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愤青”“愤老”,比比皆是(肖克东原创) 我在人民网看见一篇文章,说孔子也是“愤青”;其实,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大人物,几乎都是“愤青”。但是,并非“愤青”都能有所作为。问题在于“愤”什么,怎么“愤”,“愤”出这么结果。我曾经听年轻人说,马克思是最大的“愤青”,完全正确,他“愤”出了《资本论》。毛泽东是特大的“愤青”,他“愤”出一个新中国。奋发图强和愤世嫉俗,愤愤不平是完全不同的。 从愤愤不平到奋发图强,并且找到正确的方向,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可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这是明智的“愤青”的必由之路。盲目的“愤青”,就是从愤愤不平到愤世嫉俗,必然导致自寻烦恼,自我毁灭。这是单纯从个人狭隘的眼前利益出发,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不研究,不相信科学,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当前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浮躁时代,人们很容易迷失方向。 其实老年人“愤老”的也非常多,不仅普通老百姓有“愤老”,公务员里更多。为什么医学统计资料表明,百分之五十的人是气死的。问题就在这里。老年人能够保持平和安详的心态,也很不容易。钱钟书给人的影响,非常低调,淡泊名利。法国总统访华时,请他赴宴,他拒绝出席,就可见一斑。其实他也是“愤青”。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经口出狂言;说清华大学没有人能够指导他。改革开放之后,他头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旁征博引,凡是引证德国作家的话,他说德语,引证法国作家的话,他说法语,引证英语作家,他说英语,引证俄国作家,他说俄语。使举座皆惊,瞠目结舌。他也是愤愤不平的。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愤青”“愤老”都没有错,问题在于,你“愤”什么,如何“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