为,爆发一场针对俄罗斯的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很可能是由局部冲突升级而来,也可能是俄罗斯援助了某个缔结了同盟条约的国家而引发。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欧洲的军事力量平衡已被打破,俄罗斯在常规军备上处于劣势,而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则在欧洲保持着巨大的军事实力,拥有强大的进攻能力。目前北约联合武装部队的作战能力高于俄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军认为如果仅从爆发局部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军队建设和战争准备,是不正确的,是目光短浅的。因此,俄军认为,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准备,既要考虑到能应付局部军事冲突,又要考虑到应付大规模军事冲突,而且,应当以应付大规模军事冲突为根本出发点。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俄军强调在作战理论上重点研究军队战略使用的三种样式:一是战略展开,包括应付局部战争的局部战略展开和抗击大规模入侵的全面战略展开;二是军队在局部战争和冲突中的使用,包括机动力量和掩护军队与空军和海军协同在陆上战略地域实施的战役和战斗,抗击敌空袭的战役和战斗,空中战役,海上战役和战斗;三是军队在大规模武装冲突中的使用,包括抗击敌战略空袭的战略性战役、战略核力量战役、战略性空中战役、大陆战区战略性战役和大洋战区战略性战役。
   二、强调实施灵活机动、攻防兼备的积极防御
   俄军组建后,根据新的安全环境,摒弃了前苏联时期片面强调进攻或防御的做法,提出了“攻防兼备”的积极防御方针,并强调其内涵的着重体现在:一是强调防御的主动性、积极性。俄军认为,把纯防御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会在战争中丧失主动,因此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总体上实施防御的情况下,在具体行动上要强调进攻。在发现敌确已做好入侵准备时,可先敌发起进攻,以打乱敌入侵部署。二是把“全方位机动防御”视为防御构想的核心内容。俄军认为,俄面临的安全环境表明,在理阶段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哪个具体国家,而是来自难以预测、不明确和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俄已无必要在各个方向上建立突击集团和沿外部边界实施全线防御,应以全方位防御和机动防御相结合,达成防御目的。三是防御目的更加坚决、明确。俄军认为,为“保障俄罗斯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受侵犯”,应尽量“不让战事转移到俄罗斯本土上”,并在交战中“给敌人造成难以恢复的重创”。为此,在实施防御作战时,不仅限于将敌驱逐出境,而且可越过国境推进至敌纵深地区进行打击。
   强调防御的灵活性。俄军积极防御的推进方针有两点:一是防御样式灵活。俄军强调,防御作战中,不把防御和进攻绝对化,在坚持防御的同时要使用各种进攻手段。二是防御地域灵活。针对军事威胁的不确定性,俄军主张以空间换取时间,在若干地域(方向)实施一系列非线式机动防御作战,以确保在任何方向中都能及时加强力量,打击侵略者。三是防御部署灵活。为达成快速部署,俄将由灵活部署来取代以往要各个战略方向中建立突击集团的做法。
   在结构上注重部队的精干化。一是重组军种结构。前不久,俄当局做出决定,2000年前将现有5个军种合并为4个军种,2000年后再由4个军种合并为3个军种。二是精简指挥机构。根据部队结构的变化,拟用地区性司令部取代现行的军区体制,以利于军队在更广泛的区域实施机动防御作战。三是加强机动力量建设。目前,俄军在黑海沿岸和伏尔加流域各部署了1个空降师;在濒海战略要地配置了攻防兼备、快速机动的海上力量,把海军陆战队及大型两栖运载工具视为发展重点,以适应未来海上局部战争的需要。
   三、强调防空战役与空中战役相结合,夺取战争初期制空权
   俄军认为,在未来大规模冲突的初期,入侵之敌很可能从空中进攻战役开始其军事行动,而且空中进攻战役很可能发展为空中战局。北约国家的作战理论和海湾战争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北约国家拥有2万件空袭兵器,在俄罗斯边境附近建有完备的基地体系,而由于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失去了纵深1000多公里的前沿地带,早期防空和反导系统的全都基础设施留在了国外。在防空问题上,俄罗斯处于劣势。加之俄罗斯放弃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在战争初期,俄军不仅没有主动权,也没有制空权。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俄军要求首先实施防空战役,破坏敌人的空中进攻,为夺取制空权创造条件,尔后,实施旨在粉碎(摧毁)敌航空兵集团和防空集团的空中战役,夺取制空权。俄军认为,把防空战役与空中战役结合起来实施,才能把握制空的主动权。
   四、强调实施多地带的顽强防御
   俄国防政策是;不打算同任何国际力量中心对抗,也不首先对任何国家采取军事行动。这样,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实际上是让给了敌人。一旦遭到入侵,俄军将不得不在被动条件下应战。俄军认为,北约军队在整体上处于优势。俄军判断,在主要进攻方向上,北约军队将建立4-6倍的兵力兵器优势。面对优势的敌人,俄军认为,必须通过顽强的防御行动才能制止其进攻,从而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为了达到防御的目的,俄军在继承原苏军基本做法的同时,又突出强调阵地防御与机动防御相结合,以阵地防御为主;阵地行动与机动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阵地的优势;建立多地带的防御,战术地幅恢复建立两道防御地带;战术防御中恢复堑壕和交通壕体系,某些部位恢复反坦克支撑点;对防御指标的规定更加符合实际,防御正面和纵深趋于缩小;注重使用奔袭(支队)、反空降兵和空降兵等等。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俄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五、适时转入坚决的反攻
   俄军认为,仅靠防御是不能达成战争目的的,必须实施进攻。反攻是战争初期进攻行动的基本类型。俄军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反攻必须同防御密切衔接,在防御过程中做好反攻的准备;隐蔽变更部署,建立反攻集团;由防御突然转入反攻;反攻一开始就对敌实施强大的突击,在敌战役布势全纵深对敌实施火力毁伤;广泛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广泛使用空降兵、奔袭支队(群)和脱离主力行动的集团等力量。在任何情况下,进攻均应以高速度、昼夜连续实施,同时迅速向敌纵深转移力量,对敌广泛实施包围和迂回,从正面、翼侧、后方和空中同时对敌实施突击,分割并歼灭敌人。
   六、重视夺取火力优势
   俄军极为重视火力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火力已成为战役战斗的主要要素之一。为了同占优势的敌人争夺火力优势,俄军强调战争头几个小时和头几天,在抗击敌高精度武器的首次和后续密集突击的过程中,无论如何要把航空兵保存下来。在随后争夺火力主动权的斗争中,俄军要求提高查明目标的程度(目前不超过40%);提高制定火力毁伤计划的效率,给各级规定责任区;增大航空兵在火力毁伤中的比重(目前,航空兵承担了战术纵深全部火力毁伤任务的30%,火炮射程之外火力毁伤任务的90%);昼夜不停地搜寻并摧毁敌接收和处理情报有关的目标,如指挥所、指挥中心、侦察系统和防空系统、干扰飞机等,进行情报火力战;火力与电子战相结合,动用尽可能多的电子斗争兵力兵器对抗敌侦察和指挥系统,实施电子火力战;采用突击火力战役,高精度弹药的密集、集中和单个突击火力等毁伤的新样式。对敌实施多层、多维、多方位的火力打击,达成作战目的。
   七、强调高精度武器的使用与反使用
   俄军认为,未来战争必将是高精度和高技术的战争,高精度武器将取代核武器,成为战争的主要突击力量。只有大力发展和广泛使用高精武器才能主宰未来战场。高精度武器的运载工具有空、海、陆基兵器。目前,俄军重点给空军装备高精度自导(制导)武器。在陆军,则在方面军和集团军建立侦察-突击和侦察-射击综合系统。俄军强调高精度武器要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
   与高精度武器的使用相比,对高精度武器的防护更是俄军的重点。鉴于高精度武器的高效能和西方国家军队具有的高技术优势,俄军要求实施有效的侦察,使用远战兵器、无线电电子压制器材和渗入敌纵深的机动部队摧毁或干扰敌高精度武器;采取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伪装、疏开配置等综合防护措施;组织有效地对空防御。俄军认为,以第二代陆军防空火箭为基础建立的防空集团能够摧毁在巡逻空域的电子战飞机和位于弹道降弧上的战役战术火箭以及低、中、高空的高精度武器运载工具(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等高精度武器。
第三节 俄军作战基本原则
   一、军队经常的战斗准备
   俄军认为,现代条件下,战斗准备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应当时刻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上。时间因素在战斗准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时间的损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它可以导致人员的伤亡和主动权的丧失。如今,采取措施使部队和分队转入更高战斗准备的时间不是以星期、昼夜来计算,而是以小时和分钟来计算的。军队高度的战斗准备状态是通过全体人员日复一日地紧张地工作而逐步和悄悄地形成的。完善战斗准备必须面向未来,进行深远的预测,坚决抛弃一切陈旧的东西,大胆探索和釆用一切新的和进步的东西。战斗准备最重要的内容是:了解当前任务,平时就预先采取遂行任务的准备措施;准确地进行战斗值班;高度的战斗素养;使武器保持立即使用的准备状态,使物质器材保持必要数量的储备;随时准备抗击敌突然袭击,使军队有组织地进入高等级战斗准备;全体人员保持警惕性。
   灵活的军队指挥体制是战斗准备的重要组成成都分。在战争爆发和战争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利用部队和分队的战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队和分队指挥的灵活性。因此,无论在乎时还是战时,都要求指挥机构的战斗准备程度要高于所属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
   二、作战的坚决性、积极性和不间断性
   俄军强调,在任何情况下,指挥员、司令部和全体人员应行动大胆、勇敢和充满活力,夺取并保持主动权,竭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破坏敌之计划,将敌置于不利的境地,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己方军队优势,在最重要方向上大胆集中主要力量并坚决完成所赋予的战斗任务,为争夺火力优势和制空权而进行积极的斗争。
   在确定坚决的作战目的和达成目的的有效的方法时,应具体体现坚决性和积极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条件和部(分)队的战斗能力(突击威力和火力威力)、机动能力和人员的精神战斗素质,以便达到先敌实施突击并最迅速地粉碎之,使敌丧失选择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法、行动方向、行动类型以及行动时间与地点的能力。
   为了在防御中充分体现坚决性和积极性原则,必须:不断完善防御准备与实施的方法,以便利用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样式的优长;在敌集中、开进与展开中对敌实施纵深火力毁伤。为了遮断战场,割裂敌预备队,破坏其机动,封锁交通线,在防御的远接近地进行火力拦阻十分重要。为破坏敌之进攻,应利用按上级首长计划实施的火力反准备的效果,竭力使防御军队积极行动,在情况有利时向敌后方派出空降兵和侦察破坏群,以便组织对敌后方进行大胆的奔袭,以部分兵力前出至前沿前实施突然的突击。防御军队的战斗积极性应在扼守前沿时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为防御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此。
   在进攻战斗和遭遇战斗中善于体现坚决性和积极性的要求,这意味着:应改进夺取和保持行动主动权的形式和方法,寻求利用时间和突然性因素的新途径、敌预料不到的战斗准备和转入进攻的战术新方法,以及提高“装甲”冲击坚决性的新方法。
   该原则的内容是:力求全歼敌人,对敌实施强大的突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破坏敌计划,给敌制造不利条件,坚定、顽强、不分昼夜和在任何天候条件下勇猛和坚决地行动。
   三、各兵种和专业兵部队协调一致地使用并使其相互间保持不间断的协同
   协同原则是合同战斗的主要原则之一。在现代作战中,不进行准确的、不间断的协同就无法夺取胜利。协同是军队为达成作战目的而按目标、任务、地点以及遂行任务的时间和方法而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协同的组织与实施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所进行的复杂和多方面的创造性工作过程。它要求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能够深远地预见事态的发展,善于在各种情况下有效地发挥各兵种和专业兵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密切协调彼此间的行动,以一个兵种和专业兵的强点和优势来弥补另一个兵种和专业兵的弱点和劣势,以便以协调一致的力量顺利地完成作战任务。
   指挥员的决心是协同的基础,但协同决不是决心的模拟,丽是对决心的发展和补充。如果说决心主要是确定战斗目的和达成该目的的方法的话,那么组织协同最主要的是根据可能变化的情况,己方军队和敌军的各种行动方案和出现的严峻态势而确定完成所赋予任务的具体途径。
   四、行动的突然性和军事计谋(欺骗)的运用
   达成突然性和施展军事计谋在各种战争中始终是指挥员、司令部和军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然性可得以使最小的兵力兵器消耗取得最大的战果。
   防御作战中的突然性原则的具体实现要求各级指挥员和司令部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由于各种侦察器材效能的提高,防御者达成隐蔽性突然的难度大大增加,使防御中暴露的堑壕、掩体、交通壕、发射阵地在航空照片上显得一清二楚,隐蔽防御配系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敌人是极不容易查明防御者企图的,防御者有能力达成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时代要求欺骗敌人的思想成为任何战术决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达成防御的目的,保障防御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欺骗敌人的计划是最富创造性的一种文书。在图表上或用文字拟制欺骗计划,司令部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设置假工事(假阵地、假集中地域、假指挥所)、进行佯动性的变更部署是使敌难以查明防御真实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代条件下,应广泛使用制式模拟器材(包括安装有能模拟声、光、雷达、热和其他暴露特征以及指挥器材的主要技术兵器的可装卸模型)进行欺骗。使制式模拟器材具备灵活、独立和多次使用等功能以及迅速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这一点非常重要。
   突然性是攻方的一张“王牌”。现代条件下,不仅军团司令而且战术级指挥员也能选择各种粉碎敌人的方法来达成突然性。其中包括,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实施突击,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以战术空降兵的兵力从敌后发起冲击,而在遭遇战斗则可从各个方向同时或先后对敌实施冲击。演习经验表明,综合使用各种伪装手段时敌侦察效果大约降低25-35%,而设置的热幅射源和热模拟器以及在装甲目标上安装能消除发动机热幅射的遮热板,使用隔热材料则可使敌发现概率降低80%。实施佯动、设置假目标和利用模拟器对欺骗敌人和达成突然性有很好的效果,可使侦察效果降低20-30%,而进行无线电电台干扰则可降低25-30%。
   在防御、进攻和遭遇战斗中达成突然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战斗企图的独特性、战术队形的非公式化配置,灵活集中力量、大胆(有时是冒险的)机动、密切协同,采取一系列战斗实施的突然手段和方法是达成突然性的基础。欺骗行动贯穿于整个作战过程中,伪装和欺骗措施具有高度的积极性、目的坚决性、多样性、战术目的合理性、不间断性和逼真性。
   五、在主要方向和关键时刻坚决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是最重要的作战原则之一,善于动用它就能战胜数量优势之敌。集中兵力主要不是数量上的集中,而是质量上的集中廖集中兵力的方法不仅在地面,而且在空中和太空等各个范围内达成对敌决定性的优势。同时从正面、后方和翼侧对敌实施突击,不断使敌处于紧张的战斗状态之中,各个粉碎敌人。军队的火力和突击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了集中兵力的物质基础。其中火力因素在战斗中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新型高精度武器与上一代相比,射程提高数倍,威力增大几十倍,精度提高上百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命中目标的平均百分比为:大口径火炮——2.7%;鱼雷——约11%,航空炸弹——约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上述各种武器的命中百分比相应增至3.6%、15%和17%。现代条件下许多武器系统的命中率接近100%。由于精度的提高,弹药消耗就减少,如使用子母弹可减少67-75%的弹药。高精度武器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在任何时间、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和在敌进行猛烈抵抗的情况下直接摧毁目标,并且一件火器可消灭数个目标。因此,需要集中的不是火器本身,而是其火力。集中军队各种力量采取静态集中和动态集中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应将顽强扼守咽喉要地与灵活的火力机动和预备队在正面和纵深的高度机动相结合。
   六、军队机动、突击机动和火力机动
   机动的目的是夺取并保持主动权,破坏敌企图,在情况变化时顺利实施作战。任何不进行机动的作战都是不可想象的。任何规模的作战行动通常都是以机动触发和以机动结束。经验表明,当机动完全符合作战企图,实施隐蔽、突然,能得到组织严密的火力保障以及参与机动的兵力兵器能在机动时保持灵活和稳定的同时,机动才能达到目的。
   在防御作战中进行的各种机动中,火力机动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防御积极性的程度首先是由其火力突击机动的能力所决定的。火力机动的目的已经扩大,它可遂行许多任务,首先是与最危险的集团作斗争时集中火力,在作战过程中向新发现的目标(设施)依次转移火力。火力机动在摧毁敌核袭击兵器及其他高精度武器系统、指挥所、防空兵器、侦察器材、无线电电子器材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进攻作战和遭遇战中实施机动的目的是:部队坚决地利用对敌火力(核)毁伤效果,迅速渗入敌配置纵深;迅猛地对敌支撑点和抵抗枢纽实施包围和迂回;对敌后方进行奔袭行动;从空中包围敌人,向新的方向转移作战力量;不停顿地通过(迂回)辐射(化学)污染区、破坏区、堵塞区和泛滥区;从敌可能的突击下撤出部(分)队,以及集中火力并从一些目标向另外一些目标转移火力。
   七、及时恢复部队战斗力
   现代条件下,恢复战斗力是指采取综合措施补充军队由于遭敌(核)火力突击而遭受的损失使全体人员、武器、技术兵器和整个军队处在一种能够保障遂行作战任务的状态中。
   现代条件下,瞬间摧毁部(分)队战斗队形某个部分,破坏战斗、技术和后勤保障以及指挥和通信配系越来越突出;如果使用核武器,可造成大范围的辐射和化学污染区、破坏区、堵塞区、泛滥区和火灾区。显然,造成了恢复部(分)队战斗力措施的复杂化。要求指挥员和司令部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出现危急情况,防止大规模的损失,及时采取人员防止敌核武器和高精度武器毁伤的措施,在敌使用这类武器的情况下,必须保持指挥的稳定性,及时消除敌(核)火力突击后果,恢复部(分)破坏的战斗力。
   保持和恢复部(分)队战斗力的措施分为战术措施和专门措施。战术措施包括;预测敌使用核武器和高精度武器的可能性质及其突击的可能结果;及时向军队通报敌使用核武器和高精度武器的危险以及部(分)队免遭敌突击的措施;对部(分)队的战斗队形进行合理疏散并对其进行周密伪装;定时变换指挥所、预备队、发射阵地和后勤部(分)队的配置地域;选择最合理的战术手段克服辐射和化学污染区、破坏区和障碍区;迅速恢复被破坏的作战指挥,加强或替换丧失战斗力的部(分)队;必要时组建混成部队,对其进行人员和技术装备的补充以及对其进行战斗协调。
   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专门措施包括:对毁伤地域进行辐射和化学侦察;对军队占领的地域进行工程构筑,构筑和修复机动道路;利用个人防护器材以及技术兵器、运输车辆和地形的防护性能;向部(分)队提供防护器材;检查人员、武器装备、物质器材和水源的放射性沾染情况;采取卫生保健和预防措施;开展救护工作和采取医疗后送措施;对部(分)队进行洗消。
   八、进行全面战斗保障
   全面战斗保障包括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三种主要类型,每个保障类型又包括许多种保障。分队的战斗保障有侦察、警戒、对大规模毁伤武器的防护、无线电电子战、战术伪装、工程保障、化学保障。兵团和部队的技术保障分为炮兵技术保障、坦克技术保障、汽车技术保障、工程技术保障、化学技术保障、通信配系器材保障和后勤保障。各种保障的综合措施都包括在后勤保障中。后勤保障包括物质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兽医保障、生活服务保障、营房保障和财务保障。
   全面保障如此庞大复杂系统的形成是由现代合同战斗的性质及其规模大、坚决性强、紧张激烈及参战的武器和技术兵器种类多等因素决定的。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各种保障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例如,对大规模毁伤武器的防护伪装不仅由战斗部(分)队实施,而且也有各兵种和专业部(分)队以及后勤部门参加。技术保障与后勤保障联系最为密切。
   各种保障呈现向整体保障和统一的综合保障系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侦察、无线电电子战、防护和工程保障尤其如此。这类战斗保障类型互为补充和互相提高保障效果,其目的是及时查明敌集团及其行动性质,保障先敌实施突击,破坏敌机动,以及提高己方军队的生存力。对各类保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明确的目的性、符合战斗企图、及时性、不间断性、积极性、隐蔽性、完整性、灵敏性和综合性。
   九、充分利用精神——心理因素完成战斗任务
   心理状况已成为影响战斗行动准备和实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战斗中,双方心理对抗的主要特点是,心理对抗的实施是不停顿的,没有明显的时间划分,对抗特别紧张激烈。这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军队装备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大、反应快、射程远、突击精度高的武器,对军队构成了“总体”威胁,从而造成了人员心理紧张程度的不断加剧。战斗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人的精力和体力状况,以及在最复杂的战斗情况下能否表现出英勇顽强、坚定和自我的牺牲精神。坚韧不拨的精神和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是军人精神心理素养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在战斗中惊慌失措,犹豫不决,恐惧战胜责任感,则掌握武器再熟练,再善于使用武器,再了解战术手段也无济于事。
