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长期以来,有关“孔子文化思想”以及孔子本人的历史地位问题,始终都是中国社会(主要是大陆)既敏感又困惑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因某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主张“孔子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的时代性选择,进一步加深了尊孔与反孔两派之间的思想观点大碰撞。这不,眼下因“天安门竖起孔子像”而再度引发的“口水大战”,又一次将“孔子是不是中国的文化代表”这种论战,推向了高潮。
虽然有关“孔子是不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的观点之争,表面看来是中国未来向何处去的“大是大非”问题,其实尊孔与反孔两派之间的争论,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非此即彼的极端化争论,而不是站在“历史局限性”这一客观立场上选择“孔子是不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的可能性。笔者借此文从“历史局限性”的客观角度,对孔子的历史地位提出一种另类的观点,供尊孔与反孔两派仔细斟酌,然后得出“孔子是不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的结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另类观点”,笔者就刻意回避了“孔子文化思想”对历史影响的评价,以免触及“不该触及”的“敏感问题”。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身处中国没有实现统一的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一生致力于文化思想教育事业,并且创立了“儒家文化思想”学说体系。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思想时代”(百家争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道家文化思想”、“墨家文化思想”、“法家文化思想”、“欧阳家文化思想”、“名家文化思想”、“纵横家文化思想”、“农家文化思想”、“杂家文化思想”等多元思想文化流派。虽然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思想时代”,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唯有孔子借助“周游列国”(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等)的“出使”机会,竭尽全力宣扬和推行自创的“儒家文化思想”。尽管孔子的“儒家文化思想”并没有完全得到所到之国的认同和接纳,甚至遭到激烈反对,但是,孔子的“儒家文化思想”却获得了对各国的扩散、对各国的影响,同时也掀起了各种思想文化流派以孔子“儒家文化思想”为参照物的对比式探讨与辩论。与此同时,由于其他文化思想流派因欠缺“周游列国”的扩散力和影响力,只能被有形无形地笼罩在孔子“儒家文化思想”的阴影之下,而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此以后,各种新的文化思想流派的诞生,都离不开以孔子“儒家文化思想”为参照物进行对比式的发展,不论对孔子“儒家文化思想”采取的是反对的态度还是支持的态度,皆是如此。时至今日,不论名人、伟人还是巨人,概没能外。
由此可见,在中国几千年来有文字记载的“文化思想”体系中,孔子的“儒家文化思想”最先形成学说体系,的确具有坚实的历史地位、巨大的社会影响、广泛的对比价值、深远的传播力量、长久的争论焦点。正是由于孔子“儒家文化思想”遗留下来的这些特点,也才使得孔子具有了“文化思想”鼻祖的历史地位,也才使得中国的文化思想传承与文化思想批判的悠久历史不至于中断。同样的道理,孔子才会被视为“中国的文化代表”的特殊形象,而这种特殊形象事实上代表的是中国悠久的文化脉络,至于说这种“中国的文化代表”究竟代表的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无关紧要,因为,那是另外一种“时代性选择”的话题。
当然,由于“历史局限性”的客观原因,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孔子“儒家文化思想”当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即使把孔子作为“中国的文化代表”,也不应当对孔子进行神话式的崇拜,而应当进行批判式的发扬与传承,更不应当把孔子这个“中国的文化代表”奉若神明,否则完全有可能阻碍不断发展的社会出现更加先进和更加文明的新的文化思想的发展。一家之言,仅此而已。
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