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浅析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

已有 1673 次阅读2011-1-3 05:33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当道德失范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冷漠与社会模仿时,这个社会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令人向往的社会,而是一个迟早都会被自我毁灭的社会。有关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的社会探讨,既是一种社会的自我检讨和反省,又是一种寻求防止社会生活被自我毁灭的醒悟和努力。讨论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失范的行为表象,而应当从促使经济领域道德失范行为表象的背后入手,才能够寻找出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的深层原因。

单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永远也说不清楚的话题,假如将法律、制度和政策共同纳入到道德范畴进行审视的话,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的行为现象也许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事实上,单一的传统道德观念,只是一种没有约束力的社会默契,之所以把法律、制度和政策共同纳入到道德范畴,其原因就是法律、制度和政策是具有广泛约束力的一种道德底线。虽然笔者无法以长篇大论的复杂方式从传统道德的社会默契与法律、制度和政策构成的道德底线层面详细阐述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的原委,但仍就可以从经济领域中的民间道德失范与官场道德失范两个角度,谈谈拙见。

我国的社会经济,是从过去“有公无私”的经济模式走向今天“公私共存”的经济模式,换言之,“有公无私”的经济模式完全可以在一种传统的社会道德默契状态下运行,由于没有“私利”的争夺,几乎无需过多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作为道德底线对经济领域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即便是过去也存在对经济领域经济行为而设置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作为道德底线,也仅仅是规范和防止官场道德失范,决不是刻意防止民间道德失范,因为,民间不存在经济领域的“私利”争夺,也就无需防止民间道德失范,也不会发生民间道德失范现象。

今天,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公私共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公与私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又有公与公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既有私与私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又有官与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既有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又有团体性质与公益性质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总之,在这种复杂的经济利益博弈格局下,传统的社会道德默契虽然被认为仍旧是一种“理想化”的自律规范方式,但是,以争夺经济利益为生存方式的激烈竞争选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再去选择传统的社会道德默契。其理由是,当有人放弃遵守传统的社会道德默契而获取经济利益发家致富的行为,非但不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反而受到社会的尊崇时,这种极坏的榜样就会象瘟疫一样迅速蔓延整个社会,进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社会冷漠和社会模仿。如今发生在经济领域中普遍的民间道德失范现象,就是例证。假如从法律、制度和政策这个道德底线来看的话,也能追寻到道德底线的设置过失。以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门槛设置为例,也可窥见到道德失范的原委。首先,从世界银行2006914日发布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披露的情况来看,在中国开办一家企业的最低资本金是国民人均收入的213.1%,需要的成本金为国民人均收入的9.3%。这种现象对于民间创业者开办企业来说,门槛是非常之高的,而在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甚至印度,是没有这种要求的;其次,复杂的税制和繁重的税负,使民间企业生存艰难。该《报告》披露,企业的应税总额占到了毛利的77.1%,这些还不包括政府各部门以管理的名义向企业有法可依和无法可依收取的众多费用;中外企业分别实行的不同的税收管理法规、制度和政策,不但加深了经济领域中等级歧视矛盾,也使国家设置的道德底线遭到了质疑。由此可见,这些原因导致了民间企业在经济领域中大面积想方设法躲税、避税、逃税和偷税行为的发生,这些行为发生的前提是“为了在经济领域中”生存下去。这样的现象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道德失范,而且是具有“合理性”的民间道德失范。针对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原北京华光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说:“……中国的商业环境仍然处在非常落后的地位。……中国是最不鼓励穷人去创业的地方。……过去的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大部分是不正确的。用不正确的产业政策去干预市场,对未来经济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经济领域中的官场道德失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更加危险的道德失范,这种道德失范的背后潜藏的是“法律害人”、“制度害人”和“政策害人”,而且这“三害”比贪污腐败更加可怕。官场道德失范,主要原因在于以法律、制度和政策构成的道德底线缺乏对权力部门和权力人物的约束力、震慑力和打击力。以屡审屡犯的循环怪圈为例,几年来的多次“审计风暴”,曾经让国民感到了整顿和规范官场道德的希望,然而遗憾的是,雷声大的“审计风暴”与雨点小的“问责风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时至今日让国民感到的是无比的失望。这种现象不但反映出了制度缺陷,同时也反映出了“屡屡违规,不怕审计”的官场道德失范。这种官场道德失范的现象,就连原审计署长李金华都表示“违法违规十分普遍,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单位几乎找不到,而且总是屡查屡犯”的忧心忡忡。事实上,官场道德失范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法律缺陷、制度缺陷、政策缺陷;暴露出来的是有法不依、违法行政、徇私枉法、执法不严;暴露出来的是权力交叉、程序繁琐、责权不分、见利忘法、以权谋私、效率低下;暴露出来的是市场垄断、市场干预、以权夺利、与民争利,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领域更是如此。这些都可以归咎于官场道德失范。就如世界银行这次发布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内容摘要与中国数据》所指出的:“在不同的国家,繁琐的准入程序总是与腐败相关联,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每个手续都是一个‘接触点’(point of contact)―― 一个行贿的机会。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领域中,不论是民间道德失范还是官场道德失范,其表现形式都是对传统道德的刻意违背,对道德底线(法律、制度和政策)的肆意穿越。尤其可怕的是,任何行为只要以改革的名义,都胆敢对道德底线进行创造性的破坏,而且这种创造性的破坏在民间道德失范和官场道德失范的社会状态下,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冷漠和社会模仿,一方面又表现出社会默许和社会认同,这种异常矛盾的道德失范心理现象,显然是一个社会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前兆,难道还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和警惕吗?

                          201113日星期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happywinter2010 2011-1-3 08:23
立意入木,分析准确,难得难得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