   战斗中控制人的行为的艺术是最困难的艺术。为便于对战士进行控制,必须很好地了解其心理,善于发现每个人的特点,寻找通向士兵智慧和心灵的途径,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战斗素养,以使他们认识到,爱国主义、军人职责对其来说高于一切(包括死亡)。
   全面考虑和利用精神——心理因素去完成战斗任务。向部(分)队下达合理和力所能及的任务,并动员全体人员去完成。充分利用军人的精神潜力、主动性、灵活性和坚决性,鼓励其英勇、大胆和独立的行动。爱护人员,尽量减轻其精神和体力重负,关心其需求、健康、伙食和休息。关心、鼓励、鼓动性的语言、个人的模范作用可能加倍增加军人的精神力量。
   十、坚定而不间断的军队指挥
   为了保障在复杂条件和严峻情况下对军队进行坚定的和不间断的战斗指挥,应在指挥方面夺取对敌的优势,不断改善指挥的技术基础,使各级都使用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必须做到:随时了解情况;指挥员及时定下决心并坚决贯彻执行,指挥员应对其决心承担个人责任,正确使用所属部(分)队并完成所受领的任务;精确组织指挥所的工作并保障其生存力;与军队保持稳定的通信。
第三章 俄陆军作战
第一节 战役

第二节 战斗


第一节 战役
   一、进攻战役
  (一)进攻战役的性质与内容
   俄军进攻战役是其方面军、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在其他军种的军团、兵团和部队协同下,按统一企图和计划进行的在目的、任务、地点与时间上协调一致的一系列进攻交战、战斗、突击和机动的总合。
   方面军进攻战役包括:第一梯队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进攻战役;第二梯队集团军进攻战役;方面军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火箭兵和炮兵、防空兵、各专业兵团及方面军诸预备队的作战行动。
   集团军进攻战役包括:第一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的进攻行动;第二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火箭兵和炮兵、配属和支援的航空兵、防空兵、集团军属各专业兵、集团军诸预备队的战斗行动。
  (二)进攻战役的目的与任务
   战役目的是在战役中应达到的最终结果。它取决于上级的战役企图、双方的编成、军团在上级战役布势中的地位和作用、战役战术情况和作战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等。
   方面军进攻战役的目的是,消灭敌火箭核武器和航空兵,粉碎当面敌军集团,破坏敌军动员,占领重要地域,迫使敌同盟的部分国家退出战争。
   集团军首次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粉碎当面敌军集团及其预备队,攻占具有战役意义的地域、地区和目标。集团军后续进攻战役的目的是,与集团军其他兵力兵器协同,歼灭敌深远战役预备队,攻占方面军尔后任务纵深内的地域,或完成某些其它战役任务,以保障方面军达成进攻战役的目的。
   战役任务是根据战役目的、战役企图和当时情况面确定的,通常分为当前任务和尔后任务。
   方面军进攻战役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粉碎当面敌军防御集团,破坏敌战役预备队的组建、展开,并将其逐次粉碎;攻占敌领土上的重要地域和目标,夺取有利于实施后续战役准备的地区。
   其当前任务是消灭敌火箭核武器,粉碎当面敌战役集团,攻占能破坏敌战略防御稳定性并为尔后发展进攻创造有利条件的地区(地域)。
   其尔后任务是消灭新发现的敌火箭核武器,粉碎敌浅近战略预备队,攻占能达成战役目的的目标和地域。
   集团军首次进攻战役的当前任务是粉碎当面之敌战役集团和战役战术集团的第一梯队,攻占能破坏敌战役防御稳定性、并为尔后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的地区和地域。其尔后任务是粉碎敌第二梯队和战役预备队,并攻占能达成集团军战役目的的地域和地区。
   集团军后续进攻战役的任务是,突破敌仓卒占领的防御,实施追击,抗击敌反突击,合围并歼灭敌军集团。
  (三)作战编成与能力
   战争初期,方面军和集团军的编成较小,方面军可能编有3-5个集团军,集团军可能编有4-6个师。为实施进攻,方面军和集团军通常会得到上级的加强,以便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对敌优势。
   加强方面军编成的方法是,将战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有时将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部分兵力编入方面军。加强集团军编成的方法是,将方面军预备队的部分师、团,其他集团军的某些师编入集团军。
  (四)进攻战役规模
   方面军和集团军进攻战役的规模取决于战役目的、战区特点、具体情况、作战编成、作战能力、军队的状况、前次防御交战的结果、军队的保障程度和补充程度,以及当面之敌的作战编成、作战能力等等。
   战役规模包括进攻纵深、进攻地带宽度、进攻速度和战役持续时间四项指标。进攻纵深70-80至120-150公里;进攻地带宽度可达300-400公里;进攻速度平均每昼夜20公里;战役持续时间战争初期为7-10昼夜,战争过程中为15-20昼夜。
  (五)进攻战役的基本条件与方法
   方面军首次进攻战役可能在下列情况下开始实施:一是敌继续进攻时:二是当敌进攻被阻止,但未来得及巩固已夺取的地区和建立防御部署时;三是当敌已转入防御,建立了防御部署并已巩固所占地区时;四是在方面军顺利实施反突击后,当敌被迫在某些方向上开始退却时。
   在某些方向上,当敌以进攻部署行动继续推进时,方面军和集团军突击集团可以遭遇交战的方式实施进攻。突击集团应向进攻之敌翼侧和后方突击,有时也可从正面实施突破,并与固守重要地域和地区相结合。
   在敌进攻被阻止,但未来得及巩固的方向上实施进攻时,主要是以军队从纵深出发地域开进后从行进间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在前方和翼侧实施防御的各师应与主力一起转入进攻。
   在敌已巩固所占地区并实施防御的方向上进攻时,通常是从直接接触状态下在某些地段上突破敌防御开始,尔后扩大突破口并卷击敌人。如果敌人是仓卒转入防御,其战斗队形被拉长,并有缺口、间隙和暴露翼侧时,集团军应立即转入进攻。
   在顺利实施反突击后转入进攻时,方面军应坚决集中力量于主要进攻方向,夺占有利地区,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合围并歼灭敌人。
   二、防御战役
  (一)防御战役的性质与内容
   俄军防御战役是其方面军、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在各军种其他军团和兵团协同下实施的一系列协调一致的防御交战、突击和机动的总和。
   方面军首次防御战役包括:第一梯队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首次防御战役和后续防御战役;第二梯队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战役;方面军反突击;方面军火箭兵和炮兵、方面军用途空军集团军、方面军防空兵的战斗行动;方面军属各专业兵兵团和部队的战斗行动;方面军预备队的战斗行动;个别情况下可能实施目的有限的、局部的集团军进攻战役。
   集团军防御战役包括:第一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的战斗行动;第二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的战斗行动;集团军反突击;火箭兵和炮兵、配属和支援的航空兵、防空兵的战斗行动;集团军属各专业兵兵团和部队的战斗行动;集团军预备队的战斗行动。
  (二)防御战役的目的与任务
   方面军和集团军首次防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抗击敌空中袭击,制止敌陆军集团入侵和突入战役纵深。此时,应削弱和阻止敌主要突击集团,尔后将其粉碎,并在某些地段上恢复防御的最初态势。同时,方面军和集团军还将以自身的兵力准备转入反攻,并为从纵深开来以转入反攻的军队进人交战创造条件。
   战役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战役任务来达成,其中主要有:抗击敌袭击,抗击敌空中、地面的首次突击和后续突击,在濒海方向上还要抗击敌海上的首次突击和后续突击;毁伤展开和进攻之敌;扼守防御的战术和战役地幅内所占领的地区;制止敌突入纵深;与空降兵和登陆兵作斗争;粉碎敌楔入和突入的集团,以及在某些方向上恢复原态势。
  (三)作战编成与战役规模
   第一梯队方面军的作战编成为3-5个集团军(其中一个坦克集团军);第一梯队集团军作战编成为4-6个摩步师和坦克师以及其他兵种的兵团、部队。其战役规模,方面军防御地带宽度欧洲战区为300-500公里,其他战区1500公里,地带纵深250-300公里;集团军防御地带宽度欧洲战120-150公里,其他战区500公里,地带纵深100-120公里。
  (四)防御编成
   防御编成包括:军队在其相应战役布势中的部署;防御地区、地域和阵地配系;对敌综合火力毁坏配系;防空配系;反坦克配系;反空降配系;工程障碍物配系。此外,在濒海方向上还包括抗登陆配系。
   方面军战役布势包括: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方面军火箭兵团、炮兵集团、航空兵集团、诸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方面军专业兵集团,以及方面军后勤。
   集团军战役布势包括:集团军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集团军火箭兵集团、集团军航空兵集团、防空兵集团、集团军炮兵群、反坦克预备队、反空降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集团军专业兵集团和集团军后勤。集团军战役布势通常成2个梯队。
   第一梯队通常由3-4个摩步师编成。任务是抗击敌人的进攻,给敌进攻集团造成重大损失,扼守所占领的地区和地域,为第二梯队实施反突击创造条件。第一梯队占领主要防御地带。
   第二梯队通常由1-2个师编成,坦克是基础。任务是建立防御纵深,增强对进攻之敌的抵抗效果,使其遭受重大损失,扼守重要地域和在纵深占领的地区,为实施方面军反突击创造条件。第二梯队配置在第二地带内或集团军防御地区内,以及二者之间的集中地域内。
   合成预备队包括1-2个摩步(坦克)团,可能还有空降强击营。任务是遂行突然出现的任务,以及加强(替换)丧失战斗力的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配置在第二地带内或集团军防御地区内。
   奔袭支队(群)在战役过程中利用第二梯队或其他兵力建立。任务是在反突击时或敌战役布势中出现巨大缺口时使用。
   空降兵(反空降兵)由空降强击营(或摩步分队)编成。任务是掩护防御中形成的缺口,与敌着陆的空降兵作斗争,使用在反突击方向上。
   集团军火箭兵集团由装备战役-战术火箭的集团军火箭旅编成。任务是对敌实施核突击以及常规装药的火箭突击。旅阵地地域通常位于集团军防御地区之后。
   集团军炮兵群由集团军属炮兵和上级加强的炮兵编成。任务是对主要方向上的敌人实施火力毁伤,以及加强在这一方向行动的炮兵师的火力。
   集团军防空兵群由集团军防空火箭旅和集团军属无线电技术部队组成。任务是抗击空中之敌的袭击。
   反坦克预备队由集团军反坦克炮兵团编成,加强有火焰发射器分队。任务是消灭突入防御纵深的敌装甲集团。反坦克预备队通常配置在受敌坦克威胁最大的方向上,距防御前沿约40-60公里。
   反空降预备队从集团军第二梯队师或预备队中抽调大约1个加强摩步(坦克)团编成。任务是与敌空降兵作斗争。配置在敌可能空降地域附近。
   快速障碍设置队由集团军工程兵部(分)队编成。任务是在敌军队进攻方向上设置障碍物,造成其机动困难。快速障碍设置队通常配置在距防御前沿40-60公里的集中地域。
   航空兵集团由集团军属作战直升机团和混编航空兵大队组成。负责实施火力任务、运输任务、侦察任务和特种任务。集团军属作战直升机团停机场距防御前沿50-80公里。
   集团军专业兵集团和集团军后勤由集团军侦察兵力、电子斗争部队、工程兵、化学兵以及其他专业兵和后勤部、分队编成。负责遂行战役保障和后勤保障任务。
  (五)防御地区和阵地配系
   在方面军(集团军)防御地带内可建立: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区)、第二(集团军)防御地带、集团军防御地区、1-2个方面军防御地区、斜切防御地区和阵地。
   保障地带,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防御时在主要防御地带之前建立。纵深达10-15公里,有时更大。建立保障地带的目的是迷惑敌人;迟滞敌人的推进,为防御准备赢得时间;迫敌过早展开主力;及时查明敌编成及主要突击方向;在敌抵达主要防御地带之前使其遭受损失。
   主要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区)是抗击敌人进攻的基本地带。纵深20-25公里。包括3-4道阵地。每道阵地纵深2-2.5公里,阵地之间的距离为4公里。
   第二(集团军)防御地带在距前沿35-40公里处构筑,其纵深达20公里。通常包括3道阵地,阵地之间的距离为4-6公里。
   集团军防御地区距防御前沿70-80公里,纵深为15-20公里。通常包括2-3道阵地。
   方面军第一和第二防御地区用以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方面军第一防御地区距前沿150-180公里,距集团军防御地区的平均距离达60-80公里;方面军第二防御地区距前沿达250公里。二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达50-70公里。
  (六)火力毁伤和核毁伤
   1.火力毁伤。防御战役中的对敌火力毁伤,是根据预先建立的综合火力毁伤配系,通过对开进、展开和进攻之敌实施航空和火箭突击、炮兵和其他火器的射击,以及使用工程弹药来实施。首次防御战役中对敌火力毁伤的计划与实施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根据整个防御战役的需要在方面军(集团军)整个地带内对敌实施的火力毁伤。
   如对敌首要(最重要)目标的突击;以最大数量的航空兵、火箭兵、炮兵和无线电斗争器材对敌战役布势全纵深实施的打击。
   二是为遂行某些任务而按方向实施的火力毁伤。如在敌火力准备之前,对其实施的火力反准备;在争夺防御地区的战斗中对敌实施的火力毁伤,包括:以火力阻止敌开进和展开,对掩护军队的火力支援,以火力抗击敌冲击,对每个防御地区纵深内的防御军队的火力支援等。
   在火力毁伤中,一个方面军的炮兵可在总宽度为90-110公里的地带上实施不动拦阻射击,在总宽度为45-55公里的地带上实施移动拦阻射击。方面军侦察-突击综合系统在1小时内可在宽度350公里、纵深300公里的地带内毁伤丑5-20个标准目标。
   2.核毁伤。防御战役中对敌核毁伤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火箭兵、炮兵、方面军航空兵的首次核突击和后续核突击,以及按还击或还击-迎击方案使用的核地雷。
   在一次防御战役中,可拨给方面军500-700枚或更多的核弹;拨给集团军100-150枚核弹。在方面军首次核突击中,首次发射可使4-5个军编成的集团丧失战斗力;在战役过程中,还可毁伤2-3个军。
   另外,方面军还建立有防空配系、反坦克配系、反空降配系、工程障碍物配系等。
  (七)战役防御的基本方法
   在使用常规武器的条件下,实施防御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各种火力和航空兵、火箭、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的突击,以及使用工程障碍物毁伤敌人;在保障地带实施机动防御,在战术地幅集中基本力量,并实施集团军反突击;尔后,在争夺集团军防御地区的斗争中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并实施方面军反突击。成者是,军队顽强扼守最重要的防御地区,并对敌主要突击集团遂行火力毁伤。
   在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实施防御的基本方法是以核武器毁伤敌人并结合使用各种火力,扼守某些地域,广泛实施军队机动和兵力兵器机动,用保存下采的军队集团或恢复战斗力的军队集团首先对突入之敌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
第二节 战斗
   一、进攻战斗
   俄军认为,进攻是合同战斗的基本类型。其目的是粉碎敌人并攻占重要地域(地区、目标)。根据情况和受领的任务,进攻可分为:对防御之敌进攻、对进攻之敌进攻和对退却之敌进攻。对防御之敌进攻,通常从突破其防御开始,当敌防御中存在缺口、间隙和暴露的翼侧时,可在整个地带内同时转入进攻。对进攻之敌的进攻以遭遇战斗的方式实施,对退却之敌进攻以追击的方式实施。
   在任何情况下,进攻均应以高速度、昼夜不停地实施,同时应迅速向纵深转移力量,对敌广泛实施包抄和迂回(包括从空中和海上实施包抄迂回),从正面、翼侧、后方和空中同时对敌实施突击,分割并各个歼灭敌人。
  (一)师(团)进攻战斗
   1.可能遂行的任务。摩步(坦克)师可在集团军(军)主要方向或其他方向上第一梯队编成内实施进攻,亦可担任第二梯队,或留作预备队。坦克师通常用于主要突击方向。摩步师属坦克团和步战车摩步团通常在师主要突击方向担任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装甲输送车摩步团通常担任师第一梯队。独立坦克营通常用作师合成预备队。摩步团属坦克营(坦克团属摩步营)在进攻开始时通常配属给第一梯队摩步(坦克)营,向纵深发展进攻时也可成建制地独立行动。
   进攻中,通常给第一梯队师规定当前任务和尔后任务(当日任务),并概略指出以后几昼夜的任务。给第一梯队团规定当前任务、尔后任务和继续进攻方向。给第二梯队团规定当前任务和继续进攻方向。
   通常情况下,第一梯队摩步(坦克)师进攻正面宽度为10-15公里,突破地段宽度为4-6公里。第一梯队师的当前任务是在其进攻地带内粉碎当前之敌并攻占其旅(团)预备队的地区,任务纵深为10-15公里。尔后任务通常是发展进攻,粉碎敌预备队并攻占为一昼夜进攻所规定的地区,任务纵深为10-15公里。
   第一梯队团的进攻正面宽度达5公里,突破地段宽度为2-3公里。其当前任务通常是在其进攻地带内粉碎敌担任防御的旅(团)第一梯队并攻占第一防御阵地;尔后任务是发展进攻,与友邻协同粉碎敌旅(团)预备队并攻占其地区,任务纵深为5-8公里。
   在常规武器条件下,师对预有准备且工事构筑完备的防御之敌进攻时,其突破地段通常是2个宽度各为2-3公里的地段。在此地段必须形成对敌5-6倍的绝对优势,首先是火炮和坦克的优势。一公里突破地段上兵力兵器的战术密度通常为:火炮和迫击炮100-120门,直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5-20门(部),飞机和直升机10-20架,坦克40-50辆(其中20-30辆编入进攻梯队),摩步营1-2个。在转入对仓促占领的防御或工事不太完备的防御进攻时,突破地段可适当宽些,火力毁伤程度和火器密度可小些。
   2.可能得到的加强。在集团军(军)的主要方向上实施进攻的师通常可得到如下加强:3-4个炮兵营、1个防空火箭营、1个工兵营、1个防化连。在战斗过程中,师还可得到歼击——轰炸机(强击机)1-2个团次和作战直升机及上级火箭兵和炮兵的支援。
   摩步团担任第一梯队进攻时,可得到1-2个炮兵营、1-2个反坦克连、1个防空火箭连、2-3个工兵排、1-2个防化排、1个火焰发射器连的加强。
   坦克团担任第一梯队进攻时,可得到1-2个炮兵营、1个防空火箭连、1个工兵连和1-2个防化排的加强。
   3.战斗队形。师(团)在进攻中的战斗队形可编成1个或2个梯队。成1个梯队时,则留有强大的合成预备队。在突破筑垒地域、进攻大城市或在不便于进攻的方向上实施进攻时,师(团)可成3个梯队。
   师(团)第一梯队通常由2-3个团(营)及加强兵器编成。其任务是粉碎当面之敌,遂行当前任务和发展进攻。
   师(团)第二梯队由1-2个团(营)及加强兵器编成。其任务是增强第一梯队的力量和发展胜利,与第一梯队一起遂行尔后任务,巩固已占领的地区,替换第一梯队丧失战斗力的部(分)队,扩大突破地段,粉碎敌反冲击等。
   合同预备队通常在师(团)编为1个梯队时才建立,用于遂行进攻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也可遂行第二梯队所承担的任务。
   炮兵群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炮兵部(分)队组成,其兵力不少于2个炮兵营。师(团)炮兵群的部分炮兵可用于支援第一梯队团(营)。师炮兵群通常包括榴弹炮、加农炮和火箭炮。团炮兵群通常由榴弹炮组成。师炮兵群的主要任务是同敌核化袭击兵器、火炮和迫击炮作斗争,消灭或摧毁敌预备队、第二梯队、指挥所、工事,实施远距离布雷和照明。团炮兵群的主要任务是同敌反坦克兵器和迫击炮作斗争,遂行有利于该团的其他任务。
   防空兵群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防空火箭(高炮)部(分)队组成,通常成建制地使用。其任务是掩护师(团)主力(;)装备近程防空火箭或小口径高炮的分队可配属给脱离师(团)主力行动的摩步(坦克)团(营)。
   反坦克预备队通常由反坦克炮兵部(分)队和反坦克导弹部(分)队组成,并由火焰弹发射器分队和工兵分队予以加强。
   快速障碍设置队由工兵分队及其他分队组成。
   根据战斗情况和任务,师(团)战斗队形中还可编有先遣支队、特种支队、迂回支队、奔袭支队和战术空降兵。师战斗队形中还可编有直升机分队,团战斗队形中可编有强击支队。
   先遣支队通常由1个加强团(营)编成。其任务是夺占并扼守敌战斗队形纵深内的重要地区(目标),保障主力展开和行动。可预先或在战斗中建立,可独立或在战术空降兵协同下遂行任务。
   特种支队通常由1个加强营(连)编成。其任务是摧毁敌核化袭击兵器和高精度武器系统。
   迂回支队由1个连至1个营编成。其任务是配合师(团)主力攻占山垭口、绿州、交通枢纽和其他重要地段,支援正面进攻。
   奔袭支队通常由加强营编成,有时也可由1个团编成。其任务是在敌后实施高度的机动,独立摧毁、破坏、夺取或毁坏敌核袭击兵器、基地和仓库、指挥所、机场、铁路枢纽及其他重要目标,以及同敌抵近的预备队作斗争。
   战术空降兵通常由师(团)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派出1个加强营(连)编成。其任务是在己方军队抵达之前夺占并扼守敌纵深内的重要地区(目标),向开进之敌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摧毁敌核化袭击兵器、指挥所、基地、仓库等其他重要目标。
   直升机分队由陆军航空兵部队配属给师的直升机编成。其任务是同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反坦克兵器、炮兵和空降兵作斗争,压制敌支撑点和指挥所,布设地雷障碍物,实施侦察,机降战术空降兵,保障指挥,运送物资,后送伤病员等。
   强击支队通常由1个加强摩步营编成。其任务是封锁和摧毁敌强大的永备工事、重要目标和支撑点。
   为了保障师(团)的战斗行动,还可能建立运动保障队、障碍排除队等。
   4.战斗准备。师(团)进攻战斗的准备包括:定下决心,下达战斗任务,进行现地勘察,组织协同,对敌进行火力毁伤,做好战斗的全面保障,拟制战斗计划,给部(分)队补充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使指挥员、司令部和全体人员做好遂行任务的准备,使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进攻出发地域进行工程构筑,根据任务对分队进行必要的战斗合练,检查所属部(分)队的进攻准备情况等。
   5.指挥所的开设。为保障在进攻过程中对部(分)队实施指挥,师(团)要开设指挥所。各指挥所距第一梯队部(分)队战斗线的距离是:师基本指挥所6-8公里,前进指挥所1-3公里,师预备指挥所4-6公里,师后方指挥所达到20公里;团基本指挥所士-3公里,指挥观察所达1公里,后方指挥所8-12公里。此外,师还建立空中指挥所,它是师指挥所的组织部分,用于在战斗过程中当情况发生急剧变化和军队移动时加强对军队的指挥。
   6.发起进攻的方法。俄军认为,对防御之敌进攻,当能够对敌实施可靠的火力压制、且地形条件便于军队从行进间展开时,通常采用由纵深向前开进后从行进间发起进攻的方法;当不具备上述条件或需进行更加周密的准备时,则采用与敌直接接触态势下发起进攻的方法;有时,也可从行军间直接转入进攻。从纵深向前开进后发起进攻是转入进攻的基本方法。
   (1)从纵深向前开进后的进攻。从纵深向前开进后发起进攻时,部队通常从距敌防御前沿20-40公里的距离上占领进攻出发地域,完成战斗准备后,沿多条路线向敌开进。师通常对每个第一梯队团指定1-2条行军路线。为保障部队有组织地开进、展开和同时转入冲击,通常为其指定出发地区、展开地区和转入冲击地区。摩步兵徒步冲击时,还要为其指定下车地区。对敌前沿支撑点实施核突击时,还要指定安全距离地区(见图3-1)。

                               俄军作战研究_图1-1

                                                 图3-1 坦克团从纵深开进的进攻(方案)

出发地区是保障军队同时开始行动的假设线,通常选在进攻出发地域前方约5公里处,以保障先头分队展开成行军纵队,并使本队先头能在规定的时间通过出发地区。

   为了掩护主力开进和转入进攻,师通常派出先遣支队,团派出前卫。先遣支队(前卫)预先开进至距敌2-4公里处担任掩护任务。师炮兵群及部分防空分队通常于发起进攻的前夜,在先遣支队(前卫)的掩护下占领发射阵地。其余防空分队在主力纵队编成内以连为单位实施开进。
