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个“安”有多重涵义“安康”为第一,“安全”为第一,人类从最简单食生肉开始一直在食这方面动脑筋,从原始时代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发展到以享受为目标,我们的祖先一直在食方面动脑筋,只要能对身体有帮助的任何东西都不放过,植物动物一视同仁,食的做法也发展到,煎、炒、煮、炸、炆、燉、焗、烤、蒸,多种多样,还讲究色味香。
我记得老家附近小镇澳头,小孩时父亲带去一间茶楼饮过几次茶(我们叫做上茶居),这间茶楼是老家妈廟姓苏人家开的,好像名叫“海滨楼”是一间从海边搭起高脚屋,是小镇澳头唯一的一间“茶居”茶楼,那年代上茶居的人很少,一年都没有一两次,那时能上“茶居”饮茶的人非富即贵,普通人到“茶居”买三两个包子的还是有的,公社时另建有一间茶居叫人民饭店,我也到过两三次。
我们中国南北在饮食方面相差很大,例如拿饮早茶来说吧,南北差别就不同,我这几次到北京看北京人饮早茶,他们叫吃早点以吃饱为目的,品种主要有馒头,豆浆、包子,煎油饼、糖油饼,油炸鬼(油条)、等这些以素材食品几多,那些早点铺子和五、六十年代香港大排档差不多,“当然铺子和食品也有髙档的”不过卫生方面比香港大排档干净,可以避风躲雨,香港大排档四方通风渠道就在枱边,顶上用些帆布庶挡防下雨,卫生特别差,香港大排档通常设在横街暗巷。
过去香港饮早茶点心品种多,咸的、甜的、肉的、素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很多都是传统手工制法,凤爪、叉烧包、莲蓉包、虾饺、糯米鸡、鲜虾肠粉,等等,香港人有喝早茶的习惯,早茶主要由中式点心和茶水构成,过去香港饮早茶时段从5、6点直到11点左右结束,饮客主要以老人和打工仔为主,挑选自己想喝的茶,最常见的就是铁观音、普洱、香片、菊花等等。
我在香港那段时期饮完早茶上班,重点要「快」,七点开始出门饮茶,在茶楼看报纸坐到八点,坐车的坐车、搭船的搭船、九点上班,饮茶通常一壶茶、两个点心,我饮茶以看报纸为目的。每间酒家、茶楼、大排档、附近或门口都有报纸档,报纸种类很多左中右都有、还有早午晚报,那时物价很便宜几毫子就可以饮餐茶,一份报纸一至两毫子(角),早点也便宜两三毫子一盅茶钱,午餐我对“班腩饭”(鳗鱼)、“三烧饭”情有独钟,八毫子至一塊二一大碟饭便宜经济。
那个年代大排档和普通小茶楼没有企枱,拿壶茶的一脚踢(全包),客人要什么结账吃了多少钱,全部用脑记用口叫,饮茶不用写单结账也沒单,用口叫,服务员通常是男的,拿个壶茶走来问顾客饮什么茶食什么,然后走进厨房叫他们做,结账大声叫,例如:饮完茶两枱客一前一后到柜台结账,前面男士食了五毫子,后面小姐食了两毫子,拿壶茶企枱就会大声叫“前面那位先生拿住后面那位小姐两粒”(住和指粤语同音),前面先生五毫后面小姐两毫,五毫子叫拿指(五个手指代表五毫子),两毫子叫两粒。
时代变了,几十年人也变老了,过去饮茶可以搭台那里有位那里坐,同枱男女老少互不认识,你看你的报纸他看他的马缆,现在只能预先定枱或排队“霸位”才有茶饮,有空枱也不能坐。钱也变大了,以前一两毫报纸现在长到几塊钱、过去一塊几毫就可以食餐饭,现在最少一百几十才有交易,以前企台全是十八、九岁年轻漂亮靓妹仔,现在全部变成五、六十岁老太婆,接单推车子卖点心全是清一色的老太婆。
我这几次到香港去饮茶觉得全都变了,工作的几乎全是老太婆,点心过去每间茶楼酒家都有点心师傅,点心师傅要准备应市点心最早上班,肠粉师傅和点心师傅各有各的工作,过去那些点心新鲜好食好味道,现在点心几乎半成品,和超市卖的无有不同(当然也有个别的),你点到的才拿出来蒸,相信从冷柜一早己经拿出來化冻,化冻后如果当天卖不掉,收工忘掉放回冷柜那就完蛋了,我这次在香港深受其害,鸡扎和烧卖都是臭的,我一进口就觉得不对勁,一班朋友在也不好意思吐出来,鸡扎免強还可以吞下肚,烧卖简直无法接受只好用塊纸巾转身吐出来,也不敢被朋大看见,说去小便在厕所漱口,变了一切全变了,变好变坏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
北京早点
广东早点
(总篇) 我的自述-(70年经历及所见所闻)…(加加插插修修改改难免有重复,请见谅)
热帖:健康生活写博客,赞也好弹也罢,能获如此'青睐'就高兴。
(一):家乡篇:我的自述-…老李的故事…二十年间家乡生活见闻
( 亲身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锅饭、三年困难时期 )
( 第一次随流走、第二次坐船走、第三次八日八夜行程 )
(三):偷渡篇:我的自述-…老李的故事 …三次难忘的一段旅程
( 经历过六七暴动、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时掣水、有史以来山泥倾泻)
(四):香港篇:我的自述-…老李的故事…十一年间香港生活见闻
( 经过打工、开外卖店及餐馆、卖水晶生涯 )
(五):英国篇:我的自述-…老李的故事…四十多年间英国生活见闻
( 东拉西址闲聊七十年來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