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看中日关系:日本热情中国冷淡
已有 998 次阅读2015-7-2 03:18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中日关系是否在变好?有趣的是, 一如政府层面日本热衷缓和关系而中国表现冷淡一样,中日两国学界也表现出了对中日关系前景的完全不同的预期。
彭博社7月2日发表题为“中日关系在转暖,这能持续多久?”(China and Japan Are Getting on
Better. How Long Will It
Last?)的评论文章认为,中日关系近期出现一系列转暖迹象,但它即将在八月安倍的战后七十周年谈话中面临考验。日本方面学者认为,这既是由两国经贸方
面的强大相互需求推动而成的短暂解冻,也是习近平在外交方面更加务实和自信的表现,但中国学者对此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文章称,是金钱与权力的联合创造了亚洲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关系的暂时解冻机会。在超过两年的紧张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谨慎地试图再次与日本首相安倍
晋三进行接触,后者已经长期呼吁增进关系。而这一解冻态势能够持续多久,取决于安倍在八月份对日本的战争历史将会说些什么。
日本学者认为,有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慢,而作为大投资者的日本投资力度也在放缓。而习近平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军方已经握稳了足够的权力,可以对长期以来的敌人采取一种更加缓和的姿态,而不必太过担心国内的反弹声浪。
对中日关系的下一个测试是八月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七十周年谈话,他已经表示,他将会坚持为历史道歉,但不会重复过去首相们的言辞。他的道歉是否能够令中国满意尚属未知,不过,安倍在雅加达的亚非峰会上也避免了直接道歉,并且他随后就和习近平坐到了一起。
东京京都大学助理教授王雪萍(音)表示,“事情正在显着地变好,特别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对日本政府政策的软化。此前中国对日本态度一直强硬,但最近他们开始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区别对待。”
尽管中国和日本长期是一对不和睦的邻居,
但2012年东海上因岛屿争议而起的争端仍然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并且也成了贸易受损的转折点。安倍随后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更复杂化了这种紧张关系。而中
国方面,2013年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和反复对安倍的扩军政策提出批判也成为中日关系更加恶化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缓和是在长达数月的幕后谈判以及更低级别的大量会议的基础上实现的。习近平与安倍2014年11月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标志着公开解冻的第一步。四月在雅加达的会面气氛更加友好,而六月,两国财长举行了数年来的第一次正式会谈。
日本庆应大学国际政治教授细谷雄一表示,“去年夏天起中国政府实际上改变了它的对日政策,中国政府明白,完全分离政治和经济是不可能的。”细谷雄一是安倍晋三的安全顾问团成员。
文章指出,和解的利好将首先表现在经济数据上。2013年中日贸易额下降6%,2014年则出现停滞。2014年,中国经济也出现了24年以来最弱的增长势头:增长率只有7.4%。2014年,日本对中国投资额减少了几乎40%。
作为修复经济损失的努力的一部分,日本自民党总理事会主席二阶俊博5月率领了多达3000人的阵容强大的代表团访问了中国。
造成中日紧张的大背景是两国领导人都正在国内转向民族主义。安倍晋三正在恢复日本的骄傲,习近平也在频频提及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意味着作为一个大国中
国应当在全球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习近平的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计划横跨中东和欧洲,而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索也激化了南海的紧张局势。
不过,南海议题的升温在某种程度上冷却了北方的问题,中日两国本月内将会签署一份合作机制,确保海上和空中通讯,以避免误判和冲突。
细谷雄一表示,“现在习近平终于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完全控制。习近平是非常务实的人,完全理解与日本发展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直到去年十一月之前,他都没有办法这样做。”
但是,中国方面学者对中日关系并不抱有如此的乐观态度。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志良(音)指出,尽管中日关系不太可能发生严重恶化,但是也不可能有太大改善。“他们在核心问题上的对抗将长期存在。”
中国北京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蒋立峰(音)研究员同样不期望中日关系会发生重大改善。“中国没有做出任何政策变化,日本也同样没有。”他指出,“所有的交流都只是冰山一角。”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