   开进时,师侦察分队在先头行进,运动保障队紧随其后开进,尔后第一梯队各团成营纵队开进,防化分队通常在主要方向上随师(团)第一梯队后开进。师(团)后方第一梯队,包括部分修理、后送和卫生部(分)队以及载有火箭、弹药和燃料储备品的部分汽车分队,按师(团)长规定的距离在师(团)第一梯队之后跟进。其余的技术和后勤保障分队编入后方第二梯队,在第二梯队(预备队)之后开进。
   开进过程中,师(团)主力以临战队形随先遣支队(前卫)之后开进,通常到距敌防御前沿12-15公里处,敌大部分火炮有效射程之外的地区展开成营纵队。距敌防御前沿4-6公里处,敌直瞄火器、坦克和反坦克导弹射程之外的地区展开成连纵队。在对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实施核突击时,其安全地区的位置,应根据所使用的核弹威力和地形条件而定,一般选在距爆心投影点3-5公里处。
   为了指挥部队的开进,师(团)长应不迟于冲击的火力准备开始前1-2小时进入前进指挥所(观察所)。
   开进中的火力保障,通常于部队由出发地域开进时,持续至冲击的火力准备开始时。参加的兵力是预先占领发射阵地的炮兵、师属火箭兵、远战炮兵、航空兵和作战直升机等。当进攻出发地域距敌防御前沿的距离不大时,可不实施开进的火力保障,而从军队开进伊始即实施冲击的火力准备。
   (2)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发起的进攻。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发起的进攻,通常由与敌直接接触的防御部队变更部署后发起;条件有利时,也可由从纵深向前开进后的部队替换实施防御的部队,经必要的准备后发起进攻。
   与敌直接接触下的进攻战斗,应给师(团)规定出发地域。出发地域要能保障部队的隐蔽配置,不易遭敌各种武器的毁伤,顺利地抗击敌冲击并为转入进攻创造条件。师的出发地域通常规定在3-4道阵地的范围内,第一梯队团的出发地域规定在第一和第二阵地上,第二梯队团的出发地域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阵地上。坦克团(独立坦克营)通常指定待机地域。第一梯队坦克团(独立坦克营)待机地域距敌防御前沿的距离为12-15公里,第二梯队坦克团待机地域距敌防御前沿的距离为15-20公里(见图3-2)。
                              俄军作战研究_图1-2
                               图3-2 摩步团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占领进攻出发地位(方案)
   7.冲击。对防御之敌的冲击通常从实施猛烈的火力准备开始。其持续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冲击的火力准备通常以炮兵对预定目标实施突然而猛烈的急袭射击开始,在规定时间内摧毁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及反坦克兵器并向纵深转移,直至冲击分队转入冲击地区时结束。冲击开始前,炮兵火力应达到最猛烈的程度。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通常以在规定的时间对预定目标同时和逐次实施航空兵突击的方法进行。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可在冲击的炮火之前实施,也可与其同时实施。当同时实施时,航空火力准备的组成可包括飞机或直开机的1-2次火力突击。冲击的火力支援(炮火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通常根据师长的信号于军队前出至转入冲击地区时在整个进攻地带同时开始,持续至军队攻占敌第一梯队(旅)纵深(8-10公里,有时更大)的防御地域时止,并集中主要力量毁伤第一阵地内之敌。由火力准备转入冲击的火力支援时,不得出现任何射击停顿,不得降低火力密度,避免敌察觉。
   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过程中,师长要评估对敌火力毁伤效果,并给火器明确和下达压制或消灭新发现的敌火器和其他目标的补充任务。炮兵和航空兵在规定的时间结束火力准备后,根据师长的信号转入冲击的火力支援。
   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过程中,工兵应在己方雷场和敌前沿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当实施冲击的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均装有扫雷器时,可为每个实施冲击的连开1-2条通路,以供不装备扫雷器的技术兵器通行,在其他情况下,要为每个实施冲击的排开辟1条通路。当敌突然使用远距离布雷器材实施布雷时,其雷场中的道路可由障碍排除队和各连非建制排雷队开辟。
   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过程中,从待机地域{阵地)转入进攻的坦克部(分)队根据师(团)长的信号向前开进,并展开成战斗队形。与坦克分队配置在一起的第一梯队摩步分队的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随坦克后开进。
   摩步分队的人员如实施徒步冲击,应在坦克抵近时做好从堑壕(掩体)前出的准备。持坦克通过出发阵地后跃出堑壕成掩体,紧随坦克之后对敌实施冲击。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可随本分队后或直接在散兵线内实施进攻,以火力支援坦克和摩步分队的冲击。与敌直接接触的摩步分队乘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实施冲击时,其人员要在冲击的火力准备时节上车,摩步分队在坦克前出至出发地位时,随坦克后转入冲击。
   坦克和步兵战斗车通常利用扫雷器独立地克服雷场,未装扫雷器的技术兵器沿工兵开辟的通路通过,徒步冲击的摩步分队人员跟随坦克沿其辙迹或通路通过。对敌在冲击分队前方用远距离布雷器材布设的雷场,各分队通常以连和排纵队队形沿通路通过,尔后再展开成战斗队形。
   当冲击分队抵近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时,炮兵根据团(营)长的信号向上下一个地区转移火力。坦克和摩步分队要在规定时间“Ч”冲向敌防御前沿,消灭敌人,攻占其支撑点,并迅速向纵深推进。冲击应得到炮兵射击和航空兵突击的不间断的支援,应迅猛地、高速度地、不停顿地向敌第一梯队旅(团)防御全纵深实施。实施冲击的部(分)队在攻占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的同时,应毫不迟延地向翼侧和纵深发展突破,逐次消灭当面之敌及其预备队,在短时间内攻占敌炮兵发射阵地,夺占敌防御纵深内的重要地区和地域。徒步实施冲击的摩步分队在消灭第一梯队营防御地域内之敌后,应乘步兵战斗车或装甲输送车(搭乘坦克)跟随坦克继续迅猛地实施进攻,并向前方派出侦察(战斗侦察)群。
   8.继续进攻。继续进攻要在以各种兵器对敌实施不间断的、猛烈的火力毁伤和集中主要力量于主要突击方向上的条件下实施。对当面敌集团,不应将其逐出阵地,而应通过向纵深和翼侧方向的进攻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要以增强军队的力量,密集使用火力,将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投入战斗,机降战术空降兵和派出奔袭支队等方式发展已达成的胜利。
   (1)抗击反冲击。在纵深发展进攻时,师(团)将不得不经常抗击敌预备队的反冲击。为此,师(团)必须加强侦察,一旦发现集中地域内的和开进的敌预备队,即以航空兵突击、炮兵火力和远距离布雷器材予以毁伤。为抗击敌预备队的反冲击,师(团)通常以部分兵力先敌占领有利地区,在反坦克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的配合下,以原地射击毁伤反冲击之敌,阻止其向进攻军队战斗队形纵深突进。师(团)主力要继续向敌防御纵深发展进攻,或向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坚决的冲击,配合在有利地区行动的兵力兵器消灭反冲击之敌。
   (2)攻占敌旅(团)和师预备队阵地。师(团)应坚持对防御之敌实施侦察;以航空兵突击和炮兵射击压制阻碍摩步和坦克分队推进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及时向部(分)队明确战斗任务;为营(连)推进而大胆地利用敌战斗队形中的缺口和间隙,广泛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制止敌有组织地从所占领的阵地向后续地区撤退;及时恢复第二梯队(预备队);使用合成预备队、战术空降兵、先遣支队和奔袭支队,从行进间攻占整个地带内或选定方向上的敌旅(团)和师预备队阵地。
   为保障接合部和暴露的翼侧,应预先实施合成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以及航空突击和炮兵射击的机动;逐次向受威胁方向派出掩护分队并随着向前推进将其撤回。
   (3)第二梯队(预备队)进入战斗。师和团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通常分别在第一梯队营之后15-20公里和6-8公里处,利用地形的防护和伪装性能从一个掩蔽地向另一个掩蔽地快速开进。根据情况,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可在当前任务即将完成时或完成之后,从第一梯队部(分)队之间的间隙或从其翼侧进入战斗。在进人战斗前,师(团)长要给第二梯队进一步明确任务,向预备队下达任务。此外,师(团)长应采取措施给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腾出开进路线。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进入战斗前,通常要实施火力准备。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和防空兵器对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进入战斗实施掩护。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通常成行军队形或临战队形以最大速度前出到战斗的地区。当抵近该地区时,各分队展开成战斗队形,在各种火器的支援下,从行进问冲击敌人,完成所赋予的任务。
   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进入战斗的同时,第一梯队部(分)队继续在明确过的方向上实施进攻,其部分兵力则撤出战斗并编入合成预备队。
   (4)夺占纵深内的后续防御地区。为在宽大正面上从行进间夺占敌纵深内的后续防御地区,师可视情派出先遣支队和机降战术空降兵,团可派出先遣支队或前卫。同时,师(团)可派出奔袭支队。
   先遣支队在指定的方向上快速向敌防御纵深推进,不同敌纠缠战斗,迅猛地向下一道防御地区前出,从行进间夺占该地区或攻占敌重要地域(地段),并扼守至主力抵达。师(团)主力跟随先遣支队(前卫)推进,发展其胜利。遇敌有组织的抵抗时,要以航空兵和炮兵的急袭射击予以压制。必要时,可实施短促的火力准备。
   奔袭支队巧妙地利用敌防御中暴露的翼侧、间隙和薄弱部位,不陷入持久的战斗,迅猛地向指定的敌后方目标前出,从行进间和不同方向突然发起冲击,破坏或消灭目标口奔袭支队通常按方向实施奔袭行动,逐次突击敌目标。由营编成的奔袭支队的任务是消灭或破坏敌l-2个目标,由团编成的奔袭支队的任务是消灭、夺占或破坏敌2-3个目标。在一个方向完成任务后,奔袭支队迅速、隐蔽地向新的方向机动,以实施后续突击。奔袭支队通常在行军警戒的掩护下,以行军队形或临战队形向新的方向转移。只有在消灭、夺占或破坏敌目标时,才展开成战斗队形。
   (5)合围敌人。进攻军队迅猛地完成纵深突破可为合围敌人创造有利条件。对敌合围通常由师(团)在其他友邻兵团(部队)和空降兵的协同下实施。对敌被围集团通常以航空兵突击、炮兵火力和进攻军队从不同方向协调一致的突击予以消灭。
   9.集团军第二梯队师的行动。集团军第二梯队师通常位于距前线60-80公里处,随着进攻开始,每昼夜或每隔一昼夜向新的集中地域变更一次部署。在进入交战直前,集团军第二梯队师应占领距敌我双方接触线20-40公里的出发地域,有时也可从最后一个集中地域向前开进后进入交战。
   在集团军第二梯队师进入交战时,应对敌实施综合火力毁伤。在这种情况下,可实施冲击的火力准备和冲击的火力支援,必要时还可实施火力护送。为此,应使用航空兵、上级指挥员(首长)的火箭兵和炮兵、第一梯队兵团和部队的火器以及预先开进的师炮兵群。
   第二梯队师向进入交战地区的开进、部(分)队的展开和对敌的冲击,与从纵深开进的进攻相同。此时,在敌未占领的或立足未稳的方向上,部(分)队可以临战队形行动。如敌占领预有准备的防御,则第二梯队师可在与前方行动的部队进行部分换班后开始进攻。
   10,追击。在师(团)顺利发展进攻过程中,一旦发现敌人退却,部(分)队指挥员无须等待上级命令,立即组织追击,目的是彻底粉碎退却之敌,制止其在纵深有利地区有组织地转入防御。进攻军队可从正面或沿与敌退却方向平行的道路实施追击,也可以混合方式一同时从正面和沿平行方向实施追击。对退却之敌的追击,通常以进攻军队的原部署昼夜不停地实施。
   从正面对敌实施追击的部队,通常以前卫的坚决行动消灭敌掩护分队,利用敌战斗队形的间隙迅猛突向敌主力,迟滞其退却,以保障师(团)主力沿平行道路前出至敌后方。师(团)主力,首先是坦克部(分)队和乘步兵战斗车的部(分)队,通常前出到与敌退却方向平行的道路,并以临战队形高速前进,断赦退路,切断敌人与预备队的联系,尔后从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与正面追击的部队相配合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
   为配合师(团)主力分割并围歼退却之敌,先遣支队和奔袭支队可利用敌战斗队形中的间隙迅猛前出至指定的目标,独立地或与战术空降兵配合夺取目标,消灭敌核化袭击兵器及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的地面部分。战术空降兵通常在敌退却路上机降,夺占重要的道路枢纽、隘路、桥梁,配合沿平行道路追击的师(团)主力的行动。炮兵随追击的军队前进,以火力支援第一梯队部(分)队的行动。航空兵对敌进行侦察和突击,不让敌在中间地区转入防御,阻止其预备队开进,掩护己方军队,保障空降兵机降及其在敌后的行动。
   若敌得以在中间地区转入防御,师(团)可从行进间在几个方向上同时突破其防御。为此,先头部队要广泛实施迂回和包抄,从行进间攻占敌第一阵地的支撑点,并不停顿地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如敌进行顽强抵抗,则先头部(分)队可与敌保持直接接触,保障师(团)主力展开。主力展开后,在火力支援下从行进间突破敌防御,迅速分割和歼灭当面之敌。
   在实施高速追击过程中,为保障对部队实施及时和不间断的指挥,除地面指挥外,可广泛使用空中指挥所,利用空中运输工具给部队运送物资器材,特别是火箭、弹药和燃料。
  (二)营(连)进攻战斗
   1.可能遂行的任务。摩步和坦克营可在团第一梯队内进攻,担任团的第二梯队或合成预备队,担任前卫、先遣支队、奔袭支队、特种支队、迂回支队、侦察支队和登陆兵、战术空降兵、强击支队或遂行其他任务。摩步和坦克连可在营第一梯队内进攻,担任营的第二梯队或预备队,担任前方尖兵、迂回支队、特种支队和侦察支队等。
   营担任第一梯队时,通常规定当前任务、尔后任务和继续进攻的方向;连则受领当前任务和继续进攻的方向。
   第一梯队营的当前任务是消灭本营进攻正面上敌第一梯队支撑点内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并夺占支撑点,任务纵深可达2公里。尔后任务是发展进攻,与友邻营协同,粉碎防御地域纵深内的敌人,并攻占第一阵地。继续进攻方向应能保证完成团的尔后任务。营的总任务是攻占敌纵深为5-8公里的第一阵地(见图3-3)。
                                  俄军作战研究_图1-3
                                                        图3-3 进攻中摩步营的战斗任务
   连担任第一梯队时,当前任务是与友邻协同消灭第一梯队排支撑点内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并夺占敌支撑点。继续进攻方向应保障粉碎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纵深内的兵器。
   营(连)的进攻正面应保障分队建立起必要的对敌优势。根据演习经验,为了夺取胜利,要求达到2-3倍的对敌优势,而在突破地段,则要达到5-6倍的对敌优势。摩步(坦克)营的进攻正面通常达2公里,在团的突破地段上则达l公里。摩步(坦克)连的进攻正面通常为1公里,在突破地段上则达500米。
   2.可能得到的加强。摩步(坦克)营(连)担任第一梯队并在主要方向上实施进攻或独立遂行任务时,均可得到上级兵器的加强。
   摩步营可得到1-2个坦克连、1个炮兵营或连、1个反坦克导弹排、1个自行高炮(防空火箭)连或排、约1个工兵排、1个化学侦察班,以及1-2部KMT-5型扫雷具和约直个火焰弹发射器排的加强。
   坦克营可得到1个摩步连、1个炮兵营或连、1个自行商炮{防空火箭)连或排、1个工兵排、且个化学侦察班,以及l辆架桥坦克和直部KMT-5型扫雷具的加强。
   摩步连可得到1个炮兵连、1个迫击炮连或排、1个榴弹自动发射器班、1个反坦克导弹班、1个工兵班的加强,在特殊条件下进攻时还可能得到坦克排的加强。
   坦克连可得到1个摩步排、1个炮兵连和1个工兵班的加强。
   3.战斗队形。进攻战斗中,营(连)根据情况可交替采用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营(连)行军队形为一路纵队,通常用于开进、追击、通过沾染地域,以便减少人员疲劳和车辆损耗,加快前进速度。
   营(连)临战队形为沿正面和向纵深疏开的营(连)横队、左(右)梯形、前(后)三角队形。它通常用于在敌火下开进、发展进攻、追击,以利于减少敌火力的毁伤,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
   营(连)战斗队形由各连(排)及其加强兵器的战斗队形以及营(连)长直接掌握的火器的战斗队形组成。进攻中,营的战斗队形可成1个梯队或2个梯队,当营的战斗队形成1个梯队时,建立的兵力不少于1个排的预备队。
   摩步营属迫击炮连由营长直接掌握,全建制地用于支援营主力集中方向上的进攻分队。有时,迫击炮连可以排为单位配属给第一梯队各摩步连。迫击炮连在第一梯队之后300-600米处占领发射阵地,并随第一梯队连的前进及时转移阵地。
   榴弹发射器排由营长直接掌握,全建制地用于支援营主力集中方向上的进攻分队。有时,榴弹发射器排可以班为单位配属给第一梯队各摩步连。榴弹发射器排在第一梯队连之后300米处、各连之间的间隙或营的翼侧进攻,必要时可直接在分队战斗队形内前进。
   营属反坦克排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并全建制地使用。反坦克排随第一梯队某连之后跟进。
   防空分队在第一梯队连之后200米的距离上行动。第二梯队(预备队)成临战队形在主要方向上随第一梯队连之后1500-2000米处乘车跟进。营指挥观察所在第一梯队连之后不超过300米的距离上转移。营技术观察所、修理后送组、卫生所在第一梯队连之后移动。营弹药所、加油站、食品站随第二梯队连之后跟进。炮兵营在距敌防御前沿2-4公里处占领发射阵地。
   进攻中,连的战斗队形为1个梯队,且不留预备队。在进攻过程中,连在营战斗队形内可成横队、前三角、后三角、左梯形、右梯形配置。
   配属的榴弹发射器和防空火箭射手在各排之后跟进。连长在各排战斗线(散兵线)之后100-200米处乘车指挥。连属反坦克班由连长直接掌握并全建制地使用。配属坦克连的摩步排以班为单位加强给坦克排,乘步兵战斗车在坦克排战斗线之后200米的距离上跟进。
   4.进攻的准备。营进攻的准备从受领上级指挥员下达的任务后开始。其内容包括:组织战斗(定下决心,给各分队下达战斗任务,组织协同动作,组织对敌的火力杀伤,组织战斗的全面保障和指挥);分队做好遂行战斗任务的准备;构筑进攻出发地域;检查各分队遂行战斗任务的准备情况以及采取其他措施。
   5.转入进攻的方法。营(连)对防御之敌的进攻可从行进间实施或从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实施。
   (1)从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进攻。营(连)从直接接触状态下对防御之敌的进攻,以预先建立的战斗队形从出发地位实施。防御分队在换班或进行必要的变更部署后占领出发地位。为占领进攻出发地位,应给摩步营规定进攻出发地域。第一梯队营的进攻出发地域在第一阵地内,第二梯队营在第二阵地内。对坦克营不规定出发地域,而是指定待机阵地(距前沿5-7公里);对配属给摩步营的坦克分队可指定距前沿2-4公里的出发阵地。
   在进攻出发地域内应建立出发阵地,即第一梯队摩步连通常配置在有交通壕相连的第一道堑壕内,营第二梯队(营预备队)配置在第二道和第三道堑壕内;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在不能与摩步连一起隐蔽占领发射阵地时)同配属的坦克分队一样在距敌人前沿2-4公里处占领出发阵地。
   在出发地域还应构筑迫击炮(炮兵)连、榴弹发射器分队、反坦克分队的发射阵地。迫击炮(炮兵)连发射阵地距第一梯队连后沿约500米,榴弹发射器分队的发射阵地距第一梯队连约300米,反坦克分队发射阵地距第一梯队连约100米。防空分队在摩步连的战斗队形内占领发射阵地。营指挥所位于第一梯队后不超过300米处,连指挥观察所位于战斗线(散兵线)后约200米处。
   与敌直接接触的营(连)通常在夜间或有限能见度下变更部署以占领进攻出发地位。在第二梯队内占领防御的分队通常是从所占领的地域向前开进后转入进攻。摩步连通常于进攻前夜进入出发阵地。此时,火炮和其他用于直瞄射击的火器占领发射阵地。位于被换班的第一梯队连支撑点内的坦克和步兵战斗车通常留在原地,在火力准备时节用于实施直瞄射击。尔后它们同占领出发地位的摩步连一起转入冲击。
   (2)从行进间转入进攻。营(连)从行进间对防御之敌的进攻通常从出发地域开始。营可在上级编成内或单独开进。开进中,营通常成纵队前进,并随时准备迅速展开成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为有组织地实施开进、展开和转入冲击,给营(连)规定开进路线、出发地区(点),转入冲击地区和安全距离地区,在徒步实施冲击时还给摩步分队规定下车地区。
   在上级编成内开进的营纵队进至距敌防御前沿12-15公里距离脱离团主力,沿指定的单独路线继续开进。各营间隔3-5公里。距敌前沿4-6公里,营展开成各连纵队,连与连间隔600米。距敌前沿2-3公里时展开成排纵队,各排间隔150-300米。在向转入冲击地区前进中,营展开成战斗队形。转入冲击地区距敌防御前沿达600米,有时可能更远。
   下车地区应尽量靠近敌防御前沿,其地点应隐蔽,防敌机枪和近战反坦克武器的射击。有时,该地区可与转入冲击地区重合。
   6.冲击
   (1)冲击的火力准备与火力支援。在分队冲击之前,通常由上级统一实施冲击的火力准备,而分队通过转入冲击地区后,即转为冲击的火力支援。
   冲击的火力准备包括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
   炮火准备通常在冲击分队到达成营纵队展开地区时开始。配属炮兵营、营属迫击炮连以及参加直瞄射击的坦克、火炮应压制和消灭敌防御前沿和浅近纵深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榴弹发射器排应压制和消灭掩蔽工事外、露天掩体内以及地褶后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
   冲击的火力支援包括炮火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火力支援紧随冲击的火力准备后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攻占敌第一梯队旅(团)的防御纵深,尔后转入纵深战斗的火力护送。
   (2)开辟通路。在进攻开始前,工兵分队应在己方雷场中开辟通路;在冲击的火力准备时节,在敌防御前沿前的工程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当分队乘车冲击且所有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均装有扫雷器时,在地雷场中为每个摩步连开1条通路,其宽度不小于11米。徒步冲击时,为每个排开辟1条通路,宽度6-8米。架桥坦克、铺路机以及装有悬挂推土装置的车辆负责开设跨越天然障碍的通道。
   (3)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实施冲击。摩步分队乘车冲击时,全体人员于冲击的火力准备时节上车;这时,步战车(装甲输送车)按营(连)长口令(信号)驶出掩体,隐蔽地接近本分队,并利用地褶停顿,以便人员上车。全体人员迅速做好冲击准备。等坦克前出至第一梯队各摩步连出发地位时,第一梯队各摩步连与坦克同时转入冲击。
   徒步冲击时,第一梯队各摩步连待坦克一通过出发地位,立即根据口令跃出堑壕(掩体),紧随坦克向敌人冲击。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在本分队之后向敌人冲击。装有稳定武器的步战车直接在散兵线内冲击。
   (4)从行进间实施冲击。冲击从坦克分队和摩步分队成战斗队形于规定时间前出至转入冲击地区时开始。坦克分队和摩步分队以火力相互支援,迅速向敌防御前沿推进。
   摩步分队徒步冲击时,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在接近下车地区时加快速度,赶上坦克。前出至下车地区后,摩步分队人员按连长口令迅速下车,于行进间展开成散兵线,跟随坦克并沿其车辙和开辟的通路通过地雷场,尔后重新以散兵线直接在坦克战斗线后距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上快速冲击。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利用地形的防护性能在己方分队后跟进,有时也可直接在分队散兵线内伴随步兵冲击。徒步冲击时,分队距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为400米(距榴弹炸点为200米)。摩步分队在徒步冲击时,摩步连长通常下车指挥。
