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续昨日)“渑不是万能的,没有渑是万万不能的”。好一句世俗名言,但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断章取义的运用这句名言――“没有渑是万万不能的!”今日之社会,再也找不到不说渑的事情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把说渑推向了极端,把所有能够变渑的东西都冠以资源的名义,而后上升为资本,就连女人的美色都作为资源,以资本运作的手段称之为“美女经济”;将神圣的爱情作为资源,以资本运作手段称之为“爱情经济”;将黄色淫秽的地下三陪,称之为具有服务性质的“陪侍经济”••••••,就连具有民间契约道德的“信用”也不能幸免,称之为“信用经济”,……。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抽象幽默的“良心究竟值多少渑”的问题也将会有答案:把“良心”资源变成“良心资本”和“良心经济”!如果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继续下去,我们还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看到更多的匪夷所思的“谎言经济”、“媚俗经济”、“绯闻经济”、“性欲经济”、“恶搞经济”(例如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的闹剧)……。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主流传媒在“以渑为本”的精神指导下,从来没有放弃对“没有渑是万万不能的”大力宣传,尽管几年前中央某某最高领导人就呼吁“以德治国,德法并治”,但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社会发展中最短最朽的一块木板就是――道德!造成这块木板最短最朽的原因除了“以渑为本”外,就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号下,我们忽视了具有维护道德功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忽视了劳动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忽视了维护公共利益的机制的建设,忽视了对民族传统道德的制度性宣传教育,致使众多的人不得不违心地突破民间契约道德和“道德紧箍咒”,而为了生存去搏斗“渑”(时下发生的“40岁4000万教育闹剧”就是例子),这难道不是道德沦丧下的社会悲哀吗?
评判社会道德的好与坏,并不是看我们喊了多少口号,作了多少秀,而是要看影响社会发展的道德行为。“子不教,父之过”,在传统的道德意识中,我们往往把道德失真的责任归罪于成年人教育不力,那么我们要问,当今社会的“德之丧,谁之责”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故人”。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道德传统,我们的先人们恪守民间契约道德的优良品质为世代赞美,他们愿意让我们站在他们的肩头上把民间契约道德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道德却趴在了他们的脚下,真不知我们的先人们在九泉之下能否安息?今日社会道德的沦丧,我们又拿什么寄希望于我们的后人站在我们的肩头上评判今天的道德溃败呢?也许只有两个字――汗颜!
平心而论,实话实说,在社会发展中道德并不是万能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道德的社会将是可怕的,而社会的失序也只是时间的早迟而已了。今天,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道德紧箍咒”似的法律越多越好,其实这正是民间契约道德溃败的结果,一种理想的社会,只能是法律的“道德紧箍咒”越少越好,民间契约道德越多越好。笔者的这一观点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也许会被某些人认为是无稽之谈、岂有此理。
“道德溃败,一言难尽”。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无不充满着理想与希望,今天的社会进步正是人类追求奋斗的结果。鉴于中国社会目前的道德沦丧现实,不得不大声疾呼:拯救道德,人人有责!修复当今社会发展最短最朽的一块木板――道德,已是头等大事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从娃娃抓起”的推卸责任的做法,摒弃“没有渑是万万不能的”恶意炒作,批判“以渑为本”的人生哲学,重塑道德首先从统治者做起、从政府做起、从成人做起、从全社会做起,让我们的后人踩着我们的肩头朝着“以德治国”的理想社会迈进,到那时,伴随民间契约道德的“道德紧箍咒”――法律,也许真的会越来越少,这个道德的副产品将会最终消失。回头再看笔者今日的观点,也许会感觉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牢骚怪论,岂无此理”了!(下)
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