   摩步分队乘车冲击时,坦克和步战车无须收扰战斗队形,而是借助扫雷器白行通过敌地雷场。没有装备扫雷器的技术兵器和其他技术装备则沿开辟的通路通过。坦克在己方炮弹炸点后的安全距离上冲击,摩步分队乘车成战斗线在坦克后100-200米距离上快速跟进,同时以所有火器火力杀伤敌人。乘车冲击时,摩步分队距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为300米;坦克分队的安全距离为200米。
   坦克分队和摩步分队于精确规定的时间“Ч”迅猛冲击敌防御前沿,消灭其有生力量及火器,夺取支撑点,并不停顿地继续向纵深冲击。
   营属和配属炮兵在第一梯队连夺占敌一线排支撑点后按营长号令随第一梯队连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转移。冲击开始后,榴弹发射器排在摩步分队战斗队形内乘车从逐次占领的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摩步分队的冲击,消灭并压制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和阻碍摩步分队前进的敌火器。机枪(反坦克-机枪)排在各摩步排队形内、各排之间的间隙或连的翼侧以行进间射击、短停射击,消灭和压制敌有生力量、火器和反坦克导弹,并从逐次占领的发射阵地上消灭敌坦克及其他装甲目标。防空排在第一梯队摩步连之后200米距离上对空中之敌实施不问断侦察,以行进间或短停间射击掩护冲击分队免遭敌空中突击。反坦克排随第一梯队某连之后转移,随时准备抗击敌坦克的反冲击和遂行营长下达的其他任务。
   7.纵深战斗
   (1)发展进攻。营(连)在消灭第一梯队营防御地域的敌人后,应利用敌战斗队形的间隙和缺口,利用炮兵和己方火器的射击效果以及航空兵的突击,继续向纵深迅猛进攻,发展已取得的战果,以便彻底粉碎敌人。营(连)可派出战斗侦察群。
   在坦克难以通行的地段上,摩步分队可超越坦克,在坦克火力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火力的掩护下进攻。通过这些地段后坦克重新超过摩步分队继续进攻凸遇有工程障碍物和天然障碍物时,可绕行或沿工兵分队和带悬挂推土装置的坦克开辟的通路通过。必要时可建立障碍排除组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
   (2)营第二梯队(预备队)进入战斗。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在第一梯队分队之后1.5-2公里的距离上隐蔽地转移,准备发展胜利,向侧方扩大突破口,抗击反冲击,替换第一梯队分队,以及消灭留在进攻分队后方的敌人。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可从各连之间的间隙或从第一梯队某连的翼侧进入战斗,有时则以超越的方式通过第一梯队连的战斗队形。
   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应成临战队形以最大速度向进入战斗的地区开进。接近战斗地区时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边以各种武器射击,边从行进间迅猛地冲向敌人,完成所受领的任务。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在炮兵、反坦克排和榴弹发射器排的火力掩护下进入战斗。第二梯队(预备队)进入战斗后,营长应建立(重建)预备队。
   (3)抗击反冲击。在纵深内,营面临着抗击敌反冲击的任务。对反冲击之敌,根据其兵力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粉碎或抗击。
   当敌以相当或劣势兵力实施反冲击时,营(连)以炮兵、反坦克排、榴弹发射器排、机枪(反坦克-机枪)排的火力以及连(排)从行进间迅猛冲击消灭敌人。
   当敌以优势兵力实施反冲击时,坦克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应在最近的掩蔽物后占领发射阵地;乘车进攻的摩步分队人员下车并占领便于消灭敌人、便于与坦克保持协同动作的阵地;反坦克排(班)在各摩步连(排)之间的间隙或翼侧坦克威胁方向的有利地区占领发射阵地;榴弹发射器排和机枪(反坦克-机枪)排(班)在各连战斗队形内敌步兵数量最多的方向上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切断敌步坦联系并消灭敌步兵;迫击炮连在靠近第一梯队连的发射阵地上消灭营长指定的目标;配属给营的炮兵以直瞄射击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未遭反冲击的分队加速推进,前出至反冲击之敌的翼侧和后方。营(连)各分队和所有火器以集中射击杀伤敌人,随着敌人的抵近,火力应逐步加强并发扬最大程度。营独立或在友邻分队协同下击退并坚决消灭反冲击之敌后转入追击。
   (4)追击退却之敌。敌人退却时,营(连)长在给战斗群明确任务的同时,立即下令分队转入追击。营(连)长乘车与坦克分队一同以最大速度沿平行路线超越退却之敌,前出至敌退却路线上,与友邻协同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坚决的冲击消灭敌人。当不能沿与敌退却方向平行的路线追击时,营(连)在正面追击,以坚决的行动消灭敌掩护分队,并在友邻及战术空降兵和先遣支队(前卫)的协同下从行进间冲击敌主力。营(连)在追击过程中遇到敌支撑点和伏兵时,予以绕行,从其翼侧和后方发起冲击,消灭防守和设伏之敌。追击时,营(连)可成战斗队形、临战队形或行军队形行动。各分队应充分利用炮兵和直升机火力不停顿地行动。
   二、防御战斗
   俄军防御战斗,依战斗任务、兵力兵器的数质量以及地形特点,分为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其中阵地防御是防御的基本类型,要求通过顽强扼守预有准备的防御地域,使敌遭受最大限度的损失。机动防御则允许放弃某些地域,通常在敌突然袭击和在进行保障地带的战斗时实施,目的是通过在预定的、纵深梯次配置的地区依次实施防御战斗,结合短促的反冲击,使敌遭受损失,赢得时间,保存兵力。
   在仅使用常规武器行动时,俄军实施防御的基本方法是,以航空兵和火箭兵的突击、各种武器的射击毁伤敌人,广泛使用工程障碍物限制敌行动,部队顽强扼守重要的地域,以坦克和摩托化兵团(部队)的反突击(反冲击)粉碎楔入之敌。
   俄军认为,防御应当是稳定和积极的;应成纵深梯次配置;应能抗击敌实施的核突击和向大纵深实施的密集火力突击,能抗击敌从正面和翼侧以大量坦克和步兵实施的进攻+,能制止敌空降兵和空中机动群在后方空降并在其空降时予以消灭。
  (一)师(团)防御战斗
   1.任务。摩步师(团)和坦克师(团)可在集团军和军(师)的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亦可担任合成预备队或者在独立方向上实施防御。其中,摩步师通常在合成集团军(军)的第一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坦克师则通常在集团军(军)的第二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步兵战斗车摩步团和摩步师属坦克团在编入第一梯队时,通常在受敌坦克威胁最大、敌可能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防御;摩步师属独立坦克营通常编入第二梯队或合成预备队;坦克师属摩步囝通常在第一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摩步团属坦克营通常用于加强摩步营,部分兵力编入预备队,该营还可编入预备队;坦克师的坦克团属摩步营通常用于加强坦克营,也可独立在第一阵地或在保障地带实施防御。
   通常师防御地带宽度为30-40公里,防御纵深为20-25公里;团防御地段宽度为10-15公里,防御纵深约为10公里。若实施海岸防御或掩护国境线时,师防御地带的宽度可达100公里,团防御地段的宽度可达30公里。
   2.加强。师可能得到的配属:2-3个炮兵营,1个工程工兵营,1个防化连。此外,还可得到歼击——轰炸航空兵2个团次和作战直升机的支援。
   团可能得到的配属:1-2个炮兵营,1个反坦克连,1个工程工兵连,直个防化排,1个火焰弹发射器连。其中,反坦克连和火焰发射器连仅配属给摩步团。
   3.战斗队形。根据情况,师(团)可编成2个梯队或1个梯队。在主要方向上防御时通常编成2个梯队。当成1个梯队时,编有合成预备队。
   师(团)防御战斗队形主要包括: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或合成预备队、炮兵群(分队)、防空部(分)队、直升机分队、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和反空降预备队。此外,师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防御并建立保障地带时,其战斗队形还编有1-2个前进支队;第一梯队团在师不建立保障地带时,其战斗队形通常还编有防守前进阵地的分队。
   师(团)第一梯队由2-3个团(营)的兵力编成。师(团)第二梯队由1-2个团(营)的兵力编成。合成预备队由1-2个营(连)或L个团(营)的兵力编成。炮兵群(分队)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炮兵部(分)队编成。防空部(分)队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防空部(分)队编成。反坦克预备队由师反坦克营(团反坦克连)编成。快速障碍设置队由1个工程工兵连(排)编成。反空降预备队由1个营(连)的兵力编成。前进支队由重个加强营或士个团的兵力编成。团防守前进阵地的分队由丑个连至1个营的兵力编成。
   4.阵地配系。师防御阵地包括:保障地带、前进阵地(战斗警戒阵地)、数道防御阵地以及斜切阵地和独立防御地域(枢纽部)。团防御阵地包括:前进阵地(战斗警戒阵地)和通常的2道防御阵地(见图3-4、3-5)。
                            俄军作战研究_图1-4
                                                          图3-4 师防御编成(方案)
                            俄军作战研究_图1-5
                                                           图3-5 团防御编成(方案)
   保障地带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防御时在师防御前沿建立,由师派出的前进支队及掩护部队和边防总队(在实施对国境线防御时)防守,用于迟滞敌进攻,追其提前展开和在不利的方向上实施进攻,使敌遭受损失,为防御准备赢得时间。前进支队由师长指挥。保障地带包括数道防御阵地、数个防御地域(支撑点)以及完善的工程障碍物配系,其纵深通常为10-15公里。
   前进阵地通常在没有设保障地带的情况下在距师防御前沿前4-6公里外建立,由从第一梯队团派出的带有加强兵器的摩步营(连)、坦克营(连)防守,用于迷惑敌人,使其无法判明防御前沿的轮廓和编成,防止敌对第一梯队部(分)队进行突然袭击,抗击敌战斗侦察以及迫敌提前展开主力。防守前进阵地的分队由团长指挥。
   战斗警戒阵地是在没有设置前进阵地时在距防御前沿前2公里处建立,由第一梯队摩步营派出的分队防守(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战斗警戒任务由占领第一道堑壕的分队承担),用于防止敌突然袭击和实施地面侦察。
   主要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区)由集团军第一梯队师占领,通常由3-4道防御阵地、数道斜切阵地和数个独立防御地域(枢纽部)组成,用于给进攻之敌以决定性的毁伤。
   主要防御地带的基础是团防御地段。第一梯队团占领的第一和第二阵地的工事构筑最为完备,通常集中师的主要力量预以防守。
   第一阵地是团防御最重要的阵地,由第一梯队各营防守,用于给敌以决定性的毁伤,以制止敌突破主要防御地带前沿。
   第二阵地由团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防守,用于阻止并消灭突入团防御地段纵深之敌。
   第三阵地(必要时还有第四阵地)由师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防守,用于制止敌渗入防御纵深并保障为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创造有利条件。
   斜切阵地在师(团)防御地带(地段)全纵深内建立,用于阻止楔入(突入)之敌向两翼扩张,亦可同时作为部队反冲击展开地区和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坦克部(分)队的射击地区。斜切阵地通常构筑1-2道堑壕,同时还可利用从正面通向后方的交通壕。
   独立防御地域(枢纽部)构筑在主要防御地带内,用于掩护主要防御地带免遭敌空降兵、空中机动群和突入的先头部队的突击,扼守各道阵地之间的道路交叉点、居民点、渡口和其他重要目标。
   5.指挥所的开设。指挥所通常在预计的敌主要突击方向上的一侧展开D师基本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为8-15公里;团基本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为4-6公里。师前进指挥所和团观察所在敌可能进攻的最重要方向的位置上层开;师预备指挥所通常在距师基本指挥所5-15公里处展开;后方指挥所在师(团)后勤主要力量配置地域内展开,师后方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约为30公里,团后方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约为15公里。
   6.战斗准备。师(团)防御战斗准备在受领任务后开始。防御战斗准备的程序是:组织战斗(定下决心、下达战斗任务、进行现地勘察、组织协同动作、组织各种保障、拟制战斗计划),占领防御阵地,建立战斗队形和火力配系,对防御地带(地段)进行工程构筑。
   7.战斗实施
   (1)保障地带防御的实施。在判明敌用于克服保障地带的先头部队已开始开进,或敌先头部队(或主力)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后,师(团)立即占领防御阵地,并以火力和远距离布雷器材阻止敌军开进和展开。
   当发现敌人小股兵力实施侦察时,由掩护部队将其消灭。当敌抵近保障地带时,师开始对掩护部队实施火力支援;师前进支队的摩步分队和坦克分队与集团军掩护部队的分队协同,顽强扼守支撑点,抗击敌前卫的行动。随着敌先头部队进入战斗,前进支队和掩护部队的分队在最重要的方向上以逐次扼守防御阵地和地域(支撑点)的方式实施机动防御,广泛实施火力伏击并在有利条件下以部分兵力实施短促而突然的反冲击,给敌以尽可能大的毁伤,迟滞其推进,迫敌主力提前进入战斗。
   前进支队在保障地带头一道阵地上防守到上级规定的时间后向下一道阵地转移。若提前转移,必须得到师长的允许。在前进支队由头一道阵地向下一道阵地转移或由保障地带撤退时,炮兵和航空兵应给以必要的掩护。在防守保障地带的部、分队撤回后,师应立即封闭主要防御地带前工程障碍物中的通道。
   当师不设保障地带时,防守前进阵地(战斗警戒阵地)的分队应抗击敌战斗侦察分队和先头分队的冲击,并迫使敌人提前展开主力。
   (2)主要防御地带防御的实施
   ——敌抵近主要防御地带时的行动
   当敌抵近主要防御地带时,师以航空兵突击和炮兵射击毁伤开进之敌。在敌主力开进的方向上虚以大部分火器实施火力突击和远距离布雷,以达到予敌以最大限度的毁伤并制止敌从行进间对第一阵地实施冲击的目的。
   ——敌实施火力准备时的行动
   当敌开始火力准备时,师(团)以航空兵(当有航空兵支援时)、火箭兵、炮兵和作战直升机分队,第一梯队营(连)以指定的火炮\反坦克导弹和坦克,对敌核化袭击兵器、高精度武器系统、指挥所和火炮以及正在开进或准备冲击的坦克和步兵实施打击,并继续以火力和远距离布雷阻止敌军开进和展开。前沿分队以值班火器消灭或击退在前沿前和翼侧的障碍物中开辟通路的敌人。对已开辟的通路应立即以机动障碍物予以封闭。若无法封闭,则应以火炮和各种武器的火力予以控制。防空兵部(分)队与歼击航空兵协同,消灭空中之敌,阻止敌人突击。当敌空降兵(空中机动群)、奔袭支队和侦察一破坏群已经机降或渗入纵深时,以航空兵、炮兵、反空降预备队以及位于敌着陆和行动地域附近的摩步分队和坦克分队消灭上述之敌。各部(分)队人员除观察人员和值班火器射手外,均隐蔽在坦克、步兵战斗车、掩体和其他掩蔽工事内,并做好迅速占领阵地和抗击敌冲击的准备。
   如果敌在火力准备过程中使用密集毁伤兵器在防御阵地中打开了缺口,师(团)应集中炮兵和作战直升机的火力予以封锁,或使用反坦克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加以封闭。必要时,还可前调营(连)装甲群乃至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的部分分队封闭缺口。
   当敌使用核武器时,师(团)应立即疏散第二梯队或变换其集中地域。在遭敌核化袭击后,应迅速查明受敌核化袭击地区的情况,采取措施,恢复部队战斗力,并消除敌核袭击的后果。
   ——抗击敌冲击时的行动
   抗击敌坦克、步兵的冲击,是防御战斗最重要的阶段口在敌转入冲击时,师(团)耍充分发扬火力抗击敌人的冲击,炮兵要集中火力毁伤敌坦克和步兵。反坦克分队、坦克分队和步兵战斗车分队通常从能最有效地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距离上开始射击,消灭敌坦克和装甲车辆。步兵分队应集中火力切断敌步坦联系,消灭敌步兵。电子斗争部(分)队要对敌火箭兵、炮兵和冲击部(分)队的通信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及战术航空兵的导航设备实施压制。
   当敌坦克、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进入反坦克导弹、坦克的有效射程内时,炮兵以拦阻射击打乱敌战斗队形;第一梯队营(连)在炮兵的协同下,以反坦克导弹、坦克的火力摧毁敌装甲目标。
   当敌人转入冲击时,人员要迅速占领阵地,集中火力首先消灭敌冲击战斗队形中威胁最大的力量。若敌乘车冲击,则以火炮、坦克、反坦克导弹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若敌人实施徒步冲击,则以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打乱敌冲击队形,切断敌步坦联系,以反坦克火力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并以轻武器和其他火器的火力消灭敌步兵。
   当敌实施迂回时,第一梯队营(连)要集中迫击炮火力、反坦克火力和机枪火力杀伤敌人,并以装甲群阻止敌迂回。
   ——消灭突入(楔入)之敌时的行动
   当敌突入(楔入)防御时阵地时,建制和支援的火箭兵、炮兵、迫击炮兵、航空兵要对防御部队实施火力支援。师(团)要及时指挥部(分)队阻止敌人继续向纵深和两翼扩张,分割其战斗队形,并以各种武器的射击和航空兵的突击给敌以最大限度的毁伤。其中包括:使用营(连)装甲群、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以及从未受冲击地段调来的兵力兵器阻敌发展进攻;指挥处在进攻之敌后方的分队继续扼守占领的支撑点,并在条件有利时向楔入之敌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
   第二梯队团(营)要随时了解前方情况,注视情况变化,并与第一梯队团(营)保持不问断的联系。当接到扼守规定地段(地域)时,第二梯队团(营)要顽强扼守已构筑好的阵地,以各种火力毁伤敌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为集团军(师)第二梯队实施反突击(反冲击)创造条件。在敌突入集团翼侧进行战斗的分队和部队应扼守所占领的阵地,制止敌向两翼扩张,保障集团军(师)第二梯队的开进和展开。
   若实施反冲击,俄军认为,师第二梯队在敌主要进攻集团翼侧和被敌削弱的部队行动方向上实施反冲击最为有利。团(营)第二梯队反冲击通常在楔入之敌兵力较少的有利条件下与师(团)第二梯队联合实施。有时也可在师(团)长的允许下独立实施。独立实施反冲击的情况是:师第二梯队处在扼守第二阵地的战斗中;团第二梯队处在扼守第一阵地营防御地域的战斗中。当敌楔入防御阵地纵深的情况下,师(团)第二梯队的反冲击通常应与集团军(师)第二梯队的反突击(反冲击)共同实施。时机选在敌部(分)队被阻止,且其从纵深抵近的预备队被迟滞时。当敌楔入接合部时,师长应指挥主要火器打击敌人,制止其向翼侧和纵深扩张。条件有利时,应以师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的反冲击会同友邻共同将其消灭。
   反冲击由师(团)长亲自指挥,团(营)反冲击战斗队形通常编成1个梯队和合成预备队。反冲击在师(团)长掌握的兵器的支援下,在第一梯队部(分)队和留在敌后方的部队的协同下,向突入之敌的翼侧和后方坚决地、不停顿地实施,直至完全恢复防御态势或前出至指定地区。
   实施反冲击之后,师(团)指挥员和司令部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恢复遭敌破坏的火力配系和障碍物配系,重建预备队,并使分队做好抗击敌再次突击的准备。
   8.退却
   (1)目的。退却,必须在接到上级命令后方可实施。目的是:保存力量,占领更为有利的地带(段),赢得时间。
   (2)类型。退却类型有两种:被迫退却和预有计划退却。被迫退却通常在以现有兵力兵器已不能扼守所占领的地带(段)、防御兵团和部队面临被合围和被消灭的现实威胁情况下实施。预有计划的退却则是为尔后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3)任务与战斗队形。退却时,上级通常给师(团)指定退却地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给师指定方向,给团指定路线。师主力通常立即退却至最终防御地区(指定地区);但在受领为赢得时间面退却的任务时,师则在中间地区逐次展开主力,在指定地带实施机动防御。
   师(团)实施退却时的战斗队形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主力部(分)队、掩护分队、后卫和后方尖兵、侧方尖兵、炮兵和防空部(分)队。
   掩护分队和后卫(后方尖兵)的任务是保障主力撒出战斗,脱离敌人,有组织地实施退却。掩护分队由加强的坦克和摩步分队担任。后卫由能独立遂行所赋予的任务并能从一个地区迅速实施机动的部队和分队担任。后卫通常可得到炮兵(主要是自行火炮)、工程兵分队的加强,并可得到航空兵的支援。担任后卫的坦克部队和分队除此之外还可得到摩步分队的加强。
   侧方尖兵的任务是抗击敌包抄和迂回,防止敌对师(团)实施突然袭击。
   (4)退却实施。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退却通常从部队搬出战斗时开始。师(团)主力通常在夜间撤出战斗和实施退却;有时亦可在昼间撤出战斗和实施退却。在敌采取积极行动的情况下,通常在以炮兵射击和航空兵突击对威胁最大的敌集团实施毁伤之后搬出战斗;必要时,在主力撤出战斗的同时,实施短促的反冲击。
   掩护分队留在所占领的阵地上,采取与搬出战斗前同样的战斗行动,阻止敌人突向主力。当师(团)主力通过后卫占领的地区(退却出发地区)后,掩护分队根据师(团)长的命令撤出所占领的阵地,尔后与自己的部队会合或用于加强后卫。
   师主力部队在师后卫或团后卫的掩护下实施退却。后卫预先占领指定地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扼守这一地区。师(团)主力在通过后卫所占领的地区后,在其掩护下收拢成行军纵队,向指定地区退却口同时,向运动路线派出行军警戒分队。后卫在得到师(团)长的允许后方能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退却,并在退却地带和翼侧广泛实施火力伏击,大量设置障碍物和破坏物。
   在后卫编成内行动的炮兵应对从正面和翼侧实施进攻的敌人实施射击,并从远距离上对道路交叉点、隘路、渡口实施射击,以迟滞敌推进,消灭企图绕过后卫的敌人。
   在主力编成内实施退却的炮兵应在预定(指定)的地域内展开,以火力支援后卫。必要时可实施远距离布雷,阻止敌包抄和迂回。
   当敌在退却路线上空降兵力进行拦阻时,师(团)应派出兵力予以消灭或对其进行封锁。在某些情况下,师(团)可展开主力,对向退却路线上前出的敌人实施突击。
   为阻止敌夺占山垭口、峡谷、桥梁、渡口和退却道路上的道路交叉点,师(团)应预先派出部(分)队将其占领,并扼守至主力通过和后卫抵达之时。
   师(团)退却中,防空部(分)队在主力和后卫的行军队形和战斗队形中行动,掩护主力和后卫退却,在部(分)队通过山垭口、峡谷、桥梁、渡口、大居民点和道路交叉点时,防空部(分)队在上述地区展开,占领阵地;航空兵对敌主要集团实施突击,阻止敌实施包抄和迂回,掩护部队免遭空中之敌突击,阻止敌空降兵在退却道路上机降或在其机降后将其消灭。退却时,指挥所通常与主力一道撤出战斗。后方指挥所与技术保障分队和后勤分队同时转移。
   进入指定退却地区后,要及时组织新的防御。
  (二)营(连)防御战斗
   1.任务。摩步(坦克)营(连)可在旅、团(营)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亦可担任合成预备队或编入反空降预备队。在撤出战斗和退却时,营可担任后卫,连可担任后方(侧方)尖兵或掩护分队。
   摩步团属坦克营通常用于加强各摩步营,部分兵力可编入合成预备队。摩步团属坦克营有时也可编入第二梯队。
   坦克团属摩步营通常用于加强各坦克营。也可能独立行动,在第一阵地或保障地带(前进阵地)实施防御。
   第一梯队营占领第一阵地实施防御。第二梯队营通常在主要方向上占领第二阵地实施防御。
   在保障地带担任防御任务的摩步(坦克)营作为前进支队使用,阻止敌人进攻,迫敌主力提前展开,使敌遭受损失。
   在没有保障地带的情况下,营(连)可在距防御前沿4-6公里处建立的前进阵地担任防御任务,防止敌人对第一梯队分队实施突然袭击,抗击敌战斗侦察,迫敌提前展开主力。
   担任合成预备队的营占领指定的集中地域或防御地域后,要做好遂行突然出现的任务和加强(替换)丧失战斗力的第一梯队分队的准备。
   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的营(连)占领指定地域后,要加强对空侦察,并设置反空降障碍物,准备火力设伏,准备在敌可能机降(空投)的地域和可能的行动方向上消灭敌空降兵。
   营防御地域正面宽为3-5公里,纵深为2-2.5公里。在进攻部队不便通行的地形上,以及在保障地带和前进阵地上实施防御时,营的防御正面宽度可以稍大点,达4-6公里。连占领正面宽1.5公里、纵深1公里的支撑点。各连支撑点之间的间隔达1-1.5公里。
   2.加强。营(连)在主要防御方向上担任第一梯队时,可得到火炮、迫击炮、坦克、反坦克导弹、高炮或防空火箭、工兵、化学兵的配属和作战直升机的支援。
   摩步营可得到的配属:1个炮兵营、1个坦克排、1个反坦克导弹排、1个防空火箭排、1个工兵排和1个化学侦察班。
   摩步连可得到的配届:1个炮兵连、1个坦克排、1个迫击炮排和1个工兵班。
   坦克连可得到的配属:1个炮兵连、1个摩步排和1个工兵班。
   3.战斗队形。营可编成2个梯队或1个梯队。在旅、团主要方向和便于坦克行动的方向上防御时,通常编成2个梯队。在次要方向,在敌人难以通行的地形上以及在兵力兵器不足的情况下,在防御纵深内占领防御阵地或担任旅、团第二梯队和参加旅、团的机动防御时,可编成1个梯队,并编有兵力不少于1个排的预备队。
   营第一梯队连在第一和第二道堑壕建立支撑点。营第一梯队可由2-3个连编成。
   营第二梯队连在第三道堑壕,有时也在第四道堑壕建立支撑点。
   编入预备队的连,(排)占领集中地域,准备完成突然出现的任务。
   迫击炮连和榴弹发射器排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用于支援第一梯队摩步连战斗。反坦克排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用于抗击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冲击,掩护暴露的翼侧,保障反冲击。在遮蔽和起伏地形上,该排可以班为单位配属第一梯队各连。
   防空分队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配置在各连支撑点内和营指挥观察所地域内,用于掩护各分队、指挥观察所免遭敌空中突击。
   加强给营的工程兵分队和其他专业兵分队,根据所遂行的任务配置在营防御地域内营长指定的位置。
   连通常编成1个梯队。在防守特别重要的方向时也可能编成2个梯队。此时,第一梯队通常编2个排,第二梯队编1个排。
   根据情况,营(连)战斗队形中可建立装甲群和火力伏击组。
   营(连)装甲群由在主力集中方向之外担任防御的第一和第二梯队抽出的坦克、步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组成。营装甲群4-6辆;连装甲群2-3辆。装甲群通常用于封闭敌火力突击造成的缺口,或遂行其他需要快速机动行动、对敌实施有效火力毁伤、充分利用坦克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战斗能力的任务。营装甲群群长由第二梯队连的一名排长担任。连装甲群群长由一名副排长担任。
   火力伏击组用于以突然的直瞄射击、抵近射击和地雷最大限度地毁伤敌人。根据具体条件,伏击组可编入1个排、1个班或1辆坦克,并加强有喷火兵和工兵。营一般可组织2-4个伏击组,连组织1-3个伏击组。伏击组预先占领指定的阵地并进行周密伪装。其阵地通常选在防御地域(支撑点)内的可能遭敌坦克进攻的方向上、防御地域(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或翼侧。
   为了保障分队免遭敌突然袭击和防止敌地面侦察,第一梯队营应有警戒阵地,当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则不必派出战斗警戒分队。
   4.支撑点和发射阵地配系。营(连)支撑点和发射阵地配系如下;战斗警戒阵地(营建立);组成营防御地域的各连(排)支撑点;迫击炮、榴弹发射器、坦克、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反坦克导弹和其他建制和配属火器的发射阵地;反坦克排、装甲群的集结地域和展开地区;火力伏击组阵地;防空火箭(高炮)分队发射阵地;游动火器阵地;堑壕和交通壕;障碍物地段等。此外,在营防御地域内,还包括预备的和假设的连(排)支撑点、迫击炮、榴弹发射器、建制和配属火器的发射阵地(见图3-6)。
                           俄军作战研究_图1-6
                                        图3-6 摩步营的支撑点与发射阵地配系(方案)
   (1)战斗警戒阵地。战斗警戒阵地通常设置在防御前沿前2公里的地方,其目的是防止敌突然袭击,阻止敌地面侦察。营通常派出1个加强排占领战斗警戒阵地,承担战斗警戒任务。
   在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不派出战斗警戒分队。此时,战斗警戒的任务由占领第一道堑壕的分队承担。
   (2)营防御地域和连支撑点。营防御地域是每道防御阵地的基础,由3-4道堑壕构筑而成,它包括各连支撑点、由统一的火力配系相互连结的建制和配属火器阵地、防御地域范围内的障碍物和交通壕。
   摩步连支撑点包括各摩步排支撑点、由统一的火力配系相互连结的连和配属分队的火器阵地、连支撑点范围内的障碍物和交通壕。第一梯队摩步连支撑点由2道堑壕构筑而成;第二梯队摩步连支撑点由1-2道堑壕构筑而成。
   坦克连支撑点包括各坦克排支撑点和配属分队阵地。
   配属给坦克营(连)的摩步分队通常在坦克前方,以及在坦克连(排)之间的间隙地和翼侧占领阵地。
   为达成连支撑点的环形防御,应广泛使用交通壕,为各排规定补加射击地境,为各种火器构筑基本和预备发射阵地(保障对翼侧和后方进行射击)。部分火器应配置在纵深内。在连支撑点的翼侧和后方及各排之间的间隙地设置障碍物。
   连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可达1000米,排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可达300米。对间隙地应实施不问断的观察,并以各种兵器特别是反坦克武器的侧射和交叉火力加以控制,以火力伏击组、炮兵火力和障碍物加以掩护。在连(排)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应构筑堑壕、交通壕和预备阵地。
   担任直瞄射击的炮兵的发射阵地主要选在受敌坦克威胁大的方向上。迫击炮连的基本发射阵地通常位于第一梯队连的后方。
   (3)堑壕和交通壕。第一阵地的第一道堑壕是防御的前沿。堑壕前应设置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物。第一道堑壕应尽可能选在天然反坦克障碍物后面,能为前沿前、两翼、间隙地和纵深设置各种绵密的火力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道堑壕与第一道堑壕相距300-600米,便于以火力支援占领第一道堑壕的分队。
   第三、四道堑壕构筑在距第二、三道堑壕600-1000米处,便于对第二和第三、四道堑壕之间的地带实施射击。
   交通壕的构筑应能保障分队隐蔽机动,同楔入防御之敌进行战斗;便于后送伤员,前送弹药和食品。在第一道和第二道堑壕之间至少为每个排构筑1条交通壕;在第二道和第三、四道堑壕之间至少为每连构筑1条交通壕。
   5.火力配系。营(连)的火力配系如下:在防御接近地、前沿前、翼侧、连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和防御纵深内的炮兵集中射击地段和拦阻射击地区;前沿前、间隙地、翼侧和防御纵深内的反坦克兵器火制区和各种武器的密集多道火制区;为在短时间内向任何受威胁方向或地段集中火力而准备的火力机动。
   各连以及营建制和配属的反坦克兵器、直瞄火炮构成营火力配系的基础。坦克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的火力构成连火力配系的基础。
   反坦克兵器火制区在防御前沿前、两翼、间隙地和纵深组织。其近界在防御前沿地区,远界是现有反坦克兵器的最大射程,一般为2000-3000米。在火制区内,规定各种反坦克兵器的开火地区。当敌坦克和装甲车辆进至距前沿2-3公里时,反坦克导弹开始射击;进至2公里时,坦克炮开始直瞄射击,支援的火炮和迫击炮改用拦阻射击;进至800米时,БΜП-1型步战车火炮和重型火箭筒开始射击;进至500米时,轻型火箭筒开始射击。
   各种武器的密集多道火制区,用于抗击敌坦克和步兵的密集冲击。其近界在防御前沿,远界是步兵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根据具体情况,密集火制区的纵深为400-600米。在密集火制区内,每一点都处于有效的火力控制之下。
   连(排)在防御中应建立火袋。在火袋中,分队的所有或大部分武器要以交叉、侧射和正面火力构成大的火力密度。在火袋范围内还应埋设有地雷。在连支撑点前沿前,火袋宽为900-1000米,纵深为1000米;在支撑点纵深,火袋宽为500-1000米,纵深为1000米。
   营有时还在前沿前500-1500米敌步兵最可能进攻的方向和地段上为榴弹发射器排规定若干集中射击地段和拦阻射击地区。
   6.指挥观察所。营指挥观察所在第一梯队连后方或第二梯队(预备队)连支撑点地域内构筑,距营防御前沿2公里。
   连指挥观察所通常在本连支撑点纵深内构筑,距连防御前沿800米。其位置应便于观察连防御正面前和两翼的地形,尽可能通视整个支撑点。
   7.战斗准备。营(连)防御战斗准备的程序是:组织战斗,使所属各分队做好防御战斗准备,占领防御阵地,建立战斗队形和火力配系,构筑防御地域(支撑点)的工事等。其中,组织战斗包括:定下决心,下达战斗任务,进行现地勘察,组织协同动作和火力配系,组织各种保障。
   营(连)长通常在现地组织防御战斗。无法在现地组织战斗时,则在地图(沙盘)上组织战斗。
   8.战斗实施。敌进攻开始前,连要派出值班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和其他火器,占领预备或临时发射阵地,随时准备消灭企图实施侦察和在工程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或渗入防御纵深的小股敌人。
   小股敌人或敌侦察分队接近战斗警戒阵地时,战斗警戒分队要以突然的火力将其消灭。营迫击炮连、支援和配属炮兵应从临时发射阵地实施支援射击。
   敌大股兵力接近战斗警戒阵地时,不仅要以战斗警戒排的建制兵器火力,而且要从防御前沿的摩步(坦克)连抽出火器毁伤敌人。战斗警戒分队与指定的火器协同,主要消灭其正面前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抽出的坦克、反坦克兵器、迫击炮和支援的火炮,以及上级的值班火器负责消灭企图绕过战斗警戒阵地的敌步兵和坦克。当敌在营防御正面前展开其基本兵力兵器时,营长在得到团长允许后,给战斗警戒指挥员下达撤出战斗和后退的命令。担任战斗警戒的排在炮兵和第一梯队连指定火器的掩护下,利用地褶、障碍物和气溶胶(烟幕)以跃进方式后退。退回的排在连支撑点占领防御阵地或编入营预备队。
   战斗警戒分队退回后,暴露的火器隐蔽地变换阵地。对敌在障碍物中开辟的通路,立即予以封闭。若不能封闭,则以炮兵和其他火器予以控制。
   敌人开始火力准备后,摩步(坦克)连及配属分队人员隐蔽在掩壕、避弹所、掩蔽部、步战车(坦克)内、掩体和堑壕底部,做好迅速占领阵地和抗击敌冲击的准备。
   敌转入冲击后,营(连)长要集中全部兵器的火力消灭敌主力。建制和配属炮兵以集中射击、对单个目标射击、移动和不动拦阻射击,对敌高精度武器、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实施毁伤,打乱敌分队的战斗队形,为坦克、步战车、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从最大距离上消灭敌人创造有利条件。
   敌接近防御前沿时,防御分队要以所有火器消灭敌坦克和装甲车辆,切断步兵与坦克的联系,消灭步兵。对突到支撑点前沿的步兵,以抵近射击、手榴弹打击及白刃格斗等形式消灭之。
   当敌楔入防御地域(支撑点)时,营(连)要以全部兵器的火力和装甲群阻止敌人向纵深扩张,并以火力压制敌人。
   火力伏击组待敌接近时突然开火,首先消灭坦克和装甲车辆,迫使敌残存的坦克和步兵向不利的方向或预设的地雷区运动。
   营第二梯队(预备队)的反冲击通常在敌以不大的兵力楔入防御阵地时与团第二梯队一起实施。在敌优势兵力进攻的方向上,营不实施反冲击。
   击退敌冲击后,营长要采取措施迅速恢复火力配系,补充弹药,修复遭敌破坏的工事和工程障碍物,组织修复损坏的武器装备,准备后送伤员。
   对渗入本营(连)与友邻营(连)结合部的敌人,要与友邻协同,以各种火力加以消灭。条件有利时,则以坚决的反冲击加以消灭。
   对迂回之敌,营(连)要将部分兵力转移至受威胁的方向上,准备抗击迂回之敌的进攻。
   9.第二梯队营(连)的行动。旅、团(营)第二梯队营(连)在敌突入防御纵深时,应以所有兵器从所占领的阵地坚决毁伤敌人并制止敌人继续推进。
   若实施反冲击,当接到参加实施反冲击的命令之后,营(连)长应给各分队进一步明确任务。反冲击在急袭射击(或为时10-15分钟的火力准备)之后开始。在急袭射击过程中,营(连)前出到指定地区并展开成战斗队形。之后,与友邻分队协同,以坦克、步战车和其他火器的火力杀伤敌人,打乱其战斗队形,实施坚决的反冲击。反冲击主要指向敌人翼侧和后方。
   恢复原态势或占领指定地区后,反冲击分队应采取措施巩固战果,并准备抗击敌人的再次冲击。
   10.营(连)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的行动。摩步营担任反空降预备队时,通常可得到1个坦克连、1个自行高炮排和1个工程工兵班的配属,有时还配有直升机。此外,在战斗过程中,还可得到上级防空兵、炮兵、航空兵和工程兵的支援。
   营担任反空降预备队时,通常编1个梯队,并以1个排的兵力作为预备队。
   在防御纵深内敌空降兵可能空降的方向上,为反空降预备队的集中地域。在集中地域内,根据防御的编成和地形等条件,反空降预备队可以营为单位配置,或以连为单位分散配置。
   营应加强对空侦察,在预计的机降地点应设置观察哨(潜听)哨。在遮蔽地形、翼侧和防御后方,营应组织人员徒步或乘车巡逻。如配有直升机,可利用直升机进行侦察。
   在预计的机场上应预先设置各种障碍物。应尽可能准备做好在这些地域施放烟幕的准备。若实施夜间战斗,还应准备照明器材。在敌空降兵可能行动的方向上应组织设伏,时间允许的话还应构筑防御阵地、射击地区,以备反空降预备队在战斗过程中占领阻敌。
   当查明敌空降兵开始空降或受领消灭敌空降兵的任务后,营(连)应实施补充侦察,给各分队进一步明确任务,迅速前出至敌空降地域,从行进间展开成战斗队形,由一个或数个方向对敌同时实施冲击,以火力杀伤空降之敌,阻止敌集结和有组织地进行战斗。同时,以防空兵器消灭敌飞机、直升机。
   当发现敌载运空降兵的飞机和直升机飞临上空,准备着陆时,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的营(连)应和上级一起使用防空火器立即对敌射击,力求全歼敌人。
   如果敌空降兵得以着陆、集合(收拢)并向袭击目标开进,营(连)应迅速前出,首先以火力伏击组牵制和毁伤敌人,随后由主力将其歼灭。
   当未能从行进间消灭空降之敌时,或者敌人在兵力上占有较大优势时,营(连)应一面以积极行动牵制敌人,一面依托既设阵地和有利地形实施防御,迟滞敌人的行动。
   11.撤出战斗和退却。营(连)的退却必须根据上级指挥员的命令实施,目的是将分队从敌优势兵力打击下撤出,占领更有利的地形和赢得时间。退却分为被迫退却和预有计划退却两种。
   被迫退却通常在现有兵力兵器无法扼守所占领的防御地域(支撑点)、出现了防御分队被围歼的现实威胁时采用。预有计划的退却旨在为下一步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退却应周密准备,有组织地隐蔽实施,使营(连)在保持战斗力的情况下及时撤到指定地域或占领指定的防御地域(支撑点)。
   营(连)通常在旅、团编成内以行军队形直接撤至指定地域。此外,营还可能担任后卫,迟滞进攻之敌,为旅、团主力退却赢得时间。
   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退却前须先撤出战斗。为保障营撤出战斗,应指定掩护分队(坦克或摩步连、排)实施掩护。
   退却通常在夜间或能见度有限条件下进行。如有可能,也可在昼间进行。此时,应特别注意同敌航空兵和坦克作斗争。
   营(连)开始撤出战斗时,各掩护分队留在所占领的阵地上,战斗到指定时间或上级发出撤退信号为止。
   在敌采取积极行动的情况下撤出战斗时,营(连)要以各种火器杀伤敌人,必要时,还可以部分或全部兵力突然实施反冲击,阻止敌人推进,然后在抽出的分队、火炮和榴弹发射器的火力、障碍物、烟幕和气溶胶的掩护下迅速撤出战斗。
   在集合地域,营(连)长要给各连(排)和加强分队进一步明确退却任务并组织侦察和警戒。
   营(连)在退却时应派出后方尖兵,必要时还应派出侧方尖兵。警戒分队以行进间射击和原地射击以及火力伏击迟滞敌人推进。此外,警戒分队还可根据营长的命令破坏桥梁、渡口、路段,设置障碍物。
   担任后卫的营应预先在指定地区占领防御阵地,并扼守至规定时间或接到退却命令为止。然后,依次从一个地区撤往另一个地区或以交互跃进的方式退却。
第四章 俄空军作战
第一节 空军作战指导思想

第二节 空军主要作战任务与行动


第一节 空军作战指导思想
   冷战结束后,按照《俄联邦军事学院的基本原则》,俄空军对其作战指导思想做了相应调整。《俄联邦军事学院基本原则》认为,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俄内部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器冲突。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策源地,首先是直接靠近俄边境的那些国家和地区。有鉴于此,俄空军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把国土防御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应付地区性危机和武装冲突作为空战的主要形式。按照国土防御的作战指导思想,俄空军的作战重点将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西线。由于俄从东欧撤军和华约组织的解体,首都莫斯科地区从战略大后方变成了前沿地带,因此这里是俄军未来实施防御作战的重点地区,二是南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一直把中亚国家作为恢复伊斯兰帝国的主要对象。俄决不允许中亚国家被纳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势力范围。三是东线。俄同日本一直存在着领土纠葛,结怨由来已久。随着日本军事力量在亚洲的韧带恢复和崛起,日本作为军事强国已对俄构成潜在威胁。俄空军在把主要作战力量投放在上述三个方向的同时,还+分重视跨战区机动作战,要航空兵部队在短时间内抵达对俄联邦构成威胁的任何方向和地区。
   一、作战重点主要应付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俄空军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把遏制北约东扩作为重点的政治任务,把制止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应付地区性危机和武装冲突作为主要作战任务,把高技术条件下的常规作战作为主要作战样式。
   二、强调独立完成战略战役任务
   俄军认为,随着航空兵器的不断发展,空中力量的作战能力已明显增强,可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三、在作战方式上强调快速反应和机动支援作战
   现代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具有爆发地不确定、突发性强、升级快等特点。因此,俄空军总司令部伊涅金大将指出,快速反应和机动支援作战是一种最重要的作战方式,俄空军必须具备这种作战能力。
   四、在空中安全防范上强调攻防兼备
   在现代空袭兵器的毁伤威力空前增大的情况下,即使一两件空袭兵器突入目标上空,也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俄空军一方面强调把敌航空、航天袭击兵器消灭在地面、发射阶段或未达到目标上空之前,另一方面则强调加强对重要目标的严密防护。
第二节 空军主要作战任务与行动
   一、主要作战任务,编制与作战能力
  (一)主要作战任务
   俄空军的使命是单独或与其他军兵种协同夺取制空权,削弱敌方军事经济潜力,破坏敌方国家和军事指挥系统;在战役中对陆军和海军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对战场全纵深实施突击,粉碎敌航空兵集团、地面集团和海上集团。毁伤敌战略和战役预备队;隔离作战地域,破坏敌军后勤和运输。空军还担负输送空降兵空降、空中侦察和空中输送的任务。
   在结构上,俄空军编有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等兵种。有三防兵、无线电电子斗争兵、通信兵、无线电技术保障兵等专业兵。此外,还有搜索——救援、技术保障、气象部队和分队。由远程航空兵、前线航空兵和军事运输航空兵的指挥机构及其兵团、部队组成。
   远程航空兵由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和战略司令部(即地区联合司令部)掌握。其任务是摧毁(破坏)敌深远后方的地面(海上)重要目标。
   前线航空兵由方面军指挥。其任务是:摧毁敌火箭核武器、航空兵、战役纵深内的预备队及其他重要目标,对军队实施空中支援,机降空降兵和支援海上登陆兵;对军队和其他目标实施掩护,以防敌空中突击和侦察;实施空中布雷、战役和战术空中侦察以及进行无线电电子斗争。
   军事运输航空兵由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掌握。其任务是伞降(机降)空降兵,远距离空运军队、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质器材以支援陆军作战,后送伤病员,实施空中侦察和空中布雷。
   轰炸航空兵装备有重型(战略)和中型轰炸机,是空军的战略突击力量。大多用于摧毁敌战略、战役纵深内的重要地面(海上)目标,亦可用于空中侦察。
   歼击航空兵装备有歼击轰炸机,其任务是消灭敌战术、战役纵深内的地面(海上)目标(包括小型活动目标)以及敌飞机、直升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
   强击航空兵装备有强击机,是前线航空兵对军队实施空中支援的主要力量。用于消灭前沿附近、敌战术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地面(海上)目标,首先是小型活动目标,还可用于消耗飞行中的敌直升机,实施空中侦察和空中布雷。
   歼击航空兵装备有歼击机,是前线航空兵消灭空中之敌的主要力量。用于消灭敌飞机、直升机和飞行中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还可用于摧毁敌战术、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地面(海上)目标,实施空中侦察。
   侦察航空兵装备有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用于对敌情、地形和气象实施空中侦察。有时也可用于消灭特别重要的敌目标。
   运输机航空兵装备有运输机,用于伞降(机降)空降兵,空运军队和物质器材,保障军队机动和航空兵战斗,有时还用于遂行特种任务。
   特种航空兵装备有飞机,用于实施无线电电子战,保障指挥和通信,校正炮兵射击,实施辐射侦察、化学侦察和工程侦察,寻找和救护人员,进行空中加油和后送伤病员。
  (二)编制
   在编制上,远程航空兵包括最高统帅部集团军和独立航空兵大队。前线航空兵包括空军集团军、独立航空兵大队及其他兵团。军事运输航空兵包括军事运输航空兵师、独立军事运输航空大队等。
   1.远程航空兵编制。远程航空兵由远程轰炸航空兵、远程侦察航空兵和运输航空兵组成。远程轰炸航空兵的最大编制单位是航空兵师,每师辖2个航空兵团,每团编3个航空兵大队,每个大队由2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备远程轰炸机4架,每个大队装备8架,每个团装备24架,全师共有轰炸机48架。远程侦察航空兵的编制单位是远程侦察航空兵团,每团装备远程侦察机10架左右。运输航空兵的编制单位是运输航空兵团和独立运输航空兵大队。
   2.前线航空兵编制。前线航空兵编成内包括: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和运输航空兵。
   空军集团军编成。空军集团军是战役军团,它是前线航空兵的最大编成单位。其编成不固定,通常下辖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各1个师,侦察航空兵1-2个团,运输航空兵1-3个大队。共装备各型飞机350-500架左右。
   航空兵师编制。航空兵师是战术兵团,一般由单一机种组成,编有3个航空兵团,全师装备飞机约120架。
   航空兵团编制。航空兵团是基本战术部队,其编制包括3个航空兵大队,全团共装备作战飞机约40架。
   航空兵大队。航空兵大队是基本的战术分队。由数个航空兵中队组成,通常装备有同一类型的机种10-24架。
   航空兵中队。航空兵中队是最小的战术单位,通常由3-4架飞机组成。
  (三)空中作战能力
   俄军空中力量主要由空军、海军航空兵、防空军航空兵等组成,截止1994年底,共有作战飞机4040余架,其中空军与防空军有作战飞机约3150架,海军有作战飞机890余架。
   1.主要装备。轰炸机:图-95和图-160战略轰炸机95架,图-22和图-16等中、远程轰炸机450架。
   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各型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约3350架,其中苏-24歼击轰炸机470架,防空歼击机1800余架。在歼击机中,米格-29约400架,米格-31约320架,苏-27约350架,占歼击机总数的60%。
   侦察、电子战和预警机:各型侦察和电子战飞机近800架,远程航空兵装备的侦察/电子战飞机有:图-16约70架、图-22约30架、伊尔-20/22若干架;前线航空兵装备的侦察/电子战飞机有:苏-17M4R约60架,米格-25RB约80架,苏-24MR约80架;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侦察/电子战飞机有:图-95RT,图-16和苏-24MR约84架。俄军共有A-50型预警指挥机16架。
   加油机和运输机:有能为大型轰炸机、运输机和苏-24等部分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各型加油机50余架;有各型军用运输机1450余架,中、远程运输机占55%约为790架,其中安-124运输机26架,安-255大型运输机1架。
   海军飞机:苏-33型舰载机50余架,各型反潜机150余架。此外,还有各型岸基中、远程轰炸机270余架。
   2.作战能力分析
   (1)远程奔袭能力。在俄军空中力量中,担负远程奔袭任务的是战略轰炸机和远程轰炸机,苏-24歼击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后,也可以跨战区飞行。考虑到这些因素,俄航空兵的远程奔袭能力可做如下估算:
   最大出动量:俄战略轰炸机和中远程轰炸机总数近550架,按70%的出动率计算,最大出动量为380余架;苏-24歼击轰炸机按80%出动率计算,最大出动量为380余架。两项相加,一次空中打击的最大出动量为760余架。但事实上难以达到这个数字,因为每出动380余架的苏-24歼击轰炸机进行远程袭击,至少要有100架加油机为其提供空中加油,而俄军总共才有50余架加油机。
   最大携弹量:战略轰炸机和中、远程轰炸机若按70%的出动率计算,一次最大携弹量约4260余吨;苏-24歼击轰炸机若按80%出动率计算,一次最大携弹量约为1140余吨。两项相加,一次出动最大携弹量约为5340余吨,相当于海湾战争总投弹量的6%。
   最大覆盖范围:战略轰炸机可以覆盖欧亚大陆全境,中、远程轰炸机以及经过空中加油的苏-24歼击轰炸机,可对俄周边的大多数国家构成威胁。
   (2)前沿突击能力。俄军的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是一支+分可观的前沿突击力量。这些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大都具有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的双重攻能。按70%的出动率计算,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的一次最大出动量近2350架。如果每昼夜按2次的出动强度计算,每天的出动量约为4700架次,可以配合6-8个方面军在近2000公里宽的战线上进行支援作战。
   (3)空中运输能力。俄军用运输机若按70%的出动率计算,一次最多可以出动约1010架。一次最大载重约2.28万吨。这些运输机中,可用于远距离空运,远程运输机若按70%的出动率计算,一次最大出动量为550余架,一次最大载重约2万吨,可空运4个空降师或1个半摩步师。
   (4)空中侦察和预警能力。空中侦察能力。俄军具有较强的空中侦察能力,这主要表现在:①侦察机数量多,俄军约有860架各种侦察机。②侦察功能齐全。俄空军已装备了3架由图-22M轰炸机改装的新型侦察/电子战飞机。这种飞机不仅具有很强的侦察能力,而且具有自卫攻击能力。俄空军和海军装备的约100架苏-24MR侦察机,装有红外、雷达、电视和光学照相等侦察装置,可对距离40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全天候空中侦察,并能识别出伪装的军事设施。③侦察时效性强。俄战略侦察机和苏-24MR侦察机都装备有情报自动处理系统和远距信息传输设备,可将所获信息及时传送到有关部门。
   预警控制能力。俄军装备的A-50预警机由原伊尔-76“中坚”预警机改装而成。这些A-50预警机分布在15个防空预警巡逻区,与地面雷达预警系统和空间预警系统相结合,形成了较为严密的预警网。A-50预警机装有“熊蜂”无线电技术系统,拥有三角座标雷达、敌我识别装置、情报分析、显示和储存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等,活动半径800-1000公里,空中一次加油后留空时间可达12小时。对空中飞机探测距离为460-620公里,对巡航导弹探测距离为170公里,并具备空中导航和指挥控制能力,能同时指挥12架战斗机进行战斗,可及时将有关情报信息传递给地而指挥中心和空中飞机。
   (5)防空作战能力。俄担负着国土防空作战任务的歼击机有1800余架。其中,米格-31具有空中受油能力,加油后续航时间可达6-7小时,可同时跟踪10个空中目标,并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苏-27战斗机作战半径大,与预警机配合能有效地完成对空中目标截击任务。米格-29装有电视制导和激光制导导弹等高精度武器,机载多普勒雷达可保障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这三种歼击机不仅可以攻击飞机,还可有效的对付战术巡航导弹。在1993年底进行的一次防空演习中,3个C-300防空导弹营和1个米格-31歼击机中队成功地拦截了全部117个模拟空中入侵目标,其中包括秒速在600-800米的靶标导弹。同年,俄各歼击航空兵团进行的攻击测验中,命中目标率高达95%。
   (6)机场保障能力。俄现有军用机场约210个。这些机场中,亚洲地区约占60%,欧洲地区约占40%。苏联解体后,俄机场分布明显失衡,莫斯科、圣彼得堡、北高加索等地区的机场设置不足。俄军若在南方作战,靠北高加索的机场一次至多接纳1个空降师。此外,由于近几年俄国内经济困难,许多机场的设备已经陈旧,约1/3的军用机场无法保障飞机的全天候飞行。
   二、主要作战行动
  (一)空袭作战
   空袭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内容。俄军认为,在未来战争初期,敌极可能首先大规模动用空中和空间进攻性力量对俄领土全纵深实施打击。对付敌人的这种空天密集突击,光靠防空作战不行,因为,未来战争“无法建立牢不可破的防御”。俄军主张,一旦发现敌进攻性征候,应先敌实施突然的、毁灭性的空中打击;遭敌突然入侵时,则在制止敌进攻后迅速发起坚决的空中、地面反击,将军事行动引向敌方领空、领土,消灭敌主要军队集团,摧毁敌战争潜力,在敌国领土上赢得战争的胜利。从中可以看出,空袭作战将是俄军局部战争乃至地区战争的主要内容。其空袭作战的主要方式是:
   1.夺取制空权。空袭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是组织和实施空中进攻战役。俄军将空中进攻战役区分为:由空军单独或以其为主进行的独立空中进攻战役;由空军配合其他军兵种进行的联合空中进攻战役。按作战目的和任务又可分为:削弱敌航空兵集团、夺取制空权的空中进攻战役;孤立分割敌战场的空中进攻战役;破坏敌战争潜力的空中进攻战役;突击敌登陆集团的空中进攻战役;达成特定战略目的的空中进攻战役。在实战中,根据需要,俄军将单独、先后、交叉、综合地灵活运用各种空中进攻战役。
   需要指出的是,俄军认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削弱敌航空兵集团,夺取制空权的空中进攻战役“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是顺利抗击敌入侵、实施各种战役的基本条件”,“只有夺取并牢牢的掌握制空权,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俄军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是:摧毁地面和空中的敌航空兵主要集团,消灭敌导弹核武器,消灭敌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破坏敌防空系统,瘫痪敌航空兵和防空部队指挥系统,摧毁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目标。在常规战争中,对争夺制空权起决定作用的是空军和防空军。在近年俄军一系列首长司令部演习中,空军、防空军遂行争夺制空权的任务量占总任务量的60-70%。1993年5月俄空军“升空-93”远程机动作战演习中,图-160、图-95、苏-24M和苏-27等型机从欧洲地区快速机动至远东地区后,首先袭击的目标就是敌机场和一体化防空系统。
   2.多机种群体合同作战。由于现代空袭和防空兵器以及指挥通信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空中斗争日益复杂,使得多机种群体合同作战方式不仅成为需要,而且成为可能。俄军认为,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空袭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航空兵突击。根据投入兵力的不同规模,航空兵突击可分为密集突击、编队突击和单机突击,其中编队突击是最典型的突击方式。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配备高精度的武器系统,加上侦察机、直升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指挥机、加油机等分别担任突击、掩护、侦察、电子压制、预警指挥和控制、加油等任务,各机种互相配合,功能互补,便于发挥出最佳的整体作战效能。随着空中斗争的发展,俄军的空中非火力突击机群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直至占突击飞机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机种群体合同作战之所以成为空袭作战的主要方式,还由于它代表了先进的新一代三合一作战系统。这种实用化的、能够给敌集群造成致命打击的高精度武器系统、情报支援系统和电子战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一代作战系统,将根本改变战争的特性。多机种的空袭作战编队,体现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在1994年4月俄军举行的“西方-94”首长司令部带部分实兵演习中,伊尔-78加油机为图-95MC和图-160战略轰炸机提供了空中加油支援。图-95MC对敌“航空母舰”进行了远程导弹突击,图-160进行了战术导弹突击,图-22M3轰炸机对“敌”空军基地实施了导弹突击,苏-27歼击机负责清理空域并为轰炸机护航,米格-29歼击机对多种地面目标进行空中封锁,苏-24前线轰炸机对地面防空目标实施空中压制,苏-24电子战飞机对“敌方”无线电设施进行电子干扰,苏-25强击机和直升机负责直接支援地面陆军部队作战。这样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的空袭作战群体,其综合作战效能无疑是很高的。
   3.运用电子-火力突击对敌系统结构实施破坏。俄军认为,在广泛使用高技术兵器的现代战场上,任何先进的作战系统都是由火力毁伤、情报支援和电子战三种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现代作战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抗,无论哪个系统,都离不开电子装置,要达成现代空袭作战的胜利,首先必须压制和摧毁敌各种电子装备。电子战装备已成为间接毁伤敌人的强大武器,“起到了一种与火力突击效果相同的特殊武器的作用”。火力毁伤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压制效果,火力突击已离不开电子压制。因此,传统的火力突击已发展为电子-火力突击,成为包括制空权作战在内的现代空袭战的基本战法。
   俄军强调,在以破坏系统结构为主的空袭作战中,需要把握两点:一是选准系统结构的关键点,通常包括指挥控制中心、情报保障中心、高精度武器系统,力求一举达成空袭的目的。在现代条件下,电子-火力突击综合系统成了直接毁伤敌人的强大兵器,是空袭作战中一种新的有效武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国部队在首次空袭中即以电子-火力突袭一举击毁伊军的防空指挥中心,从而瘫痪了伊军整个防空系统,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二)前线航空兵作战
   1.进攻中的航空兵支援作战。在进攻战役中航空兵支援可按4个时节计划和实施。即军队开进的航空火力保障、冲击的航空兵火力准备、冲击的航空火力支援和军队纵深进攻的航空兵火力护送。
   军队开进的航空火力保障是军队开进的火力保障的组成部分。实施的方法是,对预先查明的威胁最大的敌远战兵器(如火箭、核兵器、独立远战炮兵和齐射火箭炮系统、机场和起降场上的飞机、航空兵当前行动方向上的主要防空目标)实施单独的航空编队突击。在濒海方向上,可对敌正在或能够对开进的军队进行射击的舰艇实施航空兵突击。实施突击的航空兵应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出动,必要时也可应召唤。军队开进的航空火力保障通常以较少数量的歼击-轰炸机实施。
   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是冲击的火力准备的组成部分。实施方法是,对预定的战术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敌重要目标,首先是构成防御基础的目标和可保障防御稳定性的目标(如火箭核兵器、浅近机场和起降场、重要支援点和防御枢纽部、战术预备队、火炮、防空兵器、指挥所、濒海方向近岸水域的舰艇)实施航空兵密集突击和集中突击。突击时,航空兵按计划规定的和冲击的炮火准备时间表严格协调一致的时间出动。歼击-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是实施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的主要兵力,必要时,歼击机部分兵力也可参加。发现敌防御前沿有装甲目标(坦克、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和高射机枪)时,陆军航空兵的作战直升机也可以参加火力准备。
   冲击的航空兵火力支援是冲击的火力支援的组成部分。实施的方法是:航空兵主要应召唤从机场(起降场)、空中值班状态出动,对未被完全压制的、恢复战斗力的和新发现的阻碍冲击顺利发展和阻碍攻占防御地区的敌目标(如战术核袭击兵器、火炮、支撑点、正在抵抗的防御枢纽部和正在开进、展开并实施反冲击的战术预备队)实施编队突击和单机突击。实施冲击的航空火力支援的兵力有作战直升机和强击机,以及部分歼击-轰炸机。
   军队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护送是火力护送的组成部分。实施的方法是,航空兵应召唤从机场值班状态出动,对军队所受领的任务全纵深内的敌军实施编队突击和单机突击。
   在师进攻战斗中,航空兵支援只按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冲击的航空火力支援和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护送3个时节实施。在团进攻战斗中,航空兵支援可按后2个时节实施,即冲击的航空火力支援和对纵深进攻分队的航空火力护送。
   2.防御中的航空兵支援作战。在防御中,俄航空兵支援的主要内容是,对战场上的敌战术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对防御军队构成最大威胁的敌重要目标实施航空兵突击。航空兵支援可按以下阶段加以计划和实施:航空兵火力反准备;以航空兵阻止敌军队开进与展开;以航空兵抗击敌冲击;对在纵深防御的军队实施航空兵支援;在实施反突击时对敌实施航空火力毁伤。
   航空兵火力反准备是火力反准备的组成部分,在敌主力已占领进攻出发地域但还未开始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时实施。航空火力反准备的主要内容是:方面军航空兵的主要兵力对已做好准备的敌军队实施的密集突击或集中突击。航空兵火力反准备通常按方面军的计划实施。其原因是,为了毁伤(削弱)敌突击集团,需要集中方面军主力的某些战役方向上实施防御时,如果掌握有航空兵的兵力时,便可单独计划和实施航空火力反准备。方面军航空兵在火力准备中所要突击的目标可能有:敌火箭核兵器、军队、航空兵和防空部队的指挥所,坦克兵兵团和部队,以及浅近机场和起降场上的战术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
   以航空兵阻止敌开进和展开在敌军队从出发地域向前开进时开始,当其转入冲击时结束。在这个阶段,航空兵应对成行军纵队和临战队形的敌坦克兵和摩托化步兵以及实施炮火准备的炮兵集团实施集中突击和编队突击。参加航空兵阻止敌开进和展开的兵力有:歼击-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条件有利时还可有陆军航空兵的作战直升机。这一阶段既可按方面军计划,也可按集团军和军的计划组织实施。
   以航空兵抗击敌冲击应从敌冲击的瞬间开始。以航空兵对前沿和战术纵深内对防御军队构成威胁的敌重要目标实施编队突击。敌重要目标包括坦克、步兵战斗车和其他装甲技术兵器、发射阵地上的火炮、第一梯队兵力和部队的指挥所。参加抗击敌冲击的兵力有作战直升机、强击机以及部分歼击-轰炸机。航空兵突击通常应召唤从前进机场和野战起降场值班状态或空中值班状态实施。以航空兵抗击敌冲击作为对敌火力毁伤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在炮兵紧密协同下按统一的计划在军、师范围内实施。
   对在防御纵深的军队的航空兵支援,在争夺主要防御地带和尔后防御地区的战斗中实施。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方面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已发现的敌核袭击兵器、陆军航空兵基地起降场、军队、火炮、正在冲击的坦克集团实施单机突击、编队突击和集中突击。在这一阶段,同战役纵深的敌装甲坦克和机械化步兵集团的斗争中,方面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能够给军队以有力的支援。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可迅速在突入之敌的开进道路上布设反坦克地雷场,而强击机和作战直升机主要对敌坦克和其他被阻滞在地雷场的装甲技术装备进行扫射攻击。在这个阶段,航空兵既可对预先侦察发现的敌目标实施突击,也可应召唤从机动(起降场)和空中值班状态实施突击。
   在团防御战斗中,对团的航空兵支援的纵深为12-15公里。航空兵支援在扼守每道阵地时实施。航空兵的基本力量(约70%)集中用于阻止敌开进和展开时、在保障地带(前进阵地)战斗中和抗击反冲击。
   3.消灭地面和空中的敌航空兵。这是俄军前线航空兵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役任务,它既是夺取制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攻、防战役的一个必要的和不可分离的部分。在抗击敌空降、登陆或抗击敌地面入侵的同时,应同敌航空兵进行顽强的斗争,以求削弱敌航空兵集团,降低其突击能力,消除敌空中优势。在与敌航空兵的斗争中,方面军航空兵战役使用的最积极而坚决的方法是,对敌停放在机场和野战起降场上的飞机和直升机实施航空兵密集突击和集中突击,还可在敌领空实施预有准备的空中交战。虽然航空兵在攻、防战役中掩护和支援地面军队的行动已很紧张,但还是必须派出兵力兵器争夺制空权,全面计划并实施对敌航空兵机场的突击。消灭机场(起降场)上的敌航空兵时,可使用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的兵力,而在条件有利时,也可使用陆军航空兵的作战直升机和运输-作战直升机。消灭空中的敌航空兵由歼击航空兵实施。航空兵兵团和部队在遂行消灭机场上和空中的敌战术航空兵的任务时,根据预先拟定的方面军战役中空军战斗行动计划,按现行指挥系统对其实施集中指挥。与敌反坦克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斗争,按集团军和军的计划组织,并在其战斗行动地带内以遂行对军队的掩护和支援任务的形式进行。
   4.消灭敌核袭击兵器。消灭敌战役-战术核袭击兵器是俄前线航空兵的一项经常性的战役任务。这项任务要求预先进行侦察,查明战役-战术导弹的储存地点、集中地域、待机地域和发射阵地,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予以消灭。以各种侦察手段发现的敌核袭击兵器,可在航空兵任何一次集中突击或密集突击中,作为极为重要的目标予以消灭,也可以每次出动都有可靠战斗保障的航空兵独立编队突击予以消灭。为了保障出动,每个师都有1-2个歼击-轰炸机中队保持一级或二级战备,预先做好消灭所发现的敌核袭击兵器和压制敌防空目标的准备,还要有1-2个歼击机中队负责掩护。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在受到敌使用核武器的直接威胁时,上述兵力可升空待战。
   5.毁伤敌战役预备队。对敌战役预备队的火力毁伤是前线航空兵一项单独的重要战役任务。俄军认为,敌在进攻战役中总是企图以新锐的预备队进入交战来增强其力量。因此,方面军攻、防战役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敌预备队进入战斗或交战前与之进行斗争的有效程度。航空兵在与敌战役预备队的斗争中可实施密集突击或集中突击。其目的是毁伤(破坏)集中地域内和行军中的敌军队和技术兵器,通过对桥梁、渡口、铁(公)路枢纽、卸载港口实施编队突击,以及在敌前出道路上制造堵塞、火灾和泛滥来迟滞敌开进和进入交战。方面军航空兵突击行军中的敌军时,1个歼击-轰炸机团或强击机团一次出动可压制行军中的4-5个步兵(机步)营(毁伤其30%的人员和技术兵器),可使敌步兵(机步)师的开进速度降低6-8小时。
   6.打敌空降兵和空中机动部队。消灭空中和机降地域内的敌空降兵和空中机动部队是俄前线航空兵在防御战役中所特有的一项重要战役任务。在首次进攻战役开始阶段,敌将竭力通过大量机降不同编成和用途的空降兵来保障其军队进攻的高速度。对敌规模达1个步兵营而机降纵深达50公里的战术空降兵的毁伤,可使用集团军和军的兵力兵器。对敌规模为团、旅、师而机降纵深达50公里或纵深更大的战役-战术空降兵和战役空降兵的毁伤,可根据方面军首长的决心使用第二梯队和预备队的兵力予以消灭,也可广泛使用方面军航空兵的兵团和部队。同敌空降兵作斗争的方法是:消灭空降兵出发地域内、飞行和航线上的敌运输机、直升机和空降兵兵力,可在对军队实施航空兵支援的过程中消灭地面上的敌空降兵。
   7.战役战术空中侦察。俄军认为,战役和战术空中侦察应在战役开始前及其过程中实施。战役开始前,空中侦察通过使用专门的侦察飞机,在不飞越国境的条件下进行。主要是对纵深10-30公里的边境地带进行目视侦察和倾斜空中照相,以及利用无线电技术侦察设备监视敌军队、航空兵和防空指挥系统状况。战斗开始后,侦察航空兵编队可按计划飞向敌后,查明敌主要突击集团及其核袭击兵器、战术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部署以及防空配系等等。
   战役空中侦察应按方面军的计划(或根据战区总司令部的指示)对敌军集团配置的全纵深实施,侦察纵深为400-600公里。
   战术空中侦察纵深可达350-400公里,在山林地因任务的复杂性可达150公里。其基本任务是查明第一梯队战役布势纵深(不超过200-300公里)的当面敌军集团及其编成、战斗队形、武器装备、技术装备和后勤目标。战术空中侦察的主要方法是:目视观察、对最重要的、威胁最大的方向和地段进行空中照相,并迅速将侦察情报通过机载无线电系统报告司令部,同时立即制成照片要图和照片图板送陆军指挥所。
  (三)空中战役
   1.概述
   (1)空中战役的性质。俄空中战役根据其规模和参战兵力的编成,可分为战区空中战役和航空兵军团空中战役。它们分别由战区空军司令及其司令部和空军总司令部根据战区或统帅部的企图组织实施。
   战区空中战役是在空军起决定作用的情况下,航空兵的强大兵力、陆军的火箭兵和炮兵、防空兵以及专门派出的武装力量各军种的兵团和部队,在战区武装力量总司令的领导下,为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战役战略任务,按统一的企图和计划实施的在目的、任务、地点和时间上协调一致和相互联系的战斗行动的总和。
   航空兵军团空中战役是指空军的军团、兵团和部队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略或战役任务而在统一领导下,按统一的企图、计划与武装力量其他军兵种的军团和兵团联合实施或独立实施的在目标、任务、地点、时间上预有计划、协调一致和相互联系的航空兵突击、空中交战和特种战斗飞行的总和。
   (2)空中战役的内容。空中战役由方面军空军的战斗行动、最高统帅部空军集团军的空中战役、火箭兵和炮兵、防空兵、舰队兵力、空降兵和其他兵力兵器的战斗行动组成。空中战役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和依次实施的航空兵密集突击;在己方空域和敌方空域实施的空中交战、防空交战;航空兵兵团的突击;对敌空军和防空的最重要目标、火箭核兵器和其他目标的火箭兵、炮兵突击;各军种侦察兵力和器材的行动以及无线电电子斗争;各种保障措施。
   (3)空中战役的任务。空中战役所要遂行的基本任务是:粉碎敌航空兵集团和防空集团;同敌战役和战役-战略预备队作斗争,破坏交通线;摧毁敌重要的军事经济目标和后方设施;破坏敌国家和军事指挥系统。
   (4)实施时机。空中战役可在击退敌人入侵后于敌反攻战役前或反攻战役开始时实施,也可在军队转入坚决的进攻以及发展进攻的过程中实施。
   (5)作战编成。俄军的空中战役是联合战役,其编成取决于任务、目标特点、对方防空状况等。参加战区空中战役的兵力有:1个或数个最高统帅部空军集团军;某些方面军用途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方面军火箭兵和炮兵、防空兵的兵团和部队;舰队部分兵力,以及侦察、无线电电子斗争兵力和器材。
   (6)空中战役规模。空中战役的规模通常取决于目的和任务、需要摧毁的敌目标分布情况及其性质、敌防空兵兵力兵器的编成及其作战能力、己方兵力兵器的编成及其作战能力等。在战区进攻战役中,空中战役的正面可达1000-1500公里、纵深可达1000公里。在战区战略性进攻战役过程中,可能实施数次空中战役。每次空中战役的持续时间为2-3昼夜。
   2.制定空中战役计划。战区空中战役由战区总司令部组织与实施。空军总司令部和总司令部协助制定主要战区战役的计划,并组织战区内的航空兵机动,保障航空兵的行动,协调各战区的空中战役。
   空中战役计划应根据空中战役所包括的数个(3个或更多)阶段制定。第一阶段的计划是,以航空兵第一梯队及其第二梯队部分兵力的行动,火箭兵和炮兵的突击、空降强击部队和无线电电子斗争部队的行动对敌主要防空集团实施坚决的毁伤,消灭敌歼击航空兵,以破坏敌飞机起降跑道和对机场布雷的方式封锁敌机场上的战术突击航空兵。
   空中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阶段),应将航空兵主要兵力(最高统帅部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用途空军集团军、舰队航空兵)投入行动并结合实施火箭兵和炮兵突击以及空降兵、舰队和无线电电子斗争部队的行动,对敌航空兵(包括战术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主要集团实施决定性的毁伤,并消灭战区内已查明的敌火箭核武器。
   空中战役第三阶段和后续阶段的计划是发展胜利,粉碎敌主要的航空兵集团、火箭核集团和航空兵预备队,实现战役的最终目的。
   空中战役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计划实施1-2次航空兵、火箭兵和炮兵密集突击。第二阶段(即主要阶段)中,上述突击可达3次以上。在各次密集突击的间隙可实施集中突击、编队突击、空中交战和防空交战。
   一次空中战役的飞机出动量可计划为:方面军建制和作战隶属的航空兵出动4-5次,最高统帅部空军集团军出动3-4次。
   3.粉碎敌航空兵集团的空中战役。战争初期,粉碎敌航空兵集团的空中战役是夺取战略或战役制空权的基本作战样式,可破坏敌空中进攻战役的实施,给敌造成重大损失,在5-7昼夜内改变航空兵力量对比。
   (1)战役的基本方法。粉碎敌航空兵集团以夺取制空权的空中战役的实施方法是,坚决摧毁地面和空中的敌航空兵基本集团,破坏敌防空系统,瘫痪敌航空兵和防空部队指挥系统,破坏机场、最重要的航空工业企业、飞行人员训练中心、航空油料和弹药库,消灭敌侦察-突击综合系统。
   (2)各军种在战役中的作用。夺取制空权的空中战役具有联合战役的性质。俄军认为,空军和防空军在争夺制空权的空中战役中起决定作用。航空兵军团和部队的任务是消灭敌机场和空中的飞机;对机场布雷,破坏机场上的钢筋混凝土掩体、起降跑道、主滑行道、油料和弹药库、摧毁飞行系统;消灭火箭核兵器、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的地面部分、防空兵器;压制(消灭)敌航空兵和防空兵器指挥所,消灭敌航空母舰。空军军团在遂行夺取制空权任务中的比重占其总任务量的60-70%。
   防空军的任务是对飞行中的空中敌人进行侦察和报知,消灭飞向突击目标和返回的敌机。
   陆军以部分兵力协助空军粉碎敌航空兵集团;方面军的火箭兵和炮兵负责消灭和压制航空兵飞行地带及行动地域内敌防空目标,消灭机场上的飞机并对机场布雷;坦克兵用于夺占机场;空降兵和侦察破坏组用于夺占和消灭敌指挥所、控制和报知中心,破坏通信线路和输油管线;防空兵在己方作战行动地幅内消灭空中之敌。
   海军兵力(海军导弹航空兵、潜艇)同最高统帅部空军集团军一起或独立地对敌航母编队实施突击,消灭敌沿海地域机场上的航空兵,破坏航空油料的海上运输。
   (3)消灭敌机场上的飞机和其他目标。消灭机场上的敌航空兵是俄军夺取制空权的空中战役的方法之一。对敌机场的突击必须突然猛烈地实施,以能装载核武器的飞机为优先攻击目标。
   对敌机场实施突击时,空军的战役布势通常由数个战役梯队和战役预备队组成。战役梯队包括保障梯队、突击梯队和歼击机梯队。保障梯队的基本战役目的是保障突破敌防空配系,实施补充侦察,对突击的主要目标进行标示、封锁和布雷。突击梯队的目的是毁伤机场上的敌航空兵。歼击机梯队的目的是在实施航空兵密集突击同时进行预有准备的空中交战。
   俄军强调,实施对敌机场的突击时,航空兵必须突入敌方领土纵深。为了减少航空兵的损失,通常给航空兵指定突防地带,在突防地带内划定航空兵飞行走廊。在敌前线地幅的空防地带,其正面达80-100公里,纵深达300公里。在预定的突防地带上,要摧毁不少于20%的敌防空目标。
   由于飞机通常停放在钢筋混凝土掩体内,因而要求将密集突击的数量增加到5-7次。同时,首先应消灭掩护机场的防空兵器,尔后破坏起降跑道和主滑行道,消灭露天停机坪上的飞机首先是值班中队的飞机,最后摧毁停放在土筑掩体和钢筋混凝土掩体中的飞机、弹药库和航空油料库。为了摧毁掩体中的飞机,也可采取各种战术手段将敌机引出掩体,在其起飞、着陆时予以摧毁。
   远程航空兵在空中战役的第一天实施突击的次数通常不会超过2次,以后每天1次。在各次密集突击之间的间隙,方面军航空兵集中力量突击300公里纵深内新发现或复活的目标。首次密集突击的最后一波主要由最高统帅部的航空兵预备队组成,与前一波可能相隔数分钟。该突击部队的任务是制止敌人在方面军航空兵作战能力范围以外的后方机场进行重新编组,使其不能恢复战斗力。后续的密集突击在查明首次密集突击的效果的基础上组织,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以剥夺敌人修复机场和重新编组的机会。
   摧毁敌机场上的各种主要目标需要的航空兵兵力不少于1个轰炸(歼击-轰炸)机团。
   (4)空中交战。消灭空中的敌航空兵,由歼击航空兵在预有准备的空中交战(战斗)中实施。俄军认为,空中交战是空军在战役遂行主要战斗任务时使用航空兵的重要形式,对于夺取制空权有决定意义。空中交战(战斗)可与航空兵密集突击、大批空降兵机降和登陆兵上陆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在空中交战(战斗)中,首先应毁伤的重要目标是敌远程侦察雷达警戒机、侦察和干扰施放机、升空的精确定位攻击系统和“突击破坏者”系统载机。
   组织和实施空中交战的主要原则有:空中交战的目的、企图和实施方法三者间相互紧密联系,以有利于陆军、航空兵兵团和部队遂行任务;航空兵各种兵力和防空军各兵种以及电子斗争器材的使用应协调一致;使空中交战的结果对合同战役、空中战役、防空战役以及航空兵密集突击的进程和结局发挥重要的战役战术影响;在航空兵兵团和部队进入空中交战时和实施空中交战的过程中,对其实施不间断的精确的指挥。
   预有准备的空中交战的主要目的是,毁伤已起飞的敌航空兵和夺取主要兵力飞行地带和战斗行动地域的战术制空权,派出的歼击航空兵可在相应的战役-战术布势内行动,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数个梯队依次进入交战。第一梯队的战役任务是肃清空域,触发战斗,对空中和机场上的敌防空歼击机进行封锁(实施布雷);第二梯队的战役任务是消灭已升空的敌机,首先是消灭机场地域上空的战术航空兵。在歼击航空兵的战役-战术布势中应预先指定预备兵力,以便在交战过程中增强第二梯队兵力的抗击敌人的迎击。空中交战的进程和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歼击航空兵与突击兵力,以及与其他战役(战斗)保障兵力的行动在行动地域和时间上相互协调的程度。
   4.同敌战役和战役-战略预备队作斗争的空中战役。同敌战役和战役-战略预备队作斗争,是俄空军一项单独的重要任务。为了同敌预备队作斗争,可由方面军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在战役的主要方向上实施空中战役。此类战役的特点是规模较大,目的坚决。
   俄空军在同敌预备队作斗争中,可实施航空兵密集的突击或集中突击。其目的是毁伤集中地域内和行军中的敌技术兵器,通过对桥梁、渡口、铁(公)路枢纽、卸载港口实施编队突击,以及在敌机动道路上制造堵塞、火灾和泛滥来迟滞敌前出和进入交战。若敌在已遭破坏的桥梁、港口附近形成集结,航空兵将对其实施再次突击。
   俄空军为了对敌预备队实施压制和使其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的毁伤程度不低于30%,需要的航空兵数量通常按以下平均标准进行计算:压制1个步兵(机步)师,需出动1个轰炸航空兵师或歼击-轰炸航空兵师;压制1个步兵(机步)旅,需出动1个轰炸航空兵团或强击航空兵团;压制1个步兵(机步)营,需出动1个航空兵大队;压制1个步兵连,需出动1个航空兵中队。
第五章 俄军对敌后方作战
第一节 侦察与监视

第二节 对敌后方作战行动


   俄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其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发展,高科技含量的增大,俄军的军事侦察与监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射程明显增大,兵力兵器的机动能力、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促使俄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有了新的变化。俄军认为,对敌实施大纵深作战,必须在战场的多维空间同时打击敌人,而对敌后方采取行动,打击敌后方目标,瘫痪敌赖以维持战争的源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大纵深作战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侦察与监视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俄军的侦察与监视设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不但有可见光的,还有微波、红外、声学等,达到了门类品种齐全,功能优势互补;它们不但可部署在地面、海上、水下和空中,而且还可部署到太空;它们不仅能在白天侦察,而且能在夜间和不良天候中进行侦察,构成了全时域、大空域甚至覆盖全球的侦察与监视网络。为迅速、准确、全面地掌握敌方情况,夺取战场主动权、实施大纵深作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空间侦察与监视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自60年代初兴起的空间侦察与监视技术,在短短的三+几年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空间侦察已成为俄军实施远距离侦察的一种有效、可靠的侦察与监视手段。空间侦察与监视的主要特点:一是轨道高,发现目标快,侦察范围广,可在短时间内侦察辽阔的地域。例如,近地点高度为150-200公里的照相侦察卫星,能够在一张照片上拍下上万平方公里的地面景物。二是可长期、反复地监视全球,也可定期或连续监视某一地区。例如在极轨道上以90分钟左右周期进行的照相侦察卫星,每天绕地球飞行16圈,每隔几天即可将全球拍照一遍。三是提供的情报确切可靠,可在短期内或即时提供准确的情况,能满足军事情报时效性的要求。四是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可“合法”地进行航天侦察监视,挑衅性小。俄军的空间侦察系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监视、导弹预警、核爆炸探测等六类侦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查明敌方军事目标和国防工业设施的位置、性质、组成、生产和作战能力,阵地编成、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工事构筑、后勤配置、作战地区的地形情况;侦察和截获雷达、通信等无线电信号;监视和跟踪海上舰船、潜艇等活动;提供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发射的预先警报;探测核爆炸情况等。空间侦察主要用于战略侦察,也可进行战役和战术侦察。
  (一)照相侦察卫星
   在俄罗斯的各种侦察卫星中,照相侦察卫星是其发展得最早、最快、技术最成熟的卫星,在前苏联整个航天活动中一直属于首位,自1975年以来,平均每年发射约35颗。
   俄罗斯的侦察卫星分为详查型和普查型。按地面分辨率来分,有低、中、高三种,低分辨率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为2-3.7米,这种卫星没有轨道机动能力,用于普查,最近几年来发射较少。中分辨率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为1.5-2.4米。近几年来,该种卫星的发射数量有所增加,正逐渐取代低分辨率的卫星。高分辨率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为0.2-0.3米,用于详查,具有轨道机动能力,在已发射的照相侦察卫星中,这种卫星约占一半以上。
   1984年前苏联投入使用的第五代照相侦察卫星“宇宙-1426”,是一种长寿命、实时数据传输型侦察卫星,其工作寿命达6-8个月,工作性能类似于美国KH-11照相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为0.15-0.3米,对敌方的部队行动和后勤车辆、物资等均能实施有效地监视。此外,俄国还利用载人空间站进行照相侦察活动。例如,海湾战争中,在离地面350-400公里高空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上,2名宇航员拍摄了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照片,同时,也拍摄了多国部队的照片。照片上能清楚地分辩机场、跑道和建筑物以监视飞机起降等情况。
  (二)电子侦察卫星
   电于侦察卫星是用于侦收敌方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所辐射的电磁信号,以获取情报的卫星。
   前苏联1967年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共有小、中、大三种类型。小型电于侦察卫星以4颗组网使用,彼此的轨道面相隔450[c原书如此,似乎应为45°],这种卫星1978年已停止发射。近年来,主要使用中型和大型电子侦察卫星。大型电子侦察卫星,通常由6颗卫星组网,相邻轨道面的夹角为60°,轨道高约为650公里,其侦收的频谱较宽,存储的容量较大,工作寿命3年,对雷达和无线电辐射的定位精度在10公里以内,大约每4小时就能覆盖全球一遍。
   另外,前苏联还发射了一种转/储型的宇宙卫星,3颗组网使用。这种卫星通过其轨道南来北往的交错,构成全球覆盖,这种卫星兼有通信和情报双重功能,主要用于与世界各地的苏联间谍保持联系。1977年4月,伊朗逮捕一名叫拉巴尼的人,据透露他就是在利用这类卫星接收克格勃发送密码时被捕的。
   1984年9月,前苏联又发射了“宇宙-1603”侦察卫星,这颗卫星不仅能从低轨道机动到中轨道,而且还能机动到新的轨道上面进行飞行。北美防空与防天司令部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跟踪和分析,认为这种卫星属于前苏联新一代的电子侦察卫星,有人推测它是前苏联的第四代电子侦察卫星。
  (三)导弹预警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主要用于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的发射,为国家军事指挥部门提供有关洲际导弹、潜射导弹主动段早期报警,防止突然袭击。是俄罗斯战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苏联的导弹预警卫星是1967年开始发射的,采用的是大椭圆轨道,远地点4000公里,近地点600多公里,周期12小时,位于南纬38°左右上空,轨道倾角60°,选用这种轨道,既能“看”到中国的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和美国中西部的导弹基地,又能与本土保持视距通信发送数据。这种卫星,使用3颗以上的卫星组网就可进行全天时监视。
   为实施全球覆盖,前苏联从1980年开始把3星组网扩大成9星组网,并与地面超视距雷达和庞大的防空雷达网组成三位一体的预警系统,但由于它的寿命较短,只有500天左右,这种组网体系需频繁发射替补卫星。
  (四)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主要用来探测、跟踪世界海洋上的舰艇。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他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海上的航船进行监视。
   俄军海洋监视卫星主要是前苏联发射的。早在1967年底就发射了试验型海洋监视卫星“宇宙198号”,1974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现使用两种型号的卫星,即雷达型和电子窃听型。雷达型卫星用于普查,电子窃听型用于详查。对于海上的军事目标,无论其采用电子寂静措施,还是使用电子干扰手段,互补的卫星都有办法探测到它。电子型的轨道较高,覆盖面积大,能定出海上航船的大体方位。而雷达型卫星不仅能探测航船的航向、航速,而且还能鉴别大小,甚至类型。在1982年英阿马岛冲突中,前苏联接连发射几颗海洋监视卫星,侦察海上战况,并把所获取的有关情报提供给阿根廷军队,在阿军击沉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的作战中发挥了作用。
   二、空中侦察与监视
   空中侦察与监视是俄军实施战略、战役、战术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侦察具有获取信息时效性强、准确度高、目标影像直观、侦察范围广、灵活机动等特点,是俄军获取战场情报的重要手段。俄军空中侦察装备主要有预警机、有人驾驶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和侦察直升机。
  (一)预警机
   预警机,又称空中预警指挥机。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指挥引导己方飞机遂行作战任务。具有低空性能好、监视范围大、生存能力强、指挥控制能力强和灵活机动等优点,集预警、指挥、控制和通信功能于一体,起到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通常由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成。俄军的预警机主要有图-126预警机和伊尔-76空中预警机。
   图-126预警机是以图-114民航机为基础改装而成。于1960年开始设计,1962年开始试飞,60年代未交付使用。该机装有直径11米的旋转雷达天线罩,具有有限的下视能力,作用距离为370公里。其显示器能显示目标的平面位置。
   伊尔-76空中预警机是原苏军用伊尔-76民航机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和控制机改装而成,为图-126的后继机。该机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主要机载设备有:脉冲多普勒雷达、敌我识别器、气象雷达、地形测绘雷达、电子战侦察机系统、大气数据采样分析系统、卫星通信与多种无线电电台、数据链、有源电子对抗设备、惯性导航系统、近距导航系统等。该机的特点是:冀尖有电子侦察舱,的外侧有大气采样口用于监测核、生、化污染。雷达探测距离约为400-600公里。在其覆盖的范围内,能准确地探测对方的海上和陆地部队装备、车辆等活动目标。
  (二)有人驾驶侦察飞机
   有人驾驶侦察飞机是俄军空中侦察的主力。具有反应灵活、机动性好等特点。能及时、准确地完成战场情况侦察,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作战指挥所需的大面积、远纵深的情报,并能直接引导突击兵力摧毁目标。
   有人驾驶侦察飞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设计的侦察机,另一类是由各型飞机改装的侦察机。专门设计的侦察机通常具有飞行速度快,侦察容量大,侦察精度高,飞行高度高等特点。如俄军的MIG25-P侦察机,实用升限30000米,战斗机甚至地空导弹也达不到这么高的高度。由各型飞机改装的侦察机数量较多,通常由轰炸机和战斗机改装。如俄军的MIG-25R等,具有装机容量大,侦察能力强、航程远和留空时间长等特点。此外,随着侦察-监视-攻击一体化系统的发展,俄军几乎所有的先进的战斗机均配挂侦察吊舱以执行侦察任务,这种飞机不但具有较强的空中侦察能力,而且具有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
  (三)无人驾驶侦察机
   无人驾驶侦察机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近期世界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无人驾驶侦察机比有人驾驶侦察机具有更多的优点:一是无人侦察机可飞临战区,特别是敌方严密布防的高威胁的空域,较好地对目标进行战场情报侦察;二是无人侦察机侦察目标特定,离目标较近,获取的情报可信度高;三是不存在人员伤亡的问题,能完成危险性较大,不宜使用有人驾驶侦察机的侦察任务;四是无人侦察机体积小,发动机功率低,红外辐射少,不易被发现和击落;五是无人侦察机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机动灵活,可用卡车运到没有机场的地方起飞或车载发射。无人驾驶侦察机主要用于对敌方的阵地侦察,如部队作战装备和后勤目标的识别等。
   无人驾驶侦察机可携带可见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前视红外遥感器及侧视雷达等。可见光照相机可进行高空及低空摄影;电视摄像机能及时把侦察图像传送回地面站;侧视雷达能在距敌一定距离进行侦察,可全天候使用。
   俄军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无人侦察机相比,战术和技术性能还比较落后。但俄军正根据其装备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无人侦察机进行改造。一是改造侦察机的外形,缩小雷达反射面;使用功率大、噪声小的发动机并加装消声器,以减少被红外与噪声探测设备发现的可能性,提高无人驾驶侦察机的生存能力。二是使用定向天线,将波束变窄,并采用数据编码和扩频技术,提高无人驾驶侦察机数据传输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可靠性。三是改进机载侦察设备的性能,提高侦察效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侦察直升机
   侦察直升机主要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也是俄陆军直接控制的侦察工具之一。与其他侦察手段相比,侦察直升机进行战场侦察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能在很狭小的场地上起降,并能紧靠指挥员及司令部驻扎,便于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侦察;二是能在很低的高度(距地面10-15米,距海面1米)上实施侦察,且飞行速度不高,有利于对地面进行更细致、更准确地观察,从而提高了所获取情报的可靠性;三是能够悬停于空中,行动隐蔽,便于对敌整个战术纵深内的活动目标进行跟踪;四是飞行高度灵活,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3000米以下,侦察纵深最远可达100-150公里。
   俄军没有专门的侦察直升机,都是攻击兼侦察直升机。如俄军的米-28攻击直升机、卡-50攻击直升机等,都装备了各种光学装置、侧视雷达和无线电侦察设备等。不但能及时发现敌方的部队装备和后勤设施,而且一经发现,还可用自身的强大火力将其摧毁。
   三、地面侦察与监视
   地面侦察与监视是一种传统的侦察监视方式,是空间和空中侦察的重要补充。地面侦察监视手段很多,俄军地面侦察手段主要有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察、自动地面传感器侦察和光电夜视侦察等。
  (一)雷达侦察
   雷达侦察是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状态的一种侦察手段。雷达侦察具有探测距离远、测定目标速度快、精度高、全天候使用等特点,是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雷达的工作方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发射的雷达波是连续的,称为连续波雷达;另一类发射的雷达波是间歇的,称为脉冲雷达;目前广泛应用的是脉冲雷达。
   俄军的陆军部队普遍装有侦察雷达。如团级装备2部GRM雷达,营级装备有1部GRIEF雷达。俄军比较先进的近程战场侦察雷达,如IRLl36型雷达,只有2人便可操作,重量只有15公斤,可手持也可装在车辆上工作,探测距离可达4公里。主要用于对战场上敌方人员、车辆、后勤设施等目标的探测、定位与识别。俄军正在研制的中程战场侦察雷达RP-200型,定位精度为0.120(方位)、±10(距离),可装在轻型汽车上工作,这种雷达测量精度高、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二)无线电侦察
   无线电侦察是使用无线电器材,截收和破译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查明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配置、使用以及战术技术性能情况,以判明敌人编成、部署、指挥关系和行动企图的重要手段。无线电侦察具有侦察距离远、速度快,工作隐蔽,受环境、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小等特点。俄军非常重视无线电侦察,从方面军到师都编有无线电侦察部队。
   在方面军一级,编有一个特种任务通信团,能在宽300-400公里,纵深500公里的地带实施侦察,截收敌人的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
   在集团军一级,编有一个无线电截收营和一个雷达截收营,能对60-70公里以上的地带实施侦察,对地面侦察和无线电遥控的侦察纵深达60公里,对机载电台和雷达的侦察纵深达400公里。
   在师一级,编有侦察营,能对纵深25-30公里的目标实施侦察,对甚高频和其他频率的通话及战术雷达进行截收与测向,也可对西方飞机的特高频和其他频率的通信进行截收。
   俄军的无线侦察设备,普遍是简单、结实,易于维护,且大部分是车载的,机动性强。
  (三)光电夜视侦察
   光电夜视侦察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成可视影像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过程。俄军为提高部队的夜战能力,+分重视光电夜视器材的发展。其微光夜视仪已经有了第三代产品。目前,俄军的微光夜视仪在星光下对人员的极限视距大约在1000米左右。对坦克等大型目标在月光下的发现距离最大可达5800米左右,星光下发现距离约为4000米。其微光电视装置,侦察图像清晰,在良好气象条件下,作用距离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而且电视摄像机和显示装置分开,适于远距离观察、遥控摄像之用。八+年代以来,俄军的热成像技术已经成熟,其图像质量已达到普通电视的标准,分辨率达到0.1毫弧度,作用距离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这种侦察工具,将给敌方战术范围内的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行动的隐蔽伪装造成极大的困难。
  (四)自动地面传感器侦察
   地面传感器,是指对地面目标运动所引起的电磁、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并能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地面传感器是60年代出现并投入战场使用的一种辅助性战术侦察器材,它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埋伏、易于伪装等特点。可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或人工埋设到交通线和敌人可能入侵的地段,用来执行预警、目标搜索、目标监视等项任务。俄军目前使用的地面传感器主要有:震动传感器、声响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震动传感器是俄军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地面传感器。它通过震动探头,来获取地震信号,并通过处理来探测目标。俄军震动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通常可探测到30米以内运动的人员和300米以内的车辆。此外,俄军的震动传感器还具有一定的目标分类能力,不仅可区分人为震动和自然扰动,并能区分出车辆和人员。
   声响传感器在俄军中使用也很普遍。它的探测器是一个传声器,其工作原理与麦克风相同。俄军声响传感器的最大优点是分辨率强,如果运动目标是人员,则不仅可以直接听到声音,还能根据话音察明其国籍、身分和谈话内容;如果运动目标是车辆,则可根据声响判断车辆的种类。同时还能清楚地区别出人为的还是自然的声响,从而排除干扰。其探测范围也较大,一般来说,其探测范围对人的正常对话可达40米,对运动车辆可达数百米。
   磁性传感器是利用磁场计的原理,探测带磁目标体(人员、车辆等)在地磁场中运动时造成的磁畸变而达到探测目标的目的。其探测范围依赖于磁场的强度,由于受能源限制,通常监测范围较小,其探测距离为对武装人员为5米以内,对轮式车辆为15米以内,对履带车辆为25米以内。
   俄军磁性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鉴别目标性质的能力较强,能区别徒手人员、武装人员和各种车辆;同时,对目标探测的反应速度快,通常为2.5秒,能探测快速运动的目标。
   红外传感器是利用钽酸锂(LITAO3)受热释电的原理而制成的无源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工作时,这种传感器通常隐蔽地布设在监视地区(道路)附近。当目标经过时,红外探测头即吸收目标发出地红外辐射,释放电荷,变成电信号输出。它能发现视角扇面20-50米以内的目标。俄军红外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体积小,无源探测,隐蔽性好,反应速度快,能探测快速运动的目标,并能测定目标方位。
第二节 对敌后方作战行动
   俄军作战,+分注重对敌后方目标实施打击、破坏行动。把消灭、瘫痪敌后方的重要目标看作是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贯穿于作战的始终。如俄军在进攻作战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进攻均应以高速度、昼夜不停地实施,同时应迅速向敌纵深转移力量,对敌广泛实施包抄和迂回,包括从空中实施包抄和迂回(在濒海方向则从海上实施包抄和迂回),从正面、翼侧、后方和空中同时对敌实施突击,分割并各个歼灭敌人。其在实施正面作战的同时,强调“到敌后院儿放火”的作战思想尽显无疑。
   一、空中作战行动
   俄军对敌后方的空中作战行动,主要是运用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予以实施。其中,前线航空兵属空军力量;陆军航空兵属陆军力量。
   在独立战役方向行动的师,一昼夜战斗可能得到的航空兵出动量有:歼击-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1-2个团次,独立作战直升机团1个团次。或者是将2-3个作战直升机中队(每架直升机一昼夜出动3-4次)转隶给师。
   在独立方向或者是脱离师主力行动的团可得到上级拨给的直升机1个大队次的出动量,或者是得到4-6架直升机(每架出动3-4次)的配属。总的来说,在团的防御地段(进攻地带),根据需要,前线航空兵每昼夜可能出动16-30架次,陆军航空兵可出动40-46架次(其中作战直升机出动20-24架次)。
   由此可以看出,在俄军的攻防作战中,航空兵的支援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空袭作战行动
   俄军+分重视空袭作战行动。强调远距离、全纵深火力突击,即同时对敌战术、战役以及战略全纵深实施火力毁伤。俄军在空袭作战的任务中规定有破坏敌战争潜力的内容。无疑,作战中,俄军的空袭作战行动将对敌后方目标构成严重威胁。
   俄军在空袭作战行动中,主要是运用空军航空兵实施。采取的突击方式有密集突击、编队突击和单机突击等。多数情况下将采用编队突击。在编队突击中,俄军强调多机种群体合同作战的运用,以图发挥出最佳的整体作战效能。从俄军的演习情况看,其空袭编队中通常编有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以及侦察机、直升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指挥机、加油机等,分别担负突击、掩护、侦察、电子压制、预警指挥和控制、加油等任务。不难看出,俄军空袭编队具有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集侦察发现、电子压制和火力摧毁于一体。从打击敌后方目标方面来看,尤其是后勤目标,空袭编队将较易做到及时发现、有力摧毁,令敌后方难以防范。
  (二)进攻作战中航空兵对敌后方的打击行动
   师进攻战斗,航空兵支援行动按时节可分为三种行动,即航空火力准备行动、冲击的航空火力支援行动和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护送行动。团进攻战斗,航空兵通常只实施冲击的航空火力支援行动和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护送行动。在每种行动中都强调了对敌后方目标进行打击的内容。
   航空火力准备是火力准备的组成部分。俄军强调,在进行火力准备时,航空兵要充分发挥作用,对敌战术纵深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含后勤目标)实施航空兵密集突击和集中突击。突击时,航空兵应按规定的时间与地面炮兵协调一致地行动。歼击-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是实施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的主要兵力,必要时,歼击机部分兵力也可参加。
   冲击时的航空火力支援是冲击时的火力支援的组成部分。俄军强调,冲击时,航空兵要应召唤及时出动。在对未被完全压制、恢复战斗力的目标进行打击的同时,亦应对新发现的后勤目标实施突击。
   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护送是火力护送的组成部分。俄军强调,纵深作战时,航空兵亦应给以必要的支援。届时,应召唤出动,对部队任务全纵深内的敌军作战目标和后勤目标实施编队突击和单机突击。实施航空火力护送的兵力有部分歼击-轰炸机、作战直升机和强击机。
  (三)防御作战中航空兵对敌后方的打击行动
   防御作战中,航空兵支援的主要内容是,对战场上的敌战术纵深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敌重要目标实施航空兵突击。按时节,航空兵支援行动可分为三种,即阻敌开进和展开的航空火力突击行动、抗敌冲击的航空火力突击行动和阻敌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突击行动。各行动中兵力的组成情况是:阻敌开进和展开的航空火力突击行动中,兵力有歼击-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抗击敌冲击的航空火力突击行动中,兵力有作战直升机、强击机以及部分歼击-轰炸机;阻敌纵深进攻的航空火力突击行动中,兵力有作战直升机、强击机和部分歼击-轰炸机。
   俄军强调,防御作战中,航空兵无论在哪种行动中,都应在重点打击对防御部队威胁较大的敌打击力量的同时,不断地对敌后方目标进行打击、破坏,扰乱敌部署,削弱敌指挥官的意志,促敌作战顶点提前到来。
   二、地面火力突击行动
   俄军对敌后方实施打击的地面火力主要包括战略火箭军、火箭兵和炮兵。其中,火箭兵和炮兵是陆军的一个兵种。火箭兵由战役-战术火箭兵兵团和部队、战术火箭兵兵团和部队、火箭技术部队组成。炮兵由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和迫击炮兵团、部队和分队以及炮兵侦察部队和分队组成。这些力量,打击距离远近衔接,毁伤程度大小结合,作战中将对敌后方构成极大威胁。
  (一)战略火箭军对敌后方打击
   战略火箭军是俄军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力超常,是打击敌战略、战役后方目标的重要手段。其装备的洲际导弹有PC-16(SS-17)、PC-20(SS-18)、PC-18(SS-19)、PC一22(SS-24)、PC-12M(SS-25)等型号。1997年,被称为“白杨-M”(SS-27)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将部署在改进型的SS-25型机动垂直发射装置上和发射井中。这类导弹具有射程远、精度高、毁伤力大等特点。如SS-24型导弹,射程为10000公里,命中精度在200米以内,装有10个弹头,每个弹头的当量为50万吨。SS-25型导弹,射程为10500公里,命中精度在400米以内,弹头当量为55万吨。不难看出,这类导弹一旦在战争中使用,战场外发射的能力(射程远)将令敌难以防范;高命中精度、大毁伤力将给敌战略、战役后方造成极大的破坏。
  (二)火箭兵和炮兵对敌后方打击
   俄军的火箭兵和炮兵是打击敌战役、战术后方目标的重要力量。在其作战任务中明确地规定了这方面的内容:“摧毁敌战役和战术后方目标,破坏其弹药和物资器材供应系统,突击其卸载车站、港口、物资保障机场、仓库、交通枢纽和渡口。在濒海方向上,与海军兵力协同动作,对敌海军突击集团和登陆兵的基地实施火力毁伤和核毁伤。”火箭兵和炮兵的综合使用,使俄军具备了对敌战役、战术全纵深实施火力打击的能力。其中,炮兵对敌目标的毁伤纵深是15-30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弹可达50公里;战术火箭兵对敌目标的毁伤纵深是60-120公里;战役-战术火箭兵对敌目标的毁伤纵深是200-300公里。
   俄军炮兵对敌后方目标构成威胁的火炮主要有:摩步师、坦克师装备的2C-1式“石竹”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5.2公里;摩步师、坦克师和方面军属炮兵师装备的2C-3式“金合欢”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最大射程为24公里,配有2000吨当量级的核弹头;方面军属大威力炮兵旅装备的2C-7式“芍药”203毫米自行榴弹炮,最大射程为35公里,配有2000-5000吨当量级的榴弹核弹头;集团军属炮兵旅、方面军属炮兵师装备的Д-20式152毫米加榴炮,最大射程为17.4公里;集团军属炮兵旅装备的2C-19式“姆斯塔河”C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最大射程为24.7公里,配有OF-46HE高爆弹和2K-25“红土地”末端激光制导炮弹;摩步团、坦克团装备的BM-21B式122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为20公里;BM-22式9K-57“飓风”220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为35公里,配有爆破弹、子母弹、化学弹、油气弹和布雷弹等。俄军火箭兵对敌后方目标构成威胁的火箭主要有:蛙-7式战术无控火箭,最大射程为60-70公里,装高爆炸药或0.3-2.5万吨当量级核装料;“圆点”У式战术火箭,最大射程为120公里,战斗部装高爆炸药、化学装料、核装料;“飞毛腿B”战役战术火箭,最大射程为300公里,装高爆炸药或10万吨当量级核装料。这些武器在作战中的综合使用,极易给敌后方目标造成巨大破坏。
   三、空降兵作战行动
   大量使用空降兵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以及破坏敌后方,在俄军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军就曾广泛地实施过对德军后方的空降作战,尽管当时受到运输工具的限制,但使用的空降兵力仍高达五+万人之多,主要用于对德军后方的袭扰破坏和各种游击活动,给德军后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军更加重视空降作战,认为“空降兵在敌后出现,就等于全战役成功的一半。”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后来举行的一些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都大量地使用了空降兵配合作战。如1976年的“德涅伯”演习,两天内就实施了两个师的战役空降。苏联解体后,俄军基本上继承了前苏军在作战中广泛使用空降兵的传统,组建了一支规模较大的空降部队。现有5个空降师,1个空降教导师,5个空降旅,1个特种任务团。
   俄军空降兵按编成、使命区分为战役-战略空降兵、战役空降兵、战役-战术空降兵和战术空降兵四种类型。其中,战役-战略空降兵在大陆战区和大洋战区战役中使用。其编成包括数个空降师。主要任务是夺占敌后方行政中心、经济区,瘫痪敌国家管理和军事指挥中心等。空降纵深可达250公里,在敌后行动的时间约为10昼夜。
   战役空降兵通常在战区或方面军反攻(进攻)战役中使用。在防御战役中只在需要短时间内以坚决的行动完成战斗任务的特殊情况下使用。其编成通常为1个空降师。主要任务,除配合正面部队作战,围歼敌集团或封锁被围集团外,还有夺占并摧毁敌后方核电站、机场、港口,以及其他重要的能源、工业等目标,破坏敌军后方工作。空降纵深可达150公里。1个空降师在敌后单独实施战斗行动时,持续时间约为5昼夜。
   战役-战术空降兵在方面军战役中使用。其编成为1个空降强击旅或空降旅,如需要,还可加强其他兵种的部(分)队。在其任务中较明确地提出打击敌后方目标主要是体现在反攻(进攻)战役中。如夺取和摧毁敌战术纵深和浅近战役纵深的敌火箭兵器、指挥所;夺占和扼守敌后方机场、重要地区、道路交叉点、渡口、山间通路和山垭口;运用从敌后方突击的方法,破坏敌防御体系,配合正面军队进攻作战等。空降纵深达70公里。在敌后实施战斗行动的持续时间为2昼夜。
   战术空降兵在集团军(军)战役或师(有时是团)战斗中使用。其编成为1个独立空降强击营(1个伞降营)或1个摩步营(连)。在进攻战役或战斗中,战术空降兵的主要任务是夺占并扼守重要地区(目标),直至己方军队抵达;消灭(摧毁)敌核化袭击兵器、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的地面部分和指挥所;夺占并扼守水上建筑、桥梁、渡口、道路交叉点、山垭口、山间道路和其他难以通行的地段。在防御战役或战斗中,战术空降兵的主要任务是夺占(摧毁)敌重要目标;阻止敌第二梯队(预备队)开进和及时进入战斗(交战);破坏敌军队指挥系统;配合反突击部队解围被困集团;消灭正在准备空降的敌空降兵;瘫痪敌后方工作。不难看出,不论是进攻战役(斗),还是防御战役(斗),在战术空降兵的任务中都有打击敌后方目标的内容。战术空降兵的空降纵深可达30公里。若在师战斗中使用,连以下规模的空降兵,空降纵深为5-10公里。
   从上述俄军空降兵的编制及作战中可遂行的任务中可以看出,未来作战,俄军空降兵将多层次的对敌后方目标构成严重的威胁。
   从前苏军的几次局部战争和军事演习中对空降兵的运用情况,以及俄军的空运能力看,可以推断出,未来作战,俄军空降作战将更加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重视在敌国后方独立完成战略性任务。随着远程空运能力的不断提高,俄军将更加重视深入敌方国土的深远后方,夺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战略空降作战。对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空降作战,就是前苏军在常规条件下进行战略空降的两次成功战例。二是重视对敌后方目标实施突然的空降袭击。为了达成空降的突然性,俄军强调,空降兵必须隐蔽地准备和集结,尽量缩短在集结地域的停留时间。在实施空降时,要选择隐蔽的航线,利用夜暗或其他不良天候进行。如1972年,前苏军在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组织的13次空降演习,就有9次是在夜暗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的。
   四、特种作战行动
   俄军作战,很重视运用特种作战行动配合正面作战。这方面,俄军已经秉承了前苏军积累的丰富经验,将在未来作战中大加运用。这将对敌后方目标构成严重威胁。运用特种作战行动袭击破坏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核武器及其运载、发射工具、指挥控制系统;破坏敌高级军事指挥机关;进行颠覆、暗杀、投毒、窃取情报等活动;破坏通信设施、电子警报系统、雷达及重要防空设施;夺取重要港口、机场以及重要交通枢纽;破坏和摧毁重要的发电站、炼油厂、军事工业基地及其他重要工业设施;破坏战略、战役后方基地、大型仓库等。在战术范围主要是袭击后勤驻地,摧毁油库、弹药库等目标;破坏和摧毁交通补给线、交通枢纽、重要通道、桥梁等;夺取桥头堡、滩头阵地、隧道等;捕捉敌要员,截获文件、装备等。
   俄军实施特种作战行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使用统帅部或战区直接控制的特遣部(分)队实施特种作战行动。作战中,这类部(分)队主要是深入敌国后方,进行各种袭击破坏活动。主要用于袭击敌战略指挥机关,暗杀高级政治家,摧毁和破坏敌军用或民用通信中心、三军指挥所、核武器、战略战役后方基地、雷达防空设施等。
   使用远程侦察分队实施特种作战行动。俄军远程侦察分队,通常在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内使用。其人员主要由方面军、集团军、师或空降部队中的侦察分队派出。主要任务是实施侦察和发回情报,以便其他部队利用这些情报实施进攻。在战斗不激烈的情况下,也可遂行各种袭击破坏任务,如破坏或阻止敌部队展开,袭击敌指挥所、核武器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远程侦察分队通常编成小分队或组进行活动,由执行各种不同任务的专业人员组成,身着各种伪装服,携带各种个人装备(折叠锹、铁丝钳、无声手枪、救生包等),以及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各种地雷、爆炸器材和夜视器材等。通信人员携带无线电轻便测向仪,以及能够截获低频率无线电信息的无线电台等装备。
   使用地面合成部(分)队实施特种作战。俄军地面合成部(分)队遂行特种作战行动,通常是在进攻作战中作为迂回支队、奔袭支队或特种支队使用。其中,迂回支队通常在进攻前成在战斗过程中由师(团)派出。派出的距离视任务、夺占的目标、地形和正面部队的进攻速度而定。当地形便于乘车行动时,派出距离可达50公里。当地形难以通行时派出距离不超过35公里。行动持续时间,视预定夺占的目标和正面进攻部队的速度及与之会合的时间而定,通常不超过一昼夜。主要任务是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夺取、控制山垭口及其附近的重要高地、道路、隧道、峡谷及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主要行动方法是,在正面部队以积极行动牵制敌人,炮兵和作战直升机以火力压制敌炮兵和迂回支队前出路线上的敌支撑点和预备队的情况下,迂回支队迅速插入敌纵深,并在上级炮兵和作战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从数个方向以行进间冲击消灭成破坏预定目标。奔袭支队通常在发展进攻过程中由师(旅、团)派出。主要任务是夺占或破坏敌防御纵深内1-2个重要目标,如战术火箭连、炮兵分队、电子战分队、火力支援直升机基地起降场、基地、仓库、桥梁、渡口和指挥所等目标。主要行动方法是,利用敌防御中暴露的翼侧、间隙和薄弱部位,或从敌战斗队形中打开的缺口渗入敌后。战斗过程中,应避免与敌纠缠,大胆迅猛地向指定目标前进。抵达预定目标后,从行进间实施突然的冲击,以果敢的行动消灭或破坏之。特种支队通常在战斗开始时或战斗过程中由师(旅、团)派出。行动距离通常不超过师的任务纵深。行动持续时间视任务、预定目标的位置和渗透方式(徒步、乘车或搭乘直升机)而定,一般为数小时,最长不超过一昼夜。搭乘直升机渗入敌后的特种支队通常在完成预定任务后立即撤离。主要任务是摧毁敌防御纵深内的大规模毁伤兵器及弹药库等后勤目标。主要行动方法是,在主力部(分)队、炮兵以及战术空降兵的配合下,利用在敌战斗队形中打开的突破口或敌防御间隙、缺口、暴露的翼侧迅速而隐蔽地向预定目标渗透,前出至指定地域。过程中,应尽量避开敌防御枢纽、独立支撑点、道路干线,不与遭遇之敌纠缠,迅猛地向指定目标开进。抵达目标后,应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从数个方向以坚决的冲击行动消灭、破坏之。
   五、电子干扰、破坏行动
   俄军对敌后方进行电子干扰、破坏行动,主要包括软(干扰)压制和硬(火力)压制两种。
  (一)摧毁
   俄军认为,利用火力、兵力对敌后方的无线电电子设施、装备进行硬摧毁,是电子斗争的有效方法之一。火力摧毁,主要是利用火箭兵、炮兵和航空兵实施。俄军在任务规定中,都赋予了这些兵(军)种摧毁敌后方电子设施、装备的任务。兵力摧毁,主要是利用先遣支队、奔袭支队和空降兵实施。俄军为这类部(分)队,或作战编组赋予了摧毁敌后方电子设施、装备的任务。
  (二)干扰
   俄军师以上的作战编成中都有无线电电子斗争部(分)队。如,方面军编成中有混合无线电电子斗争团;合成集团军中编有无线电电子斗争团或无线电电子斗争营;师编制中有无线电电子斗争连。俄军强调,在未来作战中,要广泛地对敌前、后方实施电子干扰,破坏敌后方指挥通信系统,切断其前、后联系,赢得作战的主动权。俄军对敌后方实施电子干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无线电干扰。主要是运用主、被动无线电干扰器材,以阻塞式、压制式或欺骗式干扰破坏敌后方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敌后方无线电通信网中传递仿敌或仿己的假情报、口令和信号等。二是光电干扰。主要是运用安装在被防护目标和专门载体上的特种主动和被动光电干扰综合系统和器材,干扰敌红外、电视、激光和目视光学系统等。三是水声干扰。水声干扰通常是在潜艇上运用水声干扰机干扰敌岸基声纳系统、舰载飞机水声侦察系统,以及鱼雷、其他反舰武器的水声制导系统。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干扰敌登